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財經 > 醫藥 > 研發前沿 > 正文

字號:  

中山大學團隊研究新型滅蚊技術可防控寨卡病毒

  • 發佈時間:2016-03-14 15:45: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許青青  責任編輯:吳起龍

  廣州中山大學奚志勇團隊首創的顯微胚胎注射沃爾巴克氏菌控制蚊媒的技術將可有效防控寨卡病毒。

  14日,由國際原子能機構主辦,中山大學承辦的“促進南亞與東南亞國家在結合昆蟲不育技術與傳統控制方法監控登革熱病毒媒介方面的專業知識與基礎設施共用”國家顧問會議在該校舉行,奚志勇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諸多證據和一些初期試驗的結果,顯示沃爾巴克氏體菌可抑制蚊子體內的寨卡病毒。此外,中國及歐洲地區廣泛存在並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也能傳播寨卡病毒。

  據了解,由於寨卡、登革熱等蟲媒傳染病既無特效藥物、也無有效疫苗,因此,控制傳播病毒的數量以減少其與人類的接觸的“蚊蟲媒介控制”措施是預防寨卡、登革熱等蚊媒病流行的主要手段。但傳統的蚊媒控制方法在蚊媒病流行傳播阻斷方面的效果並不理想。因此有效地控制寨卡、登革熱等蚊媒病流行亟待發展新型控制蚊媒措施。

  沃爾巴克體(Wolbachia)是世界上分佈最為廣泛的共生菌,常見於節肢動物門和部分線蟲體內,影響所寄生動物的生殖和發育。2009年開始,科學家發現沃爾巴克氏菌可以阻止登革熱病毒在蚊子體內複製增殖。攜帶不同型別沃爾巴克氏體的雌雄昆蟲交配後産生的卵不發育。

  奚志勇介紹,該團隊利用顯微胚胎注射技術,在果蠅、伊蚊和庫蚊體內提取沃爾巴克氏體,並成功將其導入到登革熱媒介白蚊伊蚊體內,使其與蚊蟲形成穩定的共生關係。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實驗室雄蚊與自然界非攜帶沃爾巴克氏體雌蚊交配所産的卵不能發育。“像寨卡和登革熱的蟲媒病要維持傳播,都需要一個最低的蚊媒數量臨界線。”通過大量釋放實驗室雄蚊,可以使蚊子種群數量降低到足以引起疾病流行的臨界線以下。

  該研究團隊2015年在廣州南沙沙仔島現場試驗點投入了約650萬隻實驗室雄蚊,在持續釋放區最終達到幾乎百分之百地清除蚊子幼蟲。在釋放的最後一整個月裏,最終只監測到一個孵化的幼蟲,而成蟲的控制效果也達到97%。目前,奚志勇團隊已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蚊子工廠”,該工廠面積超過3500平方米,有4個車間,每個車間按照現有技術能夠每週生産500萬隻實驗室雄蚊。

  大規模壓制蚊媒數量是否會造成物種滅絕?奚志勇表示,“沃爾巴克氏菌控制蚊媒技術”提取的沃爾巴克氏體是自然界自然存在的菌體,其壓制目標明確,相對於傳統的殺蟲劑除蟲策略,該技術環境友好,對其他昆蟲以及環境不造成任何影響。同時,該項技術是控制蚊子數量,減少蚊子與人類接觸,從而達到控制病毒傳播,並非滅絕蚊子。當蚊子數量被大規模壓制下去之後,此後防控就可以少量釋放實驗室雄蚊,用以維持較低蚊子數量。

  除了廣州南沙沙仔島試驗點,3月下旬,奚志勇團隊將在廣州番禺區大刀沙島釋放實驗室雄蚊繼續實驗。他表示,這項技術預計兩三年內開始走向實踐應用,希望在整個華南地區人群聚集區全方位推廣,以達到防控登革熱以及寨卡。

  奚志勇介紹,在防控寨卡方面,將有望在巴西建立蚊子工廠,預計很快會開始實施。下一步將與巴西有更多的合作互動。此外,為促進大規模應用,2016年將與以色列的一家公司合作研究通過飛機釋放蚊子的技術,並啟動自動化生産線的研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