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醫藥 > 健康資訊 > 正文

字號:  

案例表明年輕公務員是心理焦慮高發群體

  • 發佈時間:2016-03-23 08:55:2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章正  責任編輯:吳起龍

  公務員王爽(化名)是北京基層派出所的一位民警,在領導的眼裏,他的表現不錯,總是最早到單位,加班的時候也從不抱怨。可是,在內心深處,面對手頭的一大堆工作,他心中總覺得有些煩躁,不想面對這些工作。

  “大學畢業之後,我一個人留在北京打拼,當時我一個月工資3000多元,我的一個好朋友工資1500元,但是幾年過後,我一個月工資三四千元,而他的工資已經漲到了7000多元。”小王苦笑著説。

  讓他感到糾結的是,這幾年即便他非常努力,生活水準也沒有實質性的改善,這讓他對留在北京的意義有些懷疑。

  其實,像王爽這樣的年輕基層公務員還有很多,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究竟如何呢?

  一提到一些公務員有抑鬱症或者有其他心理問題,很多人第一反應或許會不相信,認為這只不過是一種託詞。不過,通過“海豚熱線”接觸了大量案例的施磊看來,公務員的確是高壓群體,特別是年輕公務員心理焦慮比較嚴重。

  國家機關的公務員張璐(化名),今年30歲出頭,在別人眼中她是一個幸福的女人。

  不過,她卻向“海豚熱線”求助。她説:“在單位要特別謹慎地處理人際關係,不然一不小心就會得罪人。老公雖然是建築商,經濟條件不錯,但是他的精力主要在工作上,對家庭的關心較少。照顧女兒的壓力一下子就落到了自己身上。”

  而壓垮她“最後一根稻草”的就是與女兒的矛盾,女兒的成績原本不錯,也能按照要求進入興趣班學習。今年,女兒喜歡上玩iPad,有時候孩子半夜還在偷偷摸摸地聽音樂。為此,她與女兒發生了幾次嚴重的衝突。換來的結果卻是孩子不願意上學。丈夫總是埋怨她的教育方式不當,讓她壓力很大。

  她就試著給熱線打電話,諮詢師張老師在傾聽她的訴説後,給出了指導意見:“在保證不激化母女之間矛盾的前提下,搞清教育小孩不是一廂情願,而是要以孩子的生長髮育特點為準繩,這樣才能真正地走進孩子心裏,跟她建立長久的親子和諧關係。”

  這一建議,幫助她緩解了焦慮。根據後續反饋資訊,她與女兒的關係也正在改善中,算是比較成功。

  “‘體制內’群體打電話的比例很高,其中公務員遇到心理焦慮比較嚴重。”施磊介紹諮詢電話的情況。在他了解看來,很多公務員的羞恥感很強,遇到心理問題就自己憋著,不願意傾訴。

  特別是一些男性公務員,即便工作很體面,他們依然處於焦慮和緊張中。他們在社會中扮演公務員的角色,在家扮演丈夫的角色,遇到心理問題總是想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願意暴露出自己的弱點。

  施磊細緻地梳理諮詢的案例後發現,除了剛走上崗位不久的年輕公務員,比較年輕、但在30歲左右已提升到處級的公務員也是心理焦慮高發的群體,這些人看似很強勢,大部分已經成家,工作也非常熟悉,在單位的地位也快“媳婦熬成婆”了。可是,他們中很多人比較“鬱悶”,進入了職業發展的瓶頸期,升遷無望就開始迷茫,覺得工作沒有挑戰性,對自己的局限性太大,尋找不到人生奮鬥的意義,很容易遇到心理焦慮。

  “這些心理問題,很多都是由年輕時候心理焦慮得不到釋放引起的。很多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年輕人,剛進入單位遇到苦悶事情的時候,總覺得應該臥薪嘗膽,這是誤區。”施磊説。

  他認為公務員出現的問題與心理焦慮密切相關,“心理焦慮好比人體中的毒素,越想回避,就越回避不了。作為年輕公務員,要學會排解”。

  年輕學者張明(化名)是北京某高校的教師,他用了一年的時間深度跟蹤研究北京10名年輕基層公務員的心理狀況,並對300名公務員做了問卷調查。

  “我們運用深度訪談的方式,發現10個人中有7人具有焦慮的狀態。”儘管樣本量不多,但卻讓張明吃了一驚。

  他發現基層公務員對他們工作的滿意度普遍不高,他們中的多數處於一定的職業倦怠。為了驗證這一結果的準確性,該課題組的成員對受訪者多次進行訪談。

  “待遇不高成為基層公務員職業倦怠的原因。”張明表示,“在通行的公務員工資體系中,由職務所決定的職務工資和地區津貼佔65%,職級工資只佔25%。公務員的基本工資由國家財政保障,全國實行統一標準,但津貼則由各地根據自身財力安排,這也導致公務員的地區收入差異過大,讓很多公務員心理不平衡。”

  通過發放問捲進行調查,該研究還發現,平時在工作中投入大、但實際上發展機會不多的年輕人的焦慮感最高,由此很容易引發職業倦怠感。“他們一方面羨慕在升遷上平步青雲的同事,另一方面也羨慕在單位中那些不用幹活兒的‘老人’,在心理上他們處於‘夾心餅乾’的焦慮。”張明介紹時説。

  “只有晉陞才是個人工作成就的唯一體現,而晉陞的機會少之又少,且只能受到領導的認可才有晉陞的機會,使得基層公務員沒有成就感,長期以往很容易産生職業倦怠的情緒。”張明直言不諱地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基層公務員長期的工作壓力有可能轉化為職業倦怠,而長期的職業倦怠很多直接導致産生精神抑鬱。”張明指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