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心梗患者堵塞血管越早開通越好

  • 發佈時間:2014-10-16 10:30:3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熱點聚焦

  □ 本報記者 李 穎

  近段時間以來,一則“我國心臟支架濫用、一半的支架不靠譜”的報道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特別是一些安了支架的人更是惴惴不安。冠脈梗死患者是否需要放置支架?一位患者放置幾個支架才合理?在第十六次全國心血管大會上,國內多位“冠脈介入”泰斗及心內科專家齊聚杭州“錢江論道”,共同探討冠脈介入治療中的熱點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高潤霖教授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時間就是生命,越早開通血管越好。以2013年為例,當年我國共開展冠脈介入手術45萬例,每人平均使用支架約1.51個,這個數字是非常合理的。

  我國每年有心梗病人60余萬名,但能開通堵塞血管的僅3萬人。公眾認識不足、120急救不給力、轉診耽誤等,是救治率低的重要原因。

  “冠脈介入”可有效搶救

  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持續上升趨勢,全國患者超過兩億人,每年死於心血管病的約300萬人。在我國,能及時開通血管的心梗患者不到5%。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大一院心內科主任霍勇教授指出,心臟支架手術是全世界普遍實施的一項心臟介入治療術,具有安全系數高、創傷小、見效快、恢復快等優點,是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急性冠脈綜合徵患者非常有效的搶救措施。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軍心血管內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韓雅玲教授表示:“沒有發生心梗前,需不需要放支架,必須有專家醫生嚴格把關。但是,在發生心梗送急診後,必須儘早開通血管,每耽誤一秒鐘就有成千上萬的心肌細胞死亡。”

  韓雅玲透露,今年4月,全軍急性心梗規範化救治項目啟動,截至8月20日共收到462份病例報告表。通過數據比對發現,發生心梗的患者平均年齡是58.6歲,做了再灌注治療的患者平均死亡率0.3%—0.4%,比沒有做再灌注治療的患者低15—20倍。

  我國介入治療應用不足

  近年來,規範化成為中國冠心病介入治療發展的主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網上直報系統的搭建,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從國家層面來規範心血管介入治療的國家。而原衛生部組織公佈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管理規範》,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冠心病介入治療規範化培訓、準入和品質控制三項根本制度;更使中國的介入治療走在了世界的最前端。

  統計顯示,2013年,我國共開展了45萬例冠脈介入手術,與每年新增100萬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患者和現有的250萬心肌梗死患者數目相比,意味著只有少部分的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療手術。

  在我國進行的45萬例冠脈介入治療中,使用支架約68萬個,也就是平均每個人病人使用了1.51個支架。這一數字與美國、歐洲等大部分國家相當。

  目前,能在大醫院直接做介入治療(PCI)的病人僅佔50%—60%,但在歐美國家,80%左右的患者能獲得介入治療。所以在我國,介入治療的應用遠遠不足,必鬚髮展才能更明顯地減少急性心梗病人的死亡率。“不該放的放了,該放一個的卻放了兩個,這種現象是極個別極少數的,不能代表整體。”高潤霖院士説,有些地方因此而調整醫保政策,限制放支架的數量,這令專家們擔心真正有需要的病人得不到合適的治療。

  冠脈介入治療並非一勞永逸

  介入治療只是治療冠心病的一種方法,患者血管仍有再狹窄的可能,仍需堅持藥物治療並定期復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呂樹錚教授表示,在介入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介入治療也面臨著重大挑戰——再狹窄,即患者的“血管又堵了”;同時,介入治療只是解決了狹窄節段的局部問題,其他部位的血管還可能由於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發展而産生新的狹窄。所以,介入治療後並非一勞永逸,患者還需進行包括藥物治療、合理飲食、適量運動等相應的輔助治療,以保持冠脈管腔通暢,降低再狹窄發生率。

  “不少冠心病人都以為接受介入治療後就徹底根除冠心病,這種想法是一廂情願。冠心病介入治療只是治療冠心病的一種方法,並不代表治療後疾病就已經痊癒,一勞永逸。”呂樹錚教授表示,介入治療後若不持續用藥,隨著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發展,有60%—75%的患者會在原有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有新的血栓形成,從穩定型心絞痛向不穩定型心絞痛轉化。

  治療懈怠致死亡率超80%

  “冠心病的治療是一個綜合的治療過程,藥物治療是基礎,冠脈血運重建是主導,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療之後,應該堅持進行雙聯抗血小板治療,以預防復發。”呂樹錚教授説。

  呂樹錚教授提醒:無論是否接受了冠脈介入治療的患者,心梗復發的危險性仍然很高,是普通人群的5—7倍。因為急性冠心病治療後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斑塊仍然處於不穩定的狀態,而支架和搭橋手術解決的是局部問題,仍然可能出現新的病變,需要通過長期藥物治療達到穩定斑塊預防復發。

  “其實,急性冠脈綜合徵急性期過後,並不代表病情真正穩定,由於不堅持吃藥或治療懈怠而導致的死亡率超過80%。因此,患者應該堅持雙聯抗血小板治療即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至少一年,預防復發。”呂樹錚教授強調,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療之後,應該堅持進行雙聯抗血小板治療,以預防復發。

  規範促進“心”發展

  近年來,規範化成為中國冠心病介入治療發展的主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網上直報系統的搭建,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從國家層面來規範心血管介入治療的國家。值此中國冠脈介入治療30週年之際,為了回顧和表彰幾代專家為中國冠脈介入技術所做的貢獻,促進人們更全面了解冠脈介入治療的臨床意義,正確認識冠脈介入技術和介入醫生,中國首部冠脈介入治療記錄影像——《介入人生》正式發佈。

  “經過近十年的快速發展,冠心病介入治療已經與藥物治療、冠脈搭橋手術並列成為冠心病三大主要治療策略。如今,中國冠脈介入治療已具備世界一流的規模和水準,僅2013年我國就完成了近45萬例介入治療。”霍勇教授表示:未來,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得更長遠,關注如何規範化使用冠脈介入技術,對每一個病例進行客觀的判斷確保患者的獲益最大化。我們倡導介入治療要“又好、又快”,但是一定要把“好”放在前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