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醫藥 > 會議預告 > 正文

字號:  

2016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召開

  • 發佈時間:2016-01-14 13:4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郭靜原  責任編輯:吳起龍

  2016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今天在北京召開,會議總結了“十二五”中醫藥事業發展成就和2015年中醫藥工作進展,明確“十三五”中醫藥發展總體思路,部署2016年中醫藥重點工作,全力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表示,“十二五”時期是中醫藥發展進程中極具歷史意義的五年,是規劃目標實現最好、服務能力提升最快、人民群眾受益最多的五年。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圓滿收官,規劃目標總體實現,主要指標全部完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和顯示度明顯提升。

  五年來,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中醫藥為探索醫改的“中國式解決辦法”作出了積極貢獻。推動中醫藥服務結構調整,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保障多層次服務供給;推進社會辦中醫,提供多元化服務供給。與“十一五”末相比,中醫醫院增加500所、增幅達15.5%,中醫門診部、診所也分別增加531個、5890個。全國91.2%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0.2%的鄉鎮衛生院、70.7%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64.9%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2014年,中醫醫院總診療人次5.3億人次,比“十一五”末增加1.7億人次,增幅達47.2%,佔醫院總診療人次的17.9%;中醫醫院出院總人數2227.1萬人,比“十一五”末增加951.4萬人,增幅達74.6%,佔醫院出院總人數的14.5%,門診次均費用、住院每人平均費用分別比綜合性醫院低12%和24%。中醫藥以較低的成本獲得了較高收益,放大了醫改惠民效果。

  五年來,作為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中醫藥為推動健康産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面對群眾日益多樣化的健康需求,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擴大服務供給,引導消費,一大批適應市場的新産品、新業態成為健康産業新的增長點。中醫藥與養老、旅遊等相互融合的趨勢進一步凸顯,養生、保健、康復等方面的潛力持續釋放。2014年,中藥工業總産值超過了7300億元,佔我國醫藥工業總值近1/3,進出口額達到46.3億美元。研製了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中藥産品,5個中藥大品種年銷售額均在30億元以上。

  五年來,作為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中醫藥為提升我國醫療衛生領域的科技競爭力作出了積極貢獻。建設了以16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為重點平臺的臨床科研體系,14類重大疾病中醫藥防治療效獲得循證依據,完善了中醫藥防治傳染病和慢病的臨床科研網路,建立了符合中醫藥發展規律的臨床科研一體化新模式,建設了一批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十二五”期間,有36項中醫藥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科研成果轉化為臨床診療標準規範、關鍵技術和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中藥新藥,取得了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五年來,作為優秀的文化資源,中醫藥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作出了積極貢獻。深入開展“中醫中藥中國行—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活動,建設了300多個國家級、省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組建了一支中醫藥文化科普專家隊伍,開發了一批形式多樣的文化科普作品。發佈《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健康教育中醫藥基本內容》,民眾在中醫養生保健素養提升同時,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識。中醫藥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與外國政府及國際組織簽訂的中醫藥合作協議達86項,“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已有9個國家建立了中醫中心,並建有7所中醫孔子學院。《黃帝內經》《本草綱目》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越來越多的國家通過中醫藥認識了中國、了解了中國文化。

  五年來,作為重要的生態資源,中醫藥為美麗中國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中藥材生産離不開青山綠水,中藥材發展可以造就金山銀山。越來越多的地方特別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以加強中藥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為契機,推動中藥材規範化、規模化、集約化種植,帶動地方綠色經濟發展,促進了生態環境修復。推進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初步形成中藥資源動態監測資訊和技術服務體系,建立了大宗、道地、瀕危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全國有200多種常用大宗中藥材實現規模化種植,種植面積超過3000萬畝,實現了中藥産業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

  王國強介紹,2015年,《中醫藥法(草案)》經審議過後,已進入最後立法程式;“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與治未病”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十三五”啟動專項,並累計發佈實施3項國家標準和一批團體標準,建立12個瀕危藥材種苗繁育基地,出版200種中醫藥古籍圖書;深化醫改發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的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項目覆蓋目標人群40%;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等229個地區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服務基層中醫藥工作;中央財政投入2.06億元支援五省(區)81所藏醫院和22所全國重點民族醫醫院,提升民族醫藥服務能力;中國-捷克中醫中心成為我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以來首個衛生合作項目。

  王國強指出,中醫藥發展還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中醫藥服務資源佈局、結構仍需加快調整,服務能力尤其是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還需著力提升。二是繼承創新對事業發展的驅動力還不強,還需下大力氣攀登醫學高峰。三是中醫藥人才隊伍對事業發展的支撐不足,特別是領軍人才缺乏,還需切實提高中醫藥人員的中醫思維和人文素養。四是中醫藥發展規劃統籌不夠,城鄉、區域間發展不平衡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還需加快推進中醫中藥協調發展。五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與中醫藥振興發展的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還需加快完善政策機制,還需提升素質、增強本領。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啟動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也是中央領導同志對中醫藥工作重要指示的貫徹落實之年。王國強要求,2016年中醫藥工作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為引領,增強自信、搶抓機遇,勇擔重任、奮發有為,全面推進深化中醫藥改革,全面推進中醫藥法治體系建設,全面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全面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全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為豐富祖國醫學寶庫、建設健康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中醫藥管理局將抓好《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制定與實施,積極參與健康中國建設2030綱要、深化醫改等國家重大專項規劃編制;大力推進中醫藥立法的出臺,落實好《關於加強中醫藥監督管理的意見》,完善中醫藥監督機制;做好深化醫改中醫藥工作,推進公立中醫醫院綜合改革,優化醫院收入結構,統籌推進管理體制、人事薪酬等改革;並積極發展健康養老、健康旅遊等新業態,建設一批中醫藥健康養老機構,開展中醫藥與養老服務結合試點,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中醫藥健康旅遊産品和項目。此外,中醫藥管理局還將以服務“一帶一路”為重點,加快建設中醫藥海外中心,大力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