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降價困境:國資委每年都要利潤考核
- 發佈時間:2015-06-17 07:0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少雷
三大運營商中寬頻價格最低的是移動寬頻。有意思的是,移動營業廳的工作人員表示,由於售價高,並不推薦一般家庭使用50M和100M的寬頻
6月份,電信行業多空博弈比以往更加激烈。
工信部明確表態,寬頻接入業務向民營資本開放。從躍躍欲試的民企來看,市場競爭呈現白熱化趨勢。
此外,電信行業在經歷OTT跨界競爭、“營改增”、網間結算調整等變動後,三大運營商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都呈現加速下滑的趨勢。
5月15日,三大運營商先後宣佈“提速降費”方案。
6月11日,本報刊登《三大運營商“欺上瞞下” 流量降費方案公佈近一月後仍不能辦理》、《研報劍指三大運營商“精心”設計方案 提速降費雷聲大雨點小》等文章,對三大運營商未履行“提速降費”提出質疑。
那麼,三大運營商為何遲遲不肯履行“提速降費”的承諾?對此,業內專家表示,提速降費是大勢所趨,截至目前,運營商還未實施降費的原因是準備時間不足,應該多給運營商一些時間部署。
民營資本衝擊電信“國家隊”
對於三大運營商來説,民營資本正如海潮巨浪般湧來。
雖然一直以來,民資入市行路艱難,但電信行業的民企潛力巨大,多位電信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如果運用靈活的優勢“發力”,傳統運營商的“底線”未必守得住。
鵬博士集團常務副總吳少岩認為,中小寬頻商可以利用企業交換機延伸頻寬資源與基礎運營商打錯位戰,“比起聯通、電信等‘國家隊’,國內民企寬頻雖然在骨幹網路覆蓋、IDC(網際網路內容提供商)規模上會有短缺,但在整體規模上,都有覆蓋骨幹傳輸的能力,所以他們更多的是依靠租借聯通、電信骨幹網和出口寬頻資源進行運營。”
“民企在局部市場上更容易體現出差異化優勢。”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在接記者採訪時表示,民營企業更恰當的定位應該是專業且精緻的小眾群體網路供應商。這些企業只要可以在局部區域吸引足夠多的用戶,就相當於建立了“局部壟斷”地位。而相較于市場份額固化的老小區來説,新小區更值得民營企業深挖。
值得一提的是,在採訪過程中,付亮反覆強調了廣電網路的獨特性,“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相較于傳統的運營商來説,更需要‘提防’的是廣電的有線寬頻。
三大運營商假裝提速降價 價格竟高於租客長城寬頻歌華有線
由於網路早已覆蓋了大部分的城市,無需再次布網的廣電寬頻會在價格上更有優勢。同時,三大運營商也與廣電網路有錯綜複雜的合作關係,例如:北京的華宜寬頻就擁有價格便宜的優勢,它的幕後老闆其實是電信與歌華有線兩個公司。這就導致,傳統運營商與廣電網路由原來單純的合作關係,轉變為競爭與合作並存”。
更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業內專家對於放開寬頻市場的看法不盡相同,但在採訪的過程當中,幾乎所有專家都一致認為,民資的參與將更有利於寬頻市場的良性發展。
與此同時,李克強總理連續三次“喊話”寬頻業務提速降費,電信市場改革迅速向前推進。
2015年3月1日,工信部正式開通“寬頻接入網業務開放試點管理資訊系統”。
5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關於加快高速寬頻網路建設推進網路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提出,截至2015年底前,寬頻接入業務開放試點城市由16個增加到30個以上。
5月29日,北京市通信管理局收到工信部批復,同意該局《關於申請北京市成為寬頻接入網業務開放試點城市的請示》,將北京市納入寬頻接入網業務開放試點城市,這意味著北京市場上“寬頻提速降費”的風將愈加猛烈。
對此,吳少岩認為,三大運營商選擇在此時降價,主要原因是為了迎接民資入市的挑戰,鞏固現有市場屬地,同時響應國家號召。在市場競爭格局進一步加大的市場環境中,價格戰不失為短期爭奪市場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大運營商降價困境
5月15日,為落實國家有關加快建設高速寬頻網路促進提速降費的有關要求,三大運營商先後宣佈“提速降費”方案。
中國電信的方案是:4 M以下的用戶免費升級;4 M以上用戶通過網齡、預存和融合等方式免費提速;百兆寬頻包年費用下調30%以上;開展“百城百兆大提速”活動,主推百兆寬頻;買1 M流量送1 M閒時(夜間、假日)流量;流量不清零,可轉贈。
中國聯通的方案是:北京地區20M寬頻降至1480元/年,50M降至1780元/年,100M降至1980元/年;全網流量降價20%以上;10元1.5G省內流量半年包;超值實惠定向流量包,最低每月6G18元;實現流量的轉贈、分享、兌換;深度分析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匹配度高的套餐。
中國移動的方案是:10元1G閒時流量包;4G卡套餐:50元2G流量包;48個國家和地區共用流量包;流量可共用、不清零、可交易。
三大運營商發佈“降價提速”方案後,不少用戶都表示“換湯不換藥”。北京郵電大學教授王立新表示,對於三大運營商來説,固網寬頻的利潤微薄。“主要由於他們是國企,必須考慮到整個中國的環境,例如西藏、新疆地區,受地理環境制約,拉一根網線的價格非常高,但是由於其人口稀少,所以企業難以盈利。而且,中國與南韓、新加坡等地區的環境又不相同,他們國土面積小且人口密集,佈局寬頻網路非常容易,且營利點高。中國地緣遼闊,如此廣闊的地域要求覆蓋全網,那肯定是賠錢的買賣”。
為調查目前北京市場上寬頻運營商的最新報價,記者在北二環至北四環之間走訪了多家營業廳,其中包括三大運營商、長城寬頻以及歌華有線。
據了解,目前中國電信行業運營商大約分為三種類型:其一,三大運營目前大都採用自己的寬頻;其二,作為廣電網路,則是在自己建設的高速寬頻的基礎上,租用其他電信運營商的寬頻;其三,作為第三方運營商,通常沒有自己的網路,而是以低價租用運營商的流量做二次運作,例如,鵬博士旗下的長城寬頻就是完全租用其他電信運營商的寬頻。
經過初步對比,記者發現:長城寬頻最便宜,使用人數較為廣泛,同時記者了解到,目前長城寬頻已經淘汰了10M頻寬,最高速度也已升至1000M。
而在北京寬頻市場上,歌華有線作為廣電網路,背靠有線電視業務這棵大樹,雖然價格實惠卻也一直不溫不火,最大的特點就是銷售寬頻套餐,捆綁歌華機頂盒和歌華飛視。
電信寬頻覆蓋率並不高,記者走訪時發現,工作人員會先確認用戶的詳細地址,當記者選擇詢問安貞西裏的情況時,卻意外地被告知不在其寬頻覆蓋範圍之內,值得一提的是,安貞西裏是一個位於北三環,擁有20多棟住宅樓,具有相當規模的成熟社區。
聯通寬頻覆蓋範圍最廣,記者問了多個小區均在覆蓋範圍之內。安裝聯通寬頻需要提前三天,拿著本人的身份證去營業廳預約,管理非常嚴格。
事實上,三大運營商裏寬頻價格最低的是移動寬頻。有意思的是,移動營業廳的工作人員表示,由於售價高,並不推薦一般家庭使用50M和100M的寬頻。
相較三大運營商而言,長城寬頻和歌華有線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讓人困惑的是,長城寬頻租用其他運營商的寬頻進行二次銷售,而歌華有線在自建的基礎上也租用了其他運營商的寬頻,如此來説,上述兩家更像是“租客”,而三大運營商採用自家寬頻的“包租婆”成本最低,而價格卻最高。
一方面,是成本高的第三方運營商和廣電網路價格偏低。
“通常來説,第三方運營商宣稱的速度都很難達到,其中,類似于‘千兆寬頻’的概唸有誇大的嫌疑。”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很多時候,第三方網路運營商為了彌補低價帶來的低收入,可能會在網路內植入廣告。“其實第三方運營商的盈利渠道並不在於寬頻,而是在於其他高利潤領域,例如廣告的精準分發等方面。從這個觀察角度來看,第三方的網路更靈活更容易切入市場運作。”
對此,吳少岩表示,民營企業的中短期最直觀的營利點在於網費等方面,鵬博士“雲管端”戰略計劃就是中長期盈利模式的考量。
另一方面,採用自家寬頻的三大運營商成本最低,售價卻最貴。
6月11日,本報刊文《三大運營商“欺上瞞下” 流量降費方案公佈近一月後仍不能辦理》、《研報劍指三大運營商“精心”設計方案 提速降費雷聲大雨點小》對三大運營商未履行“提速降費”提出質疑,輿論一觸即發,多家媒體相繼發文質指出營商並未履行“提速降費”一事。
在業內人士看來,三大運營商寬頻價格難以下調確實也有難言之隱。
王立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三大運營商假裝降價,實則“換湯不換藥”。“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公司隸屬國資委,每年國資委都會進行利潤考核,如果強行大幅降價,就會傷及企業利潤”。
電信行業分析師馬繼華亦向記者表示,三大運營商要考慮國有資産保值,同時還要顧及經濟發展的規律,降價太快勢必影響行銷收入和凈利潤,企業與技術升級都有自身的規律,即使降費也不可能一步到位。
付亮也對上述觀點表示認同,他直言:“從工信部發佈指導意見至今僅有一個月的時間,運營商的領導們主管們政策落實後,給運營商三個月時間作為準備期,肯定會明顯地感覺到網速快了,資費也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