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科技 > 正文

字號:  

虛擬運營商用戶數破500萬:起步莫留"隱患"

  • 發佈時間:2015-05-07 11:0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徐勇  責任編輯:王斌

  虛擬運營商用戶突破500萬了!一直按兵不動的第三批、第四批移動轉售企業如星美、富士康、紅豆等也開始公測了!似乎我們又可以憧憬虛擬運營商還能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了。在歡欣鼓舞之餘,專家也提醒虛商,要一手抓健康經營發展,一手抓可靠的服務保障,並且兩手都要“硬”。

  不可為了碼號資源,重蹈“養卡”覆轍

  “用戶的增長並不能説明一切!”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魯春叢日前在“2015中國虛擬運營發展論壇”上表示,2015年3月全國移動轉售業務用戶的ARPU僅為13元,黏性不高的低ARPU用戶難以帶來增值價值。與此同時,急劇增長的背後,渠道養卡等通信業弊病也已存在於虛商發展中。

  養卡的目的除了製造漂亮的用戶發展數字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拿到碼號資源。按規定,虛擬運營商只有在每個開展移動轉售業務的城市用戶開卡比例都達到50%才會獲得下一批碼號資源,為了獲得更多的碼號資源,在未達標地區虛擬運營商或渠道夥伴採用超低ARPU的套餐“養起來”。但是這種養卡對於行業健康發展沒有任何好處,反倒是給行業和企業日後留下了重重隱患。

  無疑,碼號資源成為制約虛商發展的重要因素,魯春叢表示,目前,轉售業務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包括弧卡資源有限,分配與業務發展不匹配,碼號資源在本地網間、企業間調劑存在困難等。

  解決碼號資源問題,除了需要基礎運營商的大力支援外,監管部門的頂層設計也必不可少。中國聯通監管事務部總經理周仁傑透露,在號碼配置上,中國聯通致力於公平、合理、動態分配有限的首批1000萬1709號碼,據悉,聯通向工信部申請後續4000萬碼號資源,已經獲批2000萬。周仁傑表示,監管部門需完善相關監管政策,在頂層設計上全面考慮解決行動通訊轉售業務發展中出現的碼號資源問題,推動各大銀行和網際網路公司對轉售號碼進行識別。

  不可片面追求數字,縱容 “黑卡”蔓延

  近年來,通信行業時不時會遭遇社會詬病,比如垃圾短信、騷擾電話等,其中一個重要元兇就是“黑卡”。

  所謂“黑卡”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沒有登記身份證資訊,另一種是冒充他人身份登記。

  從今年1月1日起,工信部、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在全國聯合開展為期一年的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並要求電信企業到今年年底用戶實名登記須達九成以上。

  根據三部委給運營商下達的內部文件,在電話“黑卡”專項治理行動中,運營商應核實用戶身份資訊準確性,對於“違規用戶”,運營商可限制對其提供通信服務。三部委聯合啟動“黑卡”治理專項行動後,三大基礎運營商正在緊鑼密鼓地嚴格落實實名制工作,並建立了嚴格的責任追究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剛剛起步的虛商也絕不能例外,絕對不能為片面追求數字而縱容 “黑卡”蔓延。

  如果説在品牌建立、業務推廣、資費方案等方面,虛商們可以動點腦筋,説得花哨一些,弄得炫目一些,但是“黑卡”是高壓線,千萬碰不得,必須嚴格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來辦理。

  在虛商起步時把標準卡得嚴一些,對於以後的健康發展有好處,如果起步時就對實名制要求不嚴,造成大量的“黑卡”外流,無論是對社會還是對企業自身都是後患無窮。

  周仁傑表示,虛擬運營商要合法合規經營,嚴格執行行業監管要求,落實實名制工作,避免超範圍經營等,維護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魯春叢也表示,轉售企業必須嚴格落實《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線下渠道具備第二代身份證識別設備,線上渠道必須要求用戶上傳身份證掃描件並進行認真審核。

  不可事前忽悠,事後對服務甩手

  通信行業歸根到底是一個服務行業,這個服務牽涉到多個環節,也會帶來相應的成本。

  多年來,三大運營商為了做好通信服務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並且建立了一套嚴密的服務體系。比如三大運營商在全國具有數以萬計的營業廳,有著成千上萬人工坐席的大型呼叫中心,這就使得用戶一旦有啥需要,要不直接去營業廳辦理,比如開通業務,解決疑難問題,都有營業員為用戶面對面辦理,可靠又放心;要不撥打服務熱線,也是簡便易行。

  而新加入的虛擬運營商,除了迪信通、國美、蘇寧等渠道商出身的以外,大多數沒有建立實體店,更多采用網上辦理業務方式,這就留下了很多漏洞。有的服務熱線採用的是智慧語音系統,在流程設計上不盡如人意。一位同行,在虛商發佈會時領了一個試用號碼,回家按照要求登錄網站進行實名制登記,結果按照提示,按來按去,整整弄了一個晚上都沒搞定,只能放棄。

  更有甚者,2015年第一季度,工信部對已開通業務的20家移動轉售試點企業的客服電話進行抽查,發現5家企業的客服電話存在人工服務無法接通等問題。這和當時這些企業發佈業務時的高調簡直大相徑庭。

  國家對於運營商的服務有著嚴格的品質考核標準,也有相關處罰措施。專家表示,電信服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在自身業務的生命週期內,一絲一毫、一時一刻也不能忽視,千萬不可事前忽悠,事後對服務甩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