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醫藥 > 公益項目 > 正文

字號:  

"擁抱晨光 易路同行"項目啟動 助推肺癌規範化診療

  • 發佈時間:2015-04-27 10:07:45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4月26日,由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主辦的“擁抱晨光,易路同行--肺癌規範化診療公益項目”在北京啟動。該項目旨在為患者和醫生搭建面對面溝通的平臺,讓更多肺癌患者學習肺癌疾病知識,了解肺癌治療的最新手段,樹立治療信心,完善醫生肺癌的規範化治療觀念。

  肺癌已成威脅人類健康“頭號癌症殺手”

  近50年來,許多國家都報道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增高,男性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佔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女性發病率佔第二位,死亡率佔第二位1。在我國同樣不容樂觀,特別是近30年來,伴隨著老齡化加劇、生態環境遭受破壞、不健康生活方式及食品安全等問題凸現,我國肺癌發病率多年持續上升。肺癌發病人數增加了近5倍,每年大約有60萬人死於肺癌2。肺癌已成為全球共同的社會性問題。

  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會長殷大奎表示:“目前,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因此,需提高公眾對肺癌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的觀念,普及對吸煙危害性的關注及肺癌預防的意識,能夠及時地做出診斷和治療。由於肺癌疾病的複雜性,我們在肺癌的診斷和治療上應該重視規範化管理,借助基因篩查,針對每個患者提供個體化,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使肺癌患者獲益最大化,從而造福更多地肺癌患者。希望擴大社會各界對肺癌患者的關愛和關注,以幫助他們最終戰勝病魔,提高生活品質和延長生存期限,安享幸福生活。”

  規範化診療成肺癌治療關鍵

  近十年間,伴隨驅動基因診斷及EGFR-TKI藥物為代表的靶向治療的誕生與不斷進步,使患者與癌症和平共處變成可能,肺癌患者治療也可以通過在家服藥就能使肺癌得到長久的抑制。根據2013年美國臨床腫瘤年會(ASCO)報道,有驅動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接受靶向治療中位生存期可長達3.5年3。由於靶向治療是在分子水準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靶點,使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而不波及周圍正常細胞組織,患者在獲得良好治療效果的同時,生活品質得到極大提升。近年來肺癌基因檢測不斷普及,但是目前全國EGFR檢測率仍只有約27%,對比日本、南韓以及香港台灣地區超過80%的檢測率相去甚遠。因此如何實現規範化的診療,進一步提高EGFR檢測率,從而實現個體化治療以獲得最大生存獲益,仍是我們面臨的關鍵問題。

  北京協和醫院王孟昭教授介紹説:“所謂的肺癌規範化管理,是指針對早期、中期、晚期不同階段的患者,從患者本身的疾病性質、患者基因、藥物特性、患者生存治療等多個方面綜合考慮來選擇治療方案,從靶向,化療,放療,手術等多種綜合治療體系來選擇,根據每個個體不同情況,定制不同的治療方案,做到真正的做到個體化、規範化治療。”

  精準醫療助推肺癌管理規範化

  為加快在基因組層面對疾病的認識,並將最新最好的技術、知識和治療方法提供給臨床醫生,使醫生能夠準確了解病因、針對性用藥,2015年1月底,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5年國情咨文演講中宣佈了一個生命科學領域新項目——精準醫療計劃,該計劃致力於治愈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目的是讓所有人獲得健康個性化資訊,目前,腫瘤治療已被選擇成為精準醫療的短期目標。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副院長韓寶惠教授強調説:“癌症最有希望通過精準醫學實現治療,近些年,腫瘤分子診斷的發展及靶向藥物的廣泛應用,推動癌症治療進入個體化治療時代,大大提高了癌症治療的精準性,但目前對於癌症來説,不管是靶向治療還是傳統的化療,最大的障礙就是耐藥性,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我們應當支援更多揭示耐藥機制的研究,呼籲建立資訊平臺支援應對腫瘤治療的基因數據資訊,從患者角度來定義分子亞型,並確定癌症治療和預後的方法。基於不同的分子分型對精準藥物試驗構建預測模型,增加對治療反應的精確度。希望學習美國癌症資料庫建立的成功經驗,建立屬於中國自己的肺癌患者數據庫,以完善醫生肺癌規範化治療的觀念,助推我國肺癌規範化管理的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