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來臨尚無預防疫苗 小心蚊蟲叮咬
- 發佈時間:2016-03-02 07:49:14 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吳起龍
自去年底寨卡病毒在南美洲爆發以來,全球多個國家與地區相繼出現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近日,廣東又新增兩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二者為一對來自委內瑞拉的華人姐弟(弟弟,6歲;姐姐,8歲),目前病情穩定。據了解,寨卡病毒主要通過伊蚊叮咬進行傳播。有專家表示,寨卡肆虐時,我國正值冬季,不存在蚊蟲滋生的條件,寨卡病毒輸入風險較低。但春季來臨,氣溫回升較快,容易滋生蚊蟲,尤其是廣東等南方省份具備適應寨卡病毒傳播的天然條件,或成寨卡病毒潛在的流行省份。
雖然廣東等省份存在寨卡病毒傳播風險,但寨卡並非危險病毒。據世衛組織表示,普通人因為感染所引起的疾病通常相對比較輕微,不需要特殊治療。感染寨卡病毒的患者應當多休息、多喝水,使用常規藥物治療疼痛和發熱等症狀,如果病情加重或惡化,應該去醫院尋求治療建議。該病毒目前尚沒有特異性治療辦法或者疫苗。最佳的預防辦法,就是避免被蚊蟲叮咬。此外,還有疾控專家呼籲,有親屬在南美務工、生活、旅行的,切記要清空、擦乾任何可能存留水的容器,比如水桶、花盆或輪胎,這樣蚊子可能繁殖産卵的地點才可以被移除。
蚊蟲傳播為主
寨卡病毒(Zika virus)是一種新出現的蚊媒病毒,是黃病毒科黃病毒屬一名成員,為正鏈 RNA 病毒,其結構含有包膜和二十面體蛋白衣殼,與登革熱病毒、黃熱病毒、乙型腦炎病毒、西尼羅病毒等蟲媒病毒屬近親。
帶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本病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傳播媒介主要為埃及伊蚊,白紋伊蚊、非洲伊蚊和黃頭伊蚊也可能傳播該病毒。亦可通過母嬰傳播,包括宮內感染和分娩時感染。乳汁中可檢測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無通過哺乳感染新生兒的報道。所以,即便是在疫區,仍應鼓勵母親進行母乳餵養。另外,寨卡病毒也可能通過輸血,性行為或者實驗室意外暴露等途徑傳播,目前在美國就發現了一例性傳播感染病例。
根據監測,我國有與傳播寨卡病毒有關的伊蚊種類主要為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佈于海南省、廣東省雷州半島以及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州、德宏州、臨滄市等地區;白紋伊蚊則廣泛分佈于我國河北、山西、陜西以南廣大區域。
塞卡病毒成小頭症主要誘因
據了解,目前中國已成功分離出2株寨卡病毒。研究人員指出,獲得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好比是警察從案發現場找到了“犯罪分子”的DNA證據,而分離出病毒毒株,就好比警察抓住了“活靶子”,相當不易,尤其是直接從患者尿液標本中分離出病毒在國際上屬於首次。寨卡病毒的成功分離為疫苗、新藥、診斷試劑的研發,以及主要蚊媒傳播效能評估提供了必要條件。
但寨卡病毒的潛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現有資料顯示為3至12天。人感染寨卡病毒後,約五分之一的人會出現症狀,且症狀較輕,主要表現為發熱(多為中低度發熱)、皮疹(多為斑丘疹),並可伴有非化膿性結膜炎、肌肉和關節痛、全身乏力以及頭痛,少數患者可出現腹痛、噁心、腹瀉、黏膜潰瘍、皮膚瘙癢等。症狀持續2-7天緩解,預後良好,重症與死亡病例罕見。小兒感染病例還可出現神經系統、眼部和聽力等改變。
據了解,孕婦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導致新生兒小頭畸形甚至胎兒死亡。2015年11月,科研人員從巴西出生的一例小頭畸形的新生兒身上分離出了寨卡病毒。2015年至2016年1月30,巴西共報告3530例小頭畸形患兒,與2013年的167例和2014年的147例相比,小頭畸形數量呈現指數級增加。巴西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確認,寨卡病毒可在孕婦妊娠期間“穿透”胎盤,是導致巴西新生兒小頭症激增的主要誘因。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也提示:小頭症畸形可能與多個因素有關,但寨卡病毒似乎是主要可疑因素。
可引發並發癥 尚無預防疫苗
據悉,雖然感染寨卡病毒的症狀較輕,但寨卡病毒會引發並發癥。據巴西衛生部宣佈,2015年巴西有3名成年人死於這種並發癥,在他們的遺體中均檢測出寨卡病毒。其中一人死於寨卡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另兩人死於寨卡病毒引起的其他並發癥。巴西衛生部表示,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寨卡病毒不僅可能導致新生兒小頭症,而且對成年人也會引發致命的並發癥。
目前,尚無預防寨卡病毒的疫苗。據世界衛生組織通報,美國和印度研製的兩種寨卡疫苗進展最為理想,但開啟大規模臨床試驗至少還需18個月。此外,中國疾控中心已成功研製出寨卡病毒的核酸檢測試劑,掌握了寨卡病毒的檢測方法,正著手對省級疾病預防控制專業人員進行該病的識別和對症治療知識培訓。
防蚊蟲叮咬是最有效方法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低,蚊媒活動較少,不具備蚊蟲大量孳生條件。前一段時間出現的全國大範圍極寒天氣也“幫了忙”,消滅了不少蚊蟲。因此,此次輸入病例引發傳播並進一步擴散的風險極低。但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掉以輕心,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建議,隨著氣候逐漸回暖,到了春夏季,廣東等南方省份需要格外警惕。尤其是有孕婦或計劃懷孕的家庭,更要做好防蚊措施。
此外,節假日期間出國旅遊的人群也應注意。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出血熱室主任李德新研究員提醒,寨卡病毒不僅僅在拉美蔓延,東南亞一些國家也有疫情傳播,大家在去往這些地區時,應通過使用驅蚊劑、穿著長袖衣物、使用蚊帳或防蚊網等防護措施防止蚊蟲叮咬。尤其是有孕婦或計劃懷孕的家庭,更要做好防蚊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旅行者應當特別關注那些可能不能對自身進行適當保護的人員並對其提供幫助,比如幼兒、患者或者老年人。如果你近期曾在有寨卡病毒病的國家或地區居住或旅行,並出現了發熱、皮疹、肌肉關節疼痛,應考慮感染寨卡病毒的可能。但要最終確診是否感染,還需要通過血液檢測等實驗室診斷。
據世界衛生組織網站介紹,防止寨卡病毒感染的最有效保護方法就是防止蚊蟲叮咬。所以,在流行地區生活或去這些地區旅行時,應注意穿著長袖衣物、使用驅蟲劑等,同時注意關閉門窗、使用紗窗及蚊帳,避免蚊蟲叮咬。另外注意將居室內或居家周圍的水桶、花盆、汽車輪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排空、保持清潔或加以覆蓋,防止蚊蟲在這些容器中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