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醫藥 > 正文

字號:  

新環保法正式實施 藥企遭遇生死考驗

  • 發佈時間:2015-02-02 15:39:57  來源:東方網  作者:曹學平  責任編輯:朱苑楨

  葉文添一場空前的環保整治風暴即將來襲。

  2015年1月1日,新《環保法》正式實施。“按日計罰不設上限”“企業違法可拘留責任人”“監管部門問責措施嚴厲”等鐵拳政策一一落地。

  一些污染問題久治不絕的原料藥企業“壓力山大”,或面臨倒閉破産。

  史上最嚴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新《環保法》的最大亮點是加大懲罰力度,其中對企業更為嚴格的,就是對環境違法的行為按日計罰、上不封頂。

  新《環保法》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産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從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這一處罰,將極大地提高違法成本。

  新《環保法》還增設了治安處罰和連帶責任,針對未批先建又拒不改正、通過暗管排污逃避監管等違法企業責任人,引入治安拘留處罰,構成犯罪的,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有人形象地稱之為:“以前是罰票子,現在蹲號子”。這將極大震懾違法行為人。

  同時,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環境監測機構以及從事環境監測設備和防治污染設施維護、運營的機構,在有關環境服務活動中弄虛作假、對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負有責任的,應當與其他責任者承擔連帶責任。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王燦發曾表示,過去我國存在“兩高一低”的局面: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比如建設項目違法了以後,罰款最多20萬元,但那些水電等大型工程投資都是幾百億元,處罰金額尚不及其一天的設備租金,在這種情況下法律的威懾力幾近於無。但新《環保法》中增加了按日計罰的規定,加大了企業違法成本,增強了法律法規的威懾性。”

  行業洗牌

  我國是化學原料藥生産大國,尤其是發酵類藥物産品的産能産量位居世界第一,現在全球70%~80%的原料藥在中國生産。

  而原料藥生産過程中産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量大,廢物成分複雜,對於環境和人體健康危害都比較嚴重,進而使得制藥企業環境形勢較為嚴峻,並不斷有制藥企業由於環保不達標被要求限産或停産整治。

  據不完全統計顯示,2013年,環保部門共排查醫藥製造企業4894家,查處環境違法企業157家,其中有18家環境違法問題較為突出的企業被掛牌督辦。

  2014年6月,環境保護部等8部委聯合召開2014年全國環保專項行動電視電話會議。這次會議確定的2014年全國環保專項行動重點任務之一就是,在2013年專項行動的基礎上,開展醫藥製造行業“回頭看”,集中查處一些污染問題久治不絕的藥企。

  湖北省環保廳也發出責令廣濟藥業(11.85,0.37,3.22%)等36家企業限期整改的監察通知。同時責令李時珍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中藥廠一期、二期工程立即停止生産,對中藥廠一期工程進行環境影響後評價,並儘快完成中藥廠一期、二期項目環保竣工驗收工作,對存在的問題限期進行整改,未經批准不得恢復生産,並對該公司環境違法行為依法立案查處。而羅田縣新普生藥業有限公司、湖北省宏源藥業有限公司、黃岡永安藥業(13.16,0.06,0.46%)有限公司也被責令限期整改。

  對藥企而言,環保治理等同於一條漫漫“燒錢”路。

  根據海正制藥披露的2010年社會責任報告顯示,其在2008年~2010年,累計投入總計超過2億元人民幣用於建造污染控制設施,其三年合計的利潤總額則為10.1億元。國內原料藥巨頭之一的聯邦制藥在內蒙古工廠,累計投入超過4億元資金在環保上。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告訴記者,醫藥企業的治污費用非常高,要花幾億元或者更多,因此從前在環境執法力度不強時,企業往往願意被罰款也不願進行環保投入。今年如果新《環保法》真的能夠落實到位,現在的污染大戶需要投入相當於幾年利潤的資金進行冶理才能生存下去。

  史立臣表示,現在很多原料藥企業根本沒有錢做環保,而市場行情又很差,所以面對新《環保法》,這些企業要生存下去非常困難,今年將有一批資金鏈緊張的企業被淘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