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雲昇/製圖
目前,許多體檢機構都增加了幽門螺旋桿菌檢測項目。而不少人的體檢結果顯示,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結果呈陽性,有的數值還很高,不少人前往醫院尋求治療。
幽門螺旋桿菌是什麼?會造成什麼後果?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羅志剛提醒大家,其實幽門螺旋桿菌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結果越高並不代表患病越重,體內有幽門螺旋桿菌也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得胃癌。
檢測數值不代表患病風險
“我的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結果是160,大於40就被判定為陽性標本,醫生建議要接受治療,治療一個月後再接受復查。單位好多人都檢測出來了,有的同事檢測出來的是700,太恐怖了,他們説這樣是會得癌症的前兆。”市民孫女士説起檢測結果很憂慮。
對此,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羅志剛説:“有些宣傳把幽門螺旋桿菌和胃癌聯繫到一起,讓老百姓很擔心。其實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存活在胃黏膜裏的特別細菌,形狀是螺旋狀的,在空氣中或厭氧環境下很難生存。”
在日常生活中,幽門螺旋桿菌主要是通過消化道進行傳播,口—口傳播和糞—口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但幽門螺旋桿菌呈陽性,檢測的數值越高,並不意味著患病風險就加大。
“在檢測過程中,數值會受到一些因素影響,數值的高低也有疾病沒有直接關係。只有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經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成慢性萎縮性胃炎,再進一步發生腸上皮的異常增生,才有可能産生癌變,而癌變率又與這個人病史長短和嚴重程度有關。所以只要在患有胃炎的階段注意治療,是可以避免胃炎發展成胃癌。”羅志剛説。
感染者有胃部病變才需治療
“需不需要進一步接受治療,還要根據檢測者的病情進行判斷,根據《幽門螺旋桿菌臨床治療指南》,市民如果沒有明確的胃部不適症狀和消化不良症狀,是可以不需要治療的。”羅志剛説。
據了解,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同時也有一些胃部病變,才需求考慮剷除幽門螺旋桿菌。“如消化性胃潰瘍、緩慢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黏膜腸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有胃癌宗族史、前期胃癌手術後或局部粘膜剝離術後等,才會根據該《指南》進行幽門螺旋桿菌治療。”羅志剛説。
在用治療手段方面,羅志剛補充説:“沒有這些病變,我們一般不建議接受治療,除非是感染者有強烈治療要求。我們會建議他用三聯療法,即奧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等製劑任選其一,再加上兩種抗生素,一般是阿莫西林加克拉黴素,如果盤尼西林過敏的,可以用甲硝唑加克拉黴素,一共是三種藥物,所以稱為三聯療法。療程1周或兩周,停藥一月後再檢查療效。”
應到正規醫療機構檢測
“老百姓如果擔憂的話,可以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檢測。”羅志剛説。據了解,以前的檢測方式主要是活組織鏡檢、幽門螺旋桿菌的分離培養、快速尿素酶試驗。現在,醫院的檢測方法主要是通過無創傷的卡式呼氣試驗檢驗。
卡式呼氣試驗檢驗,被檢者空腹用約20ml涼開水口服一粒尿素膠囊,靜坐25分鐘後,用一次性吹氣管向二氧化碳吸收劑中吹氣,再將吹完氣的樣品交給醫生做檢測,檢測就完成了。
此外,羅志剛建議,市民不必過度重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危險,平時注意勤洗手、不吃不潔食物、不接觸不潔食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可以預防感染的。同時注意合理安排膳食,注意粗細搭配,堅持每天吃400~800克蔬菜和水果,注意運動,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不必擔憂大病會找到府。
(責任編輯:吳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