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頻提速降費難在何處 輿論冀望引混合經營機制
- 發佈時間:2015-06-17 11:58:00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吳起龍
繪圖:楊佳
過去的幾個月裏,運營商寬頻服務的“提速降費”一直都是熱門話題。而在一個月前的“5·17世界電信日”期間,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三大運營商更是密集發佈了有關固網和無線寬頻“提速降費”的計劃,讓諸多用戶頗為期待。然而時間過去了一個月,有媒體調查稱運營商此前公佈的“提速降費”方案很多並沒有落到實處,人民日報更是發表評論文章稱推進“提速降費”,需要更加充分發育的市場力量推動,進而再度引發各界對“提速降費”話題的高度關注。那麼“提速降費”為何這麼難呢?
運營商回應稱措施落地需時間
據有關媒體的調查顯示,三大運營商雖然在5·17期間都曾出臺了“提速降費”方案,但在過去一個月中卻存在執行不力的問題。以中國移動為例,其承諾的“套外安心服務”,將套餐流量降到0.06-0.1元/MB的措施就沒有落到實處;而中國聯通在北京地區的光纖寬頻年費降價主要針對郊區,市區寬頻資費仍然要貴出不少;而中國電信調降國際漫遊資費也未能得到變現……
針對這些質疑,中國移動官方回應稱,因為中國移動客戶群體龐大,系統結構比較複雜。所以每次推廣新資費舉措需要大量的上線準備工作,這其中包括了業務規則梳理、系統改造開發、系統調測準備、客服文檔完善、客服人員培訓等眾多環節,因此需要分階段推出資費方案。而根據中國移動的計劃,不少資費優化舉措已經有了具體的時間表。例如6月15日,該公司已經完成48個國家和地區30/60/90國際漫遊包天不限量套餐的上線工作。6月20日將上線10元1GB的假日套餐。
對於媒體質疑的“套外安心服務”,目前,中國移動已經有26個公司完成套外10元/100MB套外安心包的上線工作,有14個公司完成了套外60元/1GB的系統開發工作,7月1日全網將完成系統改造工作。
中國電信方面則表示,有關國際漫遊資費的調降,決定性的因素是海外運營商,目前電信正在全力推進多方談判,推動漫遊資費的下調,但這同樣需要時間。對於固網寬頻的提速降費問題,中國聯通內部人士則表示,固網寬頻的提速受到技術、資本等多方面的制約,也很難在短時間內見到普遍效果。“以ADSL寬頻為例,其採用的銅線技術理論上最高網速也只能達到12M,而要將ADSL接入改成光纖接入,則涉及到網管建設、小區進駐、家庭改造等多個環節,不可能一個月全部解決。”該人士還稱,由於國內不同城市和地區的光纖改造成本不同,規模不一,所以價格存在一定區域性差異也很正常。
輿論冀望引入混合經營機制
對於運營商的種種説辭,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顯然不甚認同,該文章指出,“提速降費”沒有全面落地不僅應該簡單歸咎於“調整計價系統、經營策略需要時間、4G移動網路尚在大規模投入階段,成本居高不下,部分城市社區寬頻入戶時與開發商簽署了排他性條款等”原因,而應該進一步思考,發現阻力背後存在的寬頻服務市場“是一個沒有充分發育的市場”這一問題。該文章稱,進一步“主動開放市場,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引入混合經營機制”,打破電信市場的局部壟斷和割據勢態,才是推進“提速降費”全面落體的正途。而網友@乾羽則表示,既然運營商在提速降費的事情上“一下子全面實施不太現實”,那麼最好能拿出更加可行的方案,更應該制定具體的時間來讓公眾看到其推動自身改革的決心。
對於這些“抱怨”,不少通信行業的專家則有不同看法。中國工程院院士、寬頻發展聯盟理事長鄔賀銓就表示,“説運營商沒有誠意還為時過早”,因為“提速降費”不能一蹴而就,必須遵循發展規律逐步推進,運營商承諾的時限是2015年年底,現在還有不到7個月的時間,網民不妨多些耐心。不過鄔賀銓同時也表示,網民對於目前運營商的“提速降費”也情有可原,主要是這次的降價主要針對高速網路或高端用戶,但我國的現實情況是,低速網路用戶佔大部分,特別是行動通訊領域,現在4G用戶佔比還不到七分之一。總的來看,“主要是廣大低消費用戶認為實惠不夠”。
資深通信行業專家項立剛則表示,電信業是一個投資大、回報慢,需要長期投入的行業,“想要在這個行業有所作為,不是投入幾億、幾十億,而是要投入幾千億,還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才能有回報,這對於一般企業而言,是很難承受的。”所以在他看來,電信市場簡單地搞“開放”,期待民營資本或者是外資來改變電信業的格局並不是太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