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21日 星期二

財經 > 醫藥 > 前線評論 > 正文

字號:  

中國式醫患矛盾是整個社會矛盾的縮影

  • 發佈時間:2014-08-25 08:47:05  來源:東方網  作者:張曉東  責任編輯:孔彬彬

來源:健康界

  網路與媒體不時地報道醫患矛盾、醫患糾紛,也有違法犯罪,經常可見百姓大罵醫生、醫鬧屢禁不絕,醫生不斷為自己辯護,甚至罷工抗議,中國式醫患糾紛可謂獨具特色、轟轟烈烈,到底問題出在哪?筆者認為體制、醫院、百姓都有責任,醫患矛盾僅僅是中國社會矛盾的一個縮影!

  醫療體制

  目前醫療沒有走向市場化,政府投入不足,公立醫院沒有體現公立醫院的職責,私立醫院又受到政策的限制,在競爭中完全處於劣勢,各級醫院搞得“四不像”。醫院在運營中是首先考慮公益、服務?還是追求收益?民營醫院追求效益為發展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公立醫院中,北上廣和二線城市的大醫院診療還算規範,下一級的醫院就不好説了。百姓的就醫體驗很不好,他們就更加相信醫生的道德淪陷,所以某些不良媒體報道“縫肛門”、“醫生玩失蹤”時,這麼弱智的新聞會有很多網民信以為真,被瘋狂傳播。我是個臨床醫生,對體制的了解不深,不適合多談,況且談多了都是淚。

  中國式醫患矛盾是整個社會矛盾的縮影

  醫院醫生

  患者與醫院之間的問題應該包括幾個情況:普通矛盾、醫患糾紛和違法行為,每每發生醫患問題很多人都把這三種情況混為一談。例如,患者就醫時對醫生的診療或醫院的流程、服務不滿意,這個情況屬於普通矛盾,如果這個矛盾沒有很好的予以關注和解決就會發展成醫患糾紛,當糾紛沒有調解好,再遇到患者或家屬比較固執,不接受走法律調解等打砸醫院或傷害醫生,就發展成違法行為。在任何一個地方、因為任何原因導致的違法行為都不能原諒,必須依法處置,不只是在醫院!

  醫院和醫生在醫患矛盾中佔有很大的責任,常有醫生説太忙,沒時間溝通,但有時獲得患者和家屬的信任不是時間問題,一個眼神、一句體貼的話、一個微笑都能到達使患者信任的目的,人與人交往,你對他是否關心、是否為他好他是能夠感受到的,我承認有極少數的患者和家屬很難溝通,看問題與分析問題偏執,但這絕不僅僅表現在就醫時,他在任何地方都會這樣,包括他對家人、工作中、社會上等等;正如一個醫生沒有愛心和耐心也絕不僅僅只針對患者,他對同事、對朋友、對家人都會這樣。不能因為少數患者和家屬對醫生不敬就抱怨所有的患者,也不能因為個別醫生態度不好,或為了利益欺騙患者就對整個行業醫療行業産生敵視。

  美國有沒有這樣的醫生和患者?回答是肯定的,但很少。有人説因為美國醫生的人文關懷很好,可您知道嗎?美國整個國家的人文素養、人文關懷都很好,老人摔倒絕不會沒人扶,絕不會受到反咬。所以我説,中國的醫患矛盾其實是全社會各種矛盾的一個縮影而已。改變社會需要每個人的努力,改變這種“人人指責別人”的現象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但努力就有希望。醫生同仁們,病人是個特出群體,在你想好選擇做醫生的那一天起,你面對的就是飽受疾病折磨的人群,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和照顧吧。

  患者和家屬

  中國醫療矛盾為啥這麼多?與國人的生命觀、價值觀都有關。先説生命觀,首先我們沒有死亡教育,每天充斥于耳的是“養生”、“長生不老”、“益壽延年”;這些都是人們美好的願望,您要是認真您就輸了。人一生下來就逐漸走向死亡,各種疾病是導致人類死亡的主要因素。醫療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只是治愈小部分疾病,更多的是推遲發病年齡、延緩疾病進展速度、維持生活品質、減少死亡痛苦。大部分的疾病人類無法阻止它的發生。

  臨床常有患者問我“我為什麼患癌?”“我怎麼就不會患癌了?”我實在是回答不了。這些都與我國的健康教育缺失、媒體健康教育跑偏有關,也與我國幾千年延續下來的很多觀唸有關。眾多的因素導致百姓在患病後不能有正確的認識,期望值過高,現實的殘酷讓他們産生強烈的心理反差。常聽到人們説“這麼年輕就走了”,疾病不分年齡,人們因家人去世而傷心、遺憾,這可以理解,醫生也很遺憾。但醫療發展到今天,我們仍有太多的疾病無法控制,希望百姓能夠客觀理性的對待疾病和生死。

  國人普遍對醫生技術的價值估計過低。曾經有一位患者慢性胃炎,總有不舒服的症狀,她期望能看好,而非只是控制症狀。我在門診為她解釋了很長時間:這種病不能根治,只能控制症狀。她走前説:“我又白來了,什麼問題都沒有解決。”我一個主任醫師,為她解答N多的問題不是價值嗎?這些問題是誰都能解答的嗎?在她眼裏這些都不存在價值。持有這種想法的患者絕不是少數,也反映了人們的價值觀念。

  還有一個常見的觀念就是用個體衡量全體。國人普遍不能接受群體概率,都站在自己個體角度上衡量價值。例如,預防用某種藥物某種疾病能夠獲益的人群只有5%,那麼醫學上就不會付諸實施,因為衡量藥物的副作用和花費,沒有必要讓95%的人群“陪綁”。但作為患者個體就不這麼想問題了,也接受不了自己是那5%怎麼辦。“就這麼等著復發?這麼等死嗎?”是家屬常常拋給我的問題。最近出現的“産婦羊水栓塞死亡”事件也是如此,有人指責醫院搶救不到位,讓每個縣級醫院都配備相應的醫生和設備,等待很罕見疾病的出現是不現實的,哪個國家也不可能做到。

  總之,解決醫患矛盾需要社會每一個人共同努力,這些矛盾也是社會N多矛盾的一個縮影。作為醫院和醫生是醫患矛盾中主要主體部分之一,努力改善矛盾我們責無旁貸,也需要體制的改變,更需要患者和家屬的理解和改變觀念。無論如何,醫院暴力是絕不能容忍的,無論什麼原因都不允許存在,良好的醫療環境是醫生、患者乃至整個社會的需要。

  作者簡介:

  張曉東,微網志名@東大夫,北大腫瘤醫院主任醫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