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醫藥 > 前線評論 > 正文

字號:  

郭元鵬:醫院拒收重病産婦的三大“痛點”

  • 發佈時間:2014-08-25 08:56:51  來源:荊楚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封媛媛

  因為身患膿血症,山東殘疾人楊紅玉被醫生建議流掉懷了5個多月的孩子。但是,當夫妻倆準備流産的時候,輾轉多家醫院卻因為風險高未被接收。奔波中,只有7個來月的孩子被生在街頭。“他們看我病情嚴重,不敢給我流産。沒辦法,我們賣了麥子,拿著一萬多塊錢來了濟南。”楊紅玉説。(8月24日中國廣播網)

  奔波兩個多月,都沒有找到一家願意接收的醫院。最終,這對可憐的夫妻在求醫的路上,將孩子生在了大街上。我們看了這樣的寒冷,都會不寒而慄。但是,面對這樣的事情,我們能僅僅埋怨醫院的無情嗎?我們需要問一問,在這個過程中,究竟誰錯了?患者?醫院?還是我們的社會?

  在筆者看來,在這個寒冷如冰的事件中,有著三個“痛點”。少了任何一個,都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這是妊娠知識匱乏的“痛點”。楊紅玉患有膿血症,筆者查閱了有關資料,這種疾病是不適合生孩子的。當然,楊紅玉曾經生過孩子,在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她並不是膿血症患者。但是在患有膿血症之後,再準備要第二個孩子,不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更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暫且不説這個疾病是不是會遺傳,即使不會遺傳,孩子的未來總是需要考慮的。現實生活中,類似情況的妊娠還是多見的。艾滋病兒童、遺傳心臟病,可憐的孩子在才是“種子”的時候,就已經註定是一個疾病患者了。而事實上他們的父母都是知道會有這種可能的,而是他們義無反顧的要把孩子帶到人間。雖然説孩子有生命權,問題是,我們把痛苦赤裸裸的放在孩子的身體上,是不是也錯了?

  這是醫院唯利是圖的“痛點”。我們不斷的進行醫療制度改革。無論是藥品零差價,還是提高診療費,亦或是提高報銷比例,這都顯示著政府對於醫療回歸公益的美好期盼。但是,檢驗一個制度的成功與失敗,不能僅僅是制度制定者的“走入深水區”的表白,還應該是實際效果。當死在醫院門口的患者出現的時候,當沒有押金就要停藥的尷尬出現的時候,當醫院挂出“慶祝本院病人超四萬”的條幅挂在高高門樓上的時候,唯利是圖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不需要吊水的常見病名單”必然只能是一張廢紙。醫療事業還是需要回到公益位置的。

  這是責任難以厘清的“痛點”。在這起事件中,很多醫院都不願意接收這個患者,這固然是寒冷的表現。但是我們捫心自問:真的僅僅是醫院錯了嗎?醫院是錯了,其實錯了的還有醫療鑒定的問題。責任難以厘清邊界,誰願意沒事找事?同樣是看病救人,看個感冒都能賺幾十元的醫療考核,而如果接手了這個身患膿血症的楊紅玉,不僅拿不到多少提成,還有可能因此惹來麻煩,哪個醫院不會畏懼?哪個醫生敢於接手?這其實需要反思的是醫療事故鑒定和責任如何厘清的問題。醫院和醫生的利益和患者的利益需要制度來破解,而不能僅僅去譴責醫院。

  醫院拒收重病産婦有三大“痛點”,這些“痛點”消失的時候,醫患關係才有可能和諧?如何消除這些“痛點”,是到了制度發力的時候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