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宜家公司抽屜櫃産品存在可能翻倒的風險,已致6名兒童死亡,宜家宣佈召回美國及加拿大市場約3500萬個相關産品,但不會在中國召回類似産品,消費者認為涉嫌歧視;手機APP非法侵害消費者權益事件時有發生,國家網信辦發佈新規,要求從8月1日起實行APP註冊用戶實名制,保護消費者知情權、隱私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斌,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蘆雲做客《天天315》週末會客廳,探討本週消費投訴熱點話題。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道,兒童産品的安全與否是每個家庭最關注的事情。本週,宜家“奪命抽屜櫃”致6名兒童死亡的新聞引發關注。北京時間6月29日淩晨,宜家(IKEA)宣佈召回3560萬個“奪命抽屜櫃”。這些抽屜櫃,已經至少讓6名孩子失去生命、給36名孩子造成了傷害,宜家因此接到的事故報告也達到了82份。但是,此次“奪命抽屜櫃”的召回範圍僅限北美的美國、加拿大,中國依然在銷售!
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表示,涉及頗為暢銷的馬爾姆系列(MALM)抽屜櫃,宜家已收到41份傾覆事故報告,這些事故造成3名兒童死亡,17名兒童受傷;此外,還收到另外41起涉及其他系列抽屜櫃的事故報告,這些事故造成3名兒童死亡,19名兒童受傷。其中有一例事故是:2016年2月,家住美國明尼蘇達的一名22個月大的男孩因一款馬爾姆抽屜櫃倒塌死亡,當時,男孩母親把他放在房間內睡覺,每隔20分鐘進房間查看一次,結果最後一次發現六屜櫃的梳妝檯倒在地上,小男孩被壓在了下面並已經沒有了呼吸。
然而,這起事故並沒有阻止宜家繼續生産、銷售。記者了解到,截至2016年,宜家的“奪命抽屜櫃”,在美國總共銷出了2900萬個,在加拿大銷出了660萬個,衍生出許許多多的子系列。
發生了這麼多安全事故,宜家曾發佈警告稱,這些産品可能翻倒並造成人員受傷、被困、甚至死亡。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也曾警告消費者:應立即停止使用宜家高於約60釐米的兒童抽屜櫃,成人用的櫃子也不應高於75釐米,除非將它們固定在墻上。
經濟之聲:一些孩子因為櫃子倒塌被壓在下面,有的中傷,有的甚至被奪去了生命。宜家發了一個警告,這個警告有多大的用處?
李斌:首先商家對於産品投入流通之後可能存在的潛在危險有警示義務,警示包括哪方面內容?第一要告知我,這種産品在使用過程中會發生什麼樣的危險,第二更重要的是要告訴我如果避免此種危險的發生。而它的警示,只是説有可能造成傾倒,有可能會造成人身傷害後果,但是並沒有完全告知消費者如何採取有效措施避免此種結果發生,如果不包含第二種內容即怎麼避免的話,這種警示的義務的履行是不完整的、有瑕疵的。
蘆雲:首先在産品設計上,我們可能以前更多關注的是兒童産品本身設計安全或是使用安全,但現在我們發現,可能成人用的一些東西,兒童在接觸到的時候也會有一些風險,這樣從設計標準制定上要採用更加嚴格標準。第二個標準可能出現瑕疵的就是在生産環節,比如生産環節監控,這個方面也出現瑕疵,例子、案子也不在少數。第三個就是警示缺陷,警示缺陷講的最多的就是麥當勞案件,沒有被標注“注意燙傷”的事,後來有一個很高額索賠。現在我們不僅關注到兒童産品本身的使用,兒童在一個家庭的環境可能接觸到的設施設備也有安全的問題,另外在一些公共場所,有一些兒童場所很多角、邊都是圓的,對於經營者這也是特別需要注意的。
經濟之聲:宜家只要發了警告就沒責任了嗎?
李斌:按照《侵權責任法》第46條規定,如果投入流通,比如當時設立的時候沒發現,當然這種情況不存在。但是如果發生危害事件了,就要考慮警示這樣的一種補救措施是否足以避免損害發生?那麼還可以採取召回措施,這在中國的法律上也有明確規定。很顯然産品本身是有一種不合理危險在裏面,假定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但問題在於現實中發生這樣的案例,而作為我們一般的社會人,用理性思維去看待這個事情的時候,一個小孩是活潑好動的,是沒有風險識別能力的,這個時候怎麼能夠確保沒有被固定的櫃子不發生傾倒?不造成損害呢?如果達不到這樣的一種效果就必須履行你的警示,召回應當還是必要的。
經濟之聲:召回了3560萬個“奪命抽屜櫃”數量的非常龐大,但是僅限于北美的美國和加拿大,中國還是在銷售這些櫃子,中國地區怎麼辦?
李斌:北美、加拿大那都是發達市場,有人對中國的市場、國家地位還有一個質疑。深圳市消委會所發出的質疑非常有道理,他説人的生命健康權是最基本的人權,你不能夠有任何國別和地區差異,必須無差別的平等保護,否則你對中國的市場消費者來説,你對他們生命權利就是一種漠視,也是對我們中國的歧視。我們作為第二大經濟體了,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量越來越重了,我們也是一個世界大國,作為一個大企業,輕視這樣一個市場是絕對不明智的選擇。
經濟之聲:經常會有個理由搪塞,就是你的標準偏低或者標準跟北美市場不一樣,我們怎麼辦?
蘆雲:從企業來講,無論是對社會對消費者包括給自己都是一種不利或者不負責任的解釋,原來蘋果手機後蓋的問題,也是開始在國別的差別導致消費者在進行維修和售後的時候是有了不平等待遇,那麼後來經過消費者維權,經過消協組織的努力,蘋果是低下了傲慢的頭。消費者會用消費者的判斷告訴你做出這樣所謂的答覆是不負責任的,生命健康是無價的,而且對於孩子的生命健康可能大家更加的關注,所以在這一點不能以簡單的標準的問去搪塞,而是應該回到産品本身的品質和缺陷問題。而且現在《消法》跟原來又有一個改變,原來是人身或者財産造成這樣損失去承擔什麼責任,但是這一次發現《消法》在召回這個條件處理上,改成了只要侵害人身或者財産危險的情況下,就構成缺陷,構成缺陷你就可能要停止銷售、要召回,要進行無害化處理,這個是他應當負的責任。
今年以來,宜家在中國已多次召回存在風險的産品,其中有進口拉特奧蝙蝠斗篷,這一産品因為係在兒童頸部的、固定斗篷用的魔術貼粘的太牢,難以在第一時間撕開,可能會對人體造成窒息或脖頸受傷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還有因為存在燈罩掉落的危險而召回的三款吸頂燈;此外,由於産品未明確標示含牛奶和榛子,宜家最近在中國還召回了黑巧克力(CHOKLAD MRK 60%) 和70%可可純黑巧克力 (CHOKLAD MRK 70%)兩種食品。
經濟之聲:現在,很多朋友的手機裏都安裝有一個或者幾個APP。手機APP的確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便利,從柴米油鹽到到買水買電,從讀書看報到出行娛樂,動動手指就把事兒給辦了。然而用戶隱私洩露亂象也相伴而生,你是誰、幹了什麼、去了哪、喜歡什麼,它都盡在掌握,讓你感覺“每天都在裸奔”;尤其是那些流氓軟體、山寨APP,發廣告、賣東西,甚至惡意扣費、詐騙錢財,機主深惡痛絕卻又無可奈何。有這樣一組數據觸目驚心:每個正版APP背後都會有近百個盜版,一款下載量超過5000萬的APP,至少有700種山寨貨,有的正版APP甚至出現3000多個盜版。這些山寨APP或推送廣告,或竊取隱私,或傳播暴力恐怖、淫穢色情及謠言等違法違規資訊,危害極大。6月28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發佈《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式資訊服務管理規定》,規定明確:自8月1日起,APP註冊用戶需進行實名認證,同時要求APP商店對APP提供者履行“四項管理責任”。
蘆雲:最近聽了好多的實名,關鍵是實名之後你能達到什麼樣的效果,你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首先我就要問的作為一個消費者,我的個人資訊安全、賬戶資金安全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護。
李斌:消費者要實名,APP商店得審查,上網審查本身的真實身份是什麼,是不是有資格、有授權使用APP,如果説將來出現問題了,我能不能追訴回去,找到責任人,怎麼查處,怎麼追責。這在一個虛擬的網路環境中是更為重要。實體店經常卷了鋪蓋跑了就找不到了,在網路上怎麼辦,將來我們説的這些資訊,不知道什麼時候通過什麼渠道泄漏的,到底有什麼樣的損失,將來可能發生什麼樣的危害,根本沒法預見,這樣的一個環境,務必要保證資訊安全,只有這個做到了,才可以説其他的,能不能實現目標。
經濟之聲:這麼多的山寨APP,盜版APP,是什麼樣的溫床滋生了這麼多的山寨和盜版?
蘆雲:這個可能涉及到電腦本身系統的專業的智慧財産權保護問題,現在不是説電腦本身行業在各個行業領域,包括在前幾天剛剛探討的汽車領域,版權、著作權這方法都會存在被盜版,被侵權的可能性。但是APP可能會更為的突出,因為它有更大的隱蔽性,而且它的擴散性太強,很多有的時候可能消費者在使用手機的時候,都不知道已經嵌入進去了,這個是它容易滋生和蔓延的很明顯的一個溫床。重點是從技術方面的一個考量,公安有網監察,他們的技術還是很先進的,但是這樣的版權盜版或者是山寨問題路屢屢被突破,消費者被侵犯權益,甚至被有財産上的損害。一個是經濟網監這一部分可能需要加強一部分監管措施,還主要的在開發運營的時候,APP開發運營使用最初可能也需要對軟體正常運營有一個適當的防火牆或者是防範措施,這樣才能保證消費者安全的使用。
經濟之聲:新政規定,提供APP資訊服務的,“應依法取得法律法規規定的相關資質”,APP平臺應該在業務上線運營“30日內”進行備案。 根據《規定》,按照“後臺實名、前臺自願”的原則,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提供者應對註冊用戶進行基於行動電話號碼等真實身份資訊認證。另外就是“隨意讀取用戶資訊”將被規制。《規定》要求,尊重和保護智慧財産權,不得製作、發佈侵犯他人智慧財産權的應用程式。另外,在用戶權益的保障上,規定明確保障用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蘆雲:網路不是法外之地,要把你的資質的審查像實體店一樣納入到國家的管控範圍內,僅這個還不夠,在它APP被開發到使用過程中,到上線測試過程中是不是也需要有像實體監管一樣,對行為有一個主動的監管。第二個,你發現你的APP或者是軟體已經有漏洞了或者已經發生損害事實,你要主動的報告給國家的有關部門,及時採取這種補救的措施。另外,還有對於已經産生的消費者損害,是不是也應當有應急處理預案,因為擴散度太大太廣、太不確定了,應該有一個更加強化的應急預案去處理。
(責任編輯:畢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