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科技 > 正文

字號:  

高通認領60億元罰單 刷新中國反壟斷罰款紀錄

  • 發佈時間:2015-02-11 02:31:35  來源:新京報  作者:劉素宏 林其玲 趙嘉妮  責任編輯:張少雷

  經過歷時14個月的反壟斷調查,國家發改委于2月10日公佈了對美國晶片巨頭高通公司的調查處罰結果。對高通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排除、限制競爭的壟斷行為,執法機構在責令高通公司停止違法行為的同時,依法對高通公司處以2013年度在我國市場銷售額8%的罰款,共計人民幣60.88億元(約合9.75億美元)。據了解,這一金額再次刷新中國反壟斷罰款紀錄。

  發改委:罰款不為打垮企業

  經過對數十家國內外手機生産企業和基帶晶片製造企業的調查,國家發改委指出了高通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三宗罪”:收取不公平的高價專利許可費、搭售非無線通信標準必要專利許可、在基帶晶片銷售中附加不合理條件等三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

  高通是全球無線通信技術的領導者,在CDMA、WCDMA、LTE無線通信標準必要專利許可市場和基帶晶片市場具有支配地位。其擁有眾多核心專利,主要利潤則來自於專利授權收費,這也是高通最核心的商業模式。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絕大部分Android智慧手機均採用其晶片。

  業內人士指出,高通多年來對國內的手機製造商按整機售價的5%收取不合理的專利許可費,被業內稱之為“高通稅”。2013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根據舉報啟動了對高通公司的反壟斷調查。

  60.88億元的天價罰款刷新了發改委反壟斷罰單紀錄,是2014年全年發改委反壟斷罰金總額的三倍多。

  對於如此高額的罰款,國家發改委表示,主要是因為高通壟斷行為性質嚴重、程度深、時間長。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監察與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在昨日的新聞通氣會上也表示:“罰款目的是恢復這個領域的競爭秩序,而不是打垮任何企業。過去高通的行為抑制了他人的創新”。

  分析稱對高通影響有限

  美國高通公司發表公告,表示接受中國國家發改委對其處罰60.88億元的決定,並如期繳納罰款,不再尋求進一步的法律程式。高通總裁德里克·阿博利昨日在和中國媒體的電話連線上表示,很高興能和中國的發改委達成最終一致,接下來將繼續在中國投入,加強與運營商及終端夥伴的合作。同時,他強調“此次整改方案只針對高通在中國市場的授權單位,專利反授權也只適用於中國市場”。

  另據發改委消息,高通公司主動提出所有整改措施,包括對為在我國境內使用而銷售的手機,按整機批發凈售價的65%收取專利許可費;向我國被許可人進行專利許可時,將提供專利清單,不得對過期專利收取許可費,不要求我國被許可人將專利進行免費反向許可等。

  對於罰單金額,許昆林在通氣會上表示,初期高通認為罰款有點重,但是我方認為合理,最終高通公司接受了,罰款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平均匯率進行計算。

  分析稱,60.88億元罰款對高通的短期業績雖有影響,但從長期來看,對高通影響有限。根據最新財報顯示,高通目前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高達316億美元,接近10億美元的罰款,對於高通而言不會産生太大壓力。在業績方面,影響也有限,甚至帶來了利好。昨天高通上調了2015財年的營收和利潤預期。“實際上我們現在所做的調整反映出我們逐步消除了相關的不確定性,但預期的上限仍然保持不變。”德里克·阿博利稱。

  消息傳出後,高通股價本週一在紐約市場的盤後交易中上漲2.82%,截至週一收盤,高通股價上漲1.15%。

  國家發改委表示,對高通公司在我國持續投資表示歡迎,並支援高通公司對使用其受到專利保護的技術收取合理的專利費。

  - 釋疑

  為何按照銷售額的8%罰款?

  按照中國反壟斷法相關規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最高可被處以上一年銷售額10%的罰款,此前有業內人士預計,對高通的罰款或按10%的標準“頂格處理”。對於為何最終按照8%的標準處罰高通,許昆林昨日表示,“高通公司很配合我們的調查,公司總裁多次來發改委溝通,基於此,我們沒有按照10%的最高標準處罰,而是減少了2%,按照8%的標準進行處罰”。

  對於罰款如何收取的問題,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副局長盧延純對媒體稱,按照法律規定,從發出正式的處罰之日起十五日內,高通公司要把罰款上交中央財政。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副主任王小廣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這筆罰金上交中央財政後,可能用於專項基金或一般性財政支出,但最終如何使用尚不清楚。

  也有業內專家分析稱,罰款應該充入國庫,成為公共預算的收入部分。但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是兩條線,具體到這筆錢最後的支出明細確實很難統計。

  回溯以往的反壟斷案,如奶粉、白酒、平板電腦、醫藥等行業,反壟斷罰款的最終“歸宿”大多如此。以此前對乳企的最高罰款為例,2013年8月,發改委價監局表示,“美讚臣、多美滋、雅培、富仕蘭、恒天然等6家企業已分別將共計6.6873億元的罰款匯入財政部指定的物價罰沒收入賬戶,全部上繳中央國庫”。(劉素宏)

  - 回顧

  高通公司28次接觸發改委

  在國家發改委昨日上午召開的通氣會上,價監局局長許昆林介紹了發改委調查高通的細節,稱發改委和高通公司進行了28次的溝通,其中許昆林與高通總裁陸續進行了8次會面。

  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裏,高通與中國發改委就該案件進行了激烈探討,美國高通公司總裁德里克·阿博利曾多次率領高管和律師團隊拜訪中國。

  據外媒披露,在整個2014年,高通全球首席執行長史蒂夫·莫倫科普夫至少三度來華交換意見;高通全球CEO率領七八個副總裁5次到發改委接受詢問;高通甚至還動用了包括美國財長、美國商務部長等美國高級官員遊説,並拜見了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主任汪洋等高層。

  昨天,在和中國媒體的電話連線上,高通總裁德里克·阿博利表示,很高興宣佈我們能夠最終和國家發改委達成了解決方案。這次調查在過去一年給我們在中國的業務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我們很高興這次調查已經結束,可以開始新的篇章。

  “雖然最終達成的解決方案中,包含了一些讓我們感到有些遺憾的方面,但我們在中國的授權業務有了更多的確定性。很高興國家發改委同意接受我們的整改方案,認可發改委決定中的要求。現在我們能夠在更小的不確定性下在中國運營。”德里克·阿博利稱。

  雖然高通被罰近61億元,刷新中國反壟斷最高紀錄,但分析人士認為,對高通而言,這個罰款不算高。(林其玲)

  國家發改委反壟斷罰單歷史

  ●2011年11月 山東兩家醫藥企業山東順通和山東華新涉嫌壟斷被開出700萬罰單,這是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司更名為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以後,開出的第一張罰單。

  ●2013年1月 南韓三星、LG,中國台灣地區奇美、友達等六家大型面板生産商,因在中國大陸壟斷液晶面板價格,被發改委罰款共3.53億元人民幣。

  ●2013年2月 茅臺和五糧液因實施價格壟斷被發改委罰款4.49億元。

  ●2013年8月 合生元、美讚臣、多美滋、雅培、富仕蘭、恒天然等六家存在價格縱向壟斷的乳粉生産企業被罰6.7億元。

  ●2013年8月 按照國家發改委價監局要求,上海市物價局對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及老鳳祥等部分金店的價格壟斷行為,罰款總金額1059.37萬元。

  ●2013年9月 海南三亞的三家銷售水晶的旅遊購物店締結價格同盟,罰款金額共計逾500萬元。雲南麗江8大旅行社集團在麗江市旅遊協會旅行社分會的牽頭組織下締結價格同盟,合計罰款334.6萬元。

  ●2014年5月 依視路、博士倫等五家眼鏡片生産企業因價格壟斷,共計罰款1900多萬元。

  ●2014年8月 日本12家汽車零部件、軸承生産商因價格壟斷,共計被罰12.354億元。

  ●2014年9月2日 浙江省保險行業針對商業車險代理手續費等協商價格,參與者被處罰金1.1億元。

  ●2014年9月9日 亞泰、北方、冀東三家水泥企業因實施價格壟斷,被依法罰款1.1億元。

  ●2014年9月11日 在國家發改委確認壟斷行為後,湖北物價局對一汽-大眾銷售公司及湖北8家奧迪經銷商共罰款約2.8億元。上海發改委對克萊斯勒(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及其部分上海地區經銷商共罰款約3382萬元。

  ●2015年2月10日 對高通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排除、限制競爭的壟斷行為依法作出處理,責令高通公司停止相關違法行為,罰款計60.88億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