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陷入“偽需求”怪圈 醫藥巨頭夾縫中成長

  • 發佈時間:2015-10-28 09:38:5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鐸 肖鵬  責任編輯:吳起龍

  “資本市場凜冬已至。”在各類O2O峰會上,無論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都通過親身經歷得出這一結論。伴隨著全球各大股市持續動蕩,國內風投愈發謹慎,給當下火熱的創業潮潑了一盆冷水。幾個月以來,O2O企業融資頻次大幅降低,曾經豪邁的融資宣言已成一紙空話,惟有巨頭不受影響。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方興未艾的O2O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如何在洶湧的浪潮中抓緊救命稻草,O2O企業各有心聲。

  依附藥店生存的送藥O2O始終難以憑藉自身的力量扭轉局面,儘管藥去哪、快方送藥等領跑者已探索出可行的經營模式,但距離盈利仍有一段距離。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各大連鎖藥店對O2O進行佈局,醫藥電商也希望通過O2O落地。送藥作為整個醫藥O2O的一環,盈利能力的局限性讓它難逃被收購命運。

  陷入“偽需求”怪圈

  雖同為醫藥領域,送藥O2O與醫療O2O的處境天差地別。在資本寒潮來臨之際,掛號網、趣醫網等企業卻接連獲得融資。相比之下,送藥O2O顯得寒酸許多,僅快方送藥拿到2億元B輪融資。除了快方送藥和藥給力在6月完成A輪融資外,多數企業還在天使輪徘徊。

  行業特點讓資本不願涉足。藥去哪聯合創始人聶方寧表示,藥品屬於剛需商品,受價格影響小,消費者注重藥效,通常不會因為價格便宜就買藥效差的産品,也不會貪圖便宜多買多吃。O2O領域常見的補貼、贈送等燒錢手段並不適用。在投資人看來,快速打開市場是發展的前提,但這一條件卻難以滿足。

  另外,藥品需求頻次也比其他商品低。聶方寧稱,常用藥家中都有儲備,無需配送,特殊藥品需求較低,難以保持較高訂單量。據了解,快方送藥在北京最火爆時日訂單量能達到7000單,對於送藥O2O來説已是不錯的業績。但與餓了麼、美團等外賣平臺相比,依舊相差甚遠。投資人把訂單量作為O2O企業的衡量標準之一,為此,送藥O2O通過合作外賣平臺、銷售日用品的方式增加訂單量,但這不僅沒有解決消費者對急用藥的需求,反而讓企業陷入了“偽需求”怪圈。在資本寒冬之際,資本市場回歸冷靜,通過欺騙手段更難以獲得融資。

  巨頭領跑拖垮企業

  送藥O2O企業從建立之初就沒有緩和的餘地。背靠仁和集團的叮噹快藥是行業領跑者,在其他企業定下一小時送達時,叮噹快藥卻將時間縮短到28分鐘。在配送方面,不僅免收配送費,藥品價格與市場價相比還要低10%-15%左右。此前仁和集團先後收購頤壽百姓大藥房和京衛大藥房,在仁和藥業董事局主席楊文龍看來,未來“網際網路+”醫藥最終模式可能是B2C和O2O匯合。

  儘管叮噹快藥未拿到任何融資,依靠仁和集團讓其他送藥O2O望其項背,但礙于行業硬性要求和領跑者預先立起的標桿,企業又不得不咬牙追趕。聶方寧坦言,夜班配送人員基本工資均在6000元以上,還有可觀的提成,比普通配送員的工資高了1500元,但夜間送藥是必須的,這是一筆省不下的開銷。很多企業想收取配送費,但巨頭不收,強行降低成本只會導致用戶流失。

  目前,多數企業在尋找生存和擴張平衡點。藥去哪、藥給力聯合藥店提高議價能力賺取差價;快方送藥自建倉儲型藥店提高配送能力。

  成為醫藥大健康一環

  送藥O2O借資本市場的火熱得以發展,卻受大環境和政策影響處境艱難。在一輪淘汰過後,送藥O2O僅剩為數不多的幾家。一位業內資深專家認為,儘管目前節衣縮食過冬,從政策大方向來看,行業依舊有回暖的機會且時間不會長久。

  某連鎖藥店巨頭負責人透露,企業將門店O2O化定為“網際網路+”藥店的發展戰略之一,但由於區域門店不足,獨立置配O2O團隊成本過高,希望能與送藥O2O合作。其實,包括上市公司在內,藥店連鎖企業尚未有一家在全國範圍鋪開,都只是在重點區域具備優勢。

  根據《藥品經營品質管理規範》(GSP)和《藥品管理法》的相關規定,藥品作為特殊商品不允許跨區域零售。仁和集團收購藥房網正是看中藥房網“網上下單,門店送貨”的模式,符合相關法規且可助力O2O。同樣受政策影響的天貓醫藥館及各大藥店自營電商也需要O2O落地。在業內專家看來,多數送藥O2O將被巨頭收入麾下,成為醫藥大健康的一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