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醫藥 > 健康資訊 > 正文

字號:  

2014“心梗救治日”啟動儀式在京啟動

  • 發佈時間:2014-11-21 16:04:52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孔彬彬

  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會面臨一場生死接力賽的考驗,導火索是急性心肌梗死。11月20日,由中國醫師協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生命時報社主辦的中國首個“心梗救治日”在北京啟動。

  “在醫學領域,可能最緊急的就是心梗的救治;而廣大群眾及時發現心梗前兆,才能為搶救贏得時間。”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宣傳司司長毛群安在會上強調。

  現狀:人人都知儘快,卻難逃拖延症

  據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心梗目前已高居我國死亡原因第二位,到2030年,我國預計將會有2300萬心肌梗死患者。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表示:“我國每年新發心梗60萬例,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疏通堵塞的冠狀動脈,讓心臟重獲血液供應,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開通血管的理想時間是發病後120分鐘內。每拖延1分鐘,就會有大量的心肌細胞死去。”

  2014年10月,中國醫師協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生命時報發起,並聯合人民網健康頻道、新浪健康、搜狐健康、騰訊健康、39健康網、鳳凰健康、中國網醫藥頻道、家庭醫生線上、MSN健康等進行了“全民心梗認知調查”,共3萬餘人參與。調查發現,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心梗患者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開通血管,而且87%的人認為發病2小時是黃金救治時間。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葛均波院士説,通過放支架和溶栓的方式開通血管,疏通堵塞的冠狀動脈,讓心臟重獲血液供應,在醫學上被稱為“早期再灌注治療”,也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但是,患者發病後很長時間才到醫院、家屬猶豫不決、院前急救體系有待完善、基層搶救水準有待提高等,都影響了血管再通時間。其中,患者就診耽誤的時間最長。最終,全國約95%的AMI患者錯過了黃金救治時間。

  “全民心梗認知調查”發現,約50.13%的人擔心急救車在往返方面花費時間較多,害怕耽誤救治。“使用120急救系統非但不耽誤時間,而且加快救治進度。”北京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劉紅梅説。一項使用120系統與自行前往醫院的美國調查發現,患者使用120系統到達可靠醫院縮短31分鐘,獲得心電圖縮短3分鐘,接受冠脈治療縮短13分鐘。劉紅梅分析説,從撥打急救電話那一刻起,患者可以在急救醫師的電話指導開展自救;患者進入急救車後可做心電圖,方便早診斷、早治療;直接把患者送到有救治能力的醫院,並提前與醫院科室建立聯繫,啟動綠色通道。

  行動 :編織區域救治網,提高診治效率

  為了讓心肌梗死患者儘快得到早期再灌注治療,醫生們已經行動起來。霍勇教授介紹説,在原衛生部醫政司的領導下,中國醫師協會立項的中國急性心肌梗死規範化救治項目于2012年啟動,覆蓋全國14個省市自治區的53家三級甲等醫院。第一階段,項目的實施重點是在醫院環節,通過多項措施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早期再灌注率,推動了我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流程規範化。不久後,該項目將啟動二期工程,醫院規模預計擴大至200家有急診PCI資質的醫院及周邊的二級及基層醫院,重點探索改進患者的轉運模式,建立區域救治網路,以提高我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準。

  另外,全軍系統也已經積極行動起來,提高急性心梗救治的效率。據瀋陽軍區總醫院心內科副主任荊全民介紹,軍隊心梗規範化救治項目覆蓋24個省份 60家醫院。目前,瀋陽軍區總醫院專科急診和胸痛中心正在強化時間流程管理,把專科急診前的214分鐘降為目前的69分鐘。

  聯手:120分鐘,群眾、急救、心內科跑好接力賽

  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的患者中約50%在發病後1小時內在院外猝死,死因主要是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如能在發病後的120分鐘黃金時間內對患者進行搶救,將極大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在“心梗救治日”啟動儀式上,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霍勇等專家呼籲,政府、學會、醫學專家、媒體朋友、社會企業等共同承擔起責任,幫助患者、急診科醫生、心臟科醫生“120分鐘,傳好生命的接力棒”,擺脫“心梗搶救拖延症”。

  以前,急性心梗是老年人的專利,因為他們大部分有冠心病或其他冠狀動脈病變。近來年,隨著冠心病及其危險因素向二三十歲人群擴散,心肌梗死患者出現在四五十歲的人群中也不罕見。霍勇教授建議,有冠心病或者有AMI高危因素(如有家族史,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肥胖、吸煙、過度勞累者)的群眾,一旦出現胸痛等心梗症狀應快速撥打急救電話。當患者把接力棒交給急救人員後,訓練有素的專業急救團隊應快速診斷,將患者快速地運送到附近能提供24小時心臟急救的醫院接受治療,並迅速與接力賽第三棒——醫院醫生銜接。“這場接力賽的理想時間是120分鐘,但啟動按鈕的權力掌握在群眾手裏。”生命時報社社長吳天紅説,如何讓群眾儘早啟動接力賽,需要健康類媒體搭好橋,讓醫生的權威知識進入尋常百姓家,讓群眾主動參與到對疾病的認知和鬥爭中,學會“未雨綢繆”,而不僅僅只會“亡羊補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