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醫藥 > 健康資訊 > 正文

字號:  

“人機大戰”説了那麼多 你了解大腦這3個秘密嗎

  • 發佈時間:2016-03-14 15:46:24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朱菁菁  責任編輯:吳起龍

  這幾天,“人機大戰”無疑是最火的話題之一,許多人紛紛關心人腦是不是註定輸給人工智慧,機器未來會不會取代人類……可是我們想説,先別管人工智慧有多牛吧,因為事實上,咱們連人類自己的大腦都還沒完全了解呢。你知道人類一瞬間的記憶能持續多久嗎?知道幾歲是我們一生中“最聰明”的時刻嗎?知道我們為什麼會走神,會健忘,會犯錯,又知道該如何去避免這一切,讓我們的大腦能更持久、更給力嗎?

  大腦30歲後就走“下坡路”?30歲後我們要拼“晶體智力”

  網路上有一個説法曾經紅極一時。據其所稱,一個人在20歲的時候智力處於巔峰狀態,30歲以後則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這個説法曾經讓許多網友自覺“傷不起”,而比起原則上可以“不老不死”的人工智慧,人腦智慧在時間面前似乎很不夠看。

  不過南京腦科醫院精神科專家張向榮告訴記者,其實這個説法中所涉及的“智力”,僅僅是人腦能力的一種。

  “在心理學上提及能力有一種分法,也就是把每個人的能力分成液體能力和晶體能力,又或者稱之為液體智力與晶體智力。”張向榮告訴記者,這“液體智力”主要取決於一個人的稟賦,也就是所謂的“天生聰明”的範疇。而這部分的確和年齡密切相關,一般在20歲的時候是液體智力的頂峰,而30歲以後隨著年齡逐步降低。我們也會發現,在20歲前是我們的記憶力、反應速度表現最佳的時候,而到了30歲以後,這些方面的表現就不能和少年人相比了。

  然而,既然有液體智力,那自然就有晶體智力。後者是一種通過後天學習獲得的能力,在人一生之中,晶體智力一直都在發展,只是25歲以後發展速度會逐漸平緩一些罷了。

  “所以我們常説,少年人反應快、記憶力佳,但無論多麼早慧的年輕人,或許可以通過學習得到很多知識,但卻無法擁有中年人和老年人所積累的大量經驗與智慧。而中老年人即便記憶力、反應力不如年輕人,但只要始終保持一個積極進取、終身學習的狀態,那麼智力或者説能力並不會因為時間推移而快速下降,反而可能終其一生都在不斷積累、增值。”張向榮解釋。

  況且,一個人的能力可不僅是智力,還包括操作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等;而判斷一個人的能力高下,關係其一生成就高低的,自然也不只是智力一項了。

  記憶力是怎麼丟失的?記得最清楚的時候你也忘得最快

  對於機器來説,“記憶”其實就是資訊的存儲,只要軟硬體上沒有出現問題,那麼存好就行,即便海枯石爛這些資訊也可以做到磐石無轉移。而人類的記憶就要複雜的多,比如説,我們的記憶就有3個系統,分別是暫態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暫態記憶就是我們在遭遇某個事情的一瞬間,快速記憶下的東西。雖然看起來只有短短一瞬,但它的容量可能遠超乎你的想像:在那一瞬之間,你的記憶容量可以達到9個以上的字母!但遺憾的是,它的保留時間也非常短,如果你不去刻意重復,那麼可能在1秒鐘後就消失,也就是被你遺忘了。另外,在暫態記憶中,我們的視覺可是極為重要,因為越是有鮮明形象的東西越容易被記住。

  短時記憶通常能夠保持1分鐘,但它的容量就比暫態記憶要小。不過,人腦可是很牛的,因為在短時記憶裏,只要選擇“組合模式”就能讓記憶容量擴容。“比如這個時候,單個字你只能記下這麼多,但如果變成詞彙,那麼容量瞬間就翻倍;如果是短句,那麼短時記憶就能繼續擴容。”張向榮説,因為短時記憶也是一種當前正在加工的資訊,如果經過不斷復述就可以被轉入長時記憶系統,被你長久記住;但如果中途受到干擾,被打斷的短時記憶也很容易遺忘。比如現在很多人都覺得自己記性越來越差,其實並不真的是記憶力下降,而是當你正在處理一件事的時候,另外幾件事同時進入互相形成干擾,一些你本來可以記住的內容,卻因此變成了“被遺忘的”短時記憶,再難尋覓。

  至於長時記憶,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它能保留的時間很長。如果你沒有特別回憶,它可以被靜靜存儲在大腦某個角落中,等待你某次調取使用。當然,如果太久不碰的話,這些記憶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衰退、丟失。

  而提到記憶,當然就不能不提遺忘了。事實上,人類的“遺忘”也別具特色。“我們都覺得剛記下來的時候東西記得最清楚,過一會兒就要開始逐漸遺忘了。但遺忘本身,也是在剛開始速率最高,而時間拖得越久,遺忘的速度和效率也會下降。”張向榮説,通俗來講,就是你剛記下某樣東西的時候,那會兒不只記得最清楚,同時忘得也特別快;等過了一段時間後,你忘得差不多了,再隨著時間推延,你會繼續忘掉的東西卻也有限了。所以如果能趁著還沒忘太多的時候,及時復習,你所記下的資訊就更容易轉化為長時記憶,被你長久存儲在大腦之中。

  當然,記憶也講究一些“個人特色”。“比如有的人對聲音資訊更容易記憶,有的人對視覺刺激更敏感、記憶效果更佳,那麼在記憶的時候,就應該總結最適合自己的記憶方式,比如選擇反覆瀏覽或者大聲讀出來; 用這種方式來記憶,自然效果更好,也是真正適合個人的記憶技巧和方法了。”張向榮説,除此以外“保持專注”和“及時重復”就是最重要的。在短時記憶狀態下,不被打斷、保持專注,會讓你將加工後的資訊更有效地轉為長時記憶,而在前期遺忘效率最高的時候及時重復,將更好保留足夠多的資訊。“舉個例子,比如你要背書,除了背書時要足夠專注、不要被其他資訊打擾外,最好每隔一段時間,比如30分鐘就重復一次,如此這般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記下內容。”

  錯覺是人類獨有的弱點?“犯錯”也可能變成獨特的藝術效果

  其實除了最近這場“人機大戰”,還有不少節目中,都展示了機器在其他方面的特長,比如識別顏色、面孔甚至表情。相比人腦,它們似乎更敏銳,而且不會犯錯。不過,要是換一個角度來看,“犯錯”本身或許就是生命體才有的一項“特點”。

  張向榮説,平時我們看到顏色、聽到聲音、嗅到味道,這都屬於感覺,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等。但人類在感覺之上,還有一種“知覺”,這是人們對某一個物體的各種感覺的結合,最終形成的一個“統一看法”。

  知覺來自於感覺,但比感覺更高一個段位,本身是感覺的集合,但又可以化整為零——比如你看到一個紅蘋果,雖然視覺告訴你那是圓的、紅色的,但你會想到它是涼的,咬起來脆脆的,吃起來酸酸甜甜的。

  在知覺發揮作用的時候,人腦還會自動産生“選擇性”。比如在最近探討“人機大戰”時,就有專家提出,雖然機器在色彩識別能力上應該遠超過人眼,可如果放一幅滿是色素點、其中隱匿了一隻動物的圖畫,人類很容易從中找到目標,而機器卻難以尋覓。這其實就是人類在知覺時,大腦發揮了“選擇”功能,將其中一部分視為背景,而把另外一部分視為知覺對象的結果。這也是人腦識別進行知覺時的神奇之處。

  人類的知覺還有一種特性,叫做“理解性”。“比如看到一朵雲,你告訴別人那很像一匹馬,一旦接受了這個設定,對方就會覺得越看越像,果然怎麼看都是一匹馬。這就是人類知覺中的理解性特點。”張向榮説,這或許也是人們更具有想像力,在認知方面也更具有個人色彩的一個原因。

  甚至就連“錯覺”,也可能是人類以及其他生命體所特有的“弱點”。張向榮説,錯覺是我們在特定情況下産生的歪曲知覺。比如將兩條同樣長度的線放在一起,一橫一豎構成個“丁”字形,幾乎所有人都會覺得兩條線會變得長短不一。而這種情況對於人工智慧來説,是不可能發生的。然而,這些或許也不都是壞事,比如我們見過許多藝術作品,又是會涉及知覺的各種特性,達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藝術家有時甚至會故意利用錯覺,在創作中達到其追求的效果,比如這些年流行的3D視錯覺的塗鴉。要是沒有人腦的那些“弱點”,我們或許也就不會遇見那麼多有趣的藝術作品了。

  讓你的大腦 “越轉越溜”

  南京腦科醫院精神科專家張向榮告訴記者,關於大腦還有非常多的秘密,有待於現代醫學進一步研究。與其擔憂人腦是否不如機器,或許我們不如換個思路,好好認識下自己的大腦,然後研究下如何讓它越轉越溜。

  比如説,下面這幾件事對於大腦來説就異常重要。

  1、儘量多使用

  一個健康發達的大腦,意味著成千上萬的神經元和神經連接,而儘量多使用會形成有益的刺激,“用進廢退”這句話對於大腦來説絕對通用。

  2、合理的營養攝入

  大腦只佔人體2%的重量,卻需要消耗我們體內超過20%的氧氣和營養。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如何瘋狂進補,只要保證營養均衡就好,因為營養過剩、特別是過多的脂肪攝入,也會給大腦帶來有害的負荷。

  3、鍛鍊身體也是鍛鍊大腦

  大腦是身體的一部分,而擁有健康的身體對於大腦來説非常重要。所以鍛鍊身體同樣會幫助增長你的才智,因為體育鍛鍊可以帶來更好的心肺功能,為大腦提供更豐富的血液和氧氣,並促進神經組織的形成。

  4、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

  雖然液體智力在30歲後可能走下坡路,但只要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晶體智力的累積可以讓你一直保持在“增智”狀態。

  5、設置明確的目標

  就目前研究來看,我們或許是這個星球上唯一有“自覺”的生物,所以設定明確的目標,並且靠意志力管理自己的行為,去努力實現它,這一點很重要。

  6、接觸更多的新東西

  這會給大腦帶來更豐富的資訊,更多的“新”的刺激,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需要不斷學習,積累經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