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騙補調查結果有望4月下旬公佈 電動客車補貼或腰斬

  • 發佈時間:2016-04-14 07:53:53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陸佳麗  責任編輯:王斌

  隨著新能源騙補調查持續推進,作為騙補重災區的大型客車補貼恐將腰斬。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未來,乘用車和專用車的補貼政策變化不大,但對新能源客車補貼卻進行了大幅度調整。純電動客車補貼平均降幅或達31.8%,其中6~8米和8~10米的降幅更是分別達到了45.6%、49.5%。這就意味著8~ 10米的新能源客車補貼或將腰斬。

  這一消息並非空穴來風。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相關部門的確在對新能源客車的補貼進行調整,而調整的最大幅度很可能就是接近50%。

  “此次新能源客車補貼政策調整,與當下不斷推進的新能源騙補調查有一定的關聯。”一位新能源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了解,已經潛伏多時的新能源騙補事件在今年被曝光後,相關部門對這一事件的核查已經進入深水區,最終結果有望在4月下旬發佈。客車作為新能源騙補重災區,降低補貼則被業內人士認為是對騙補問題,以及新能源客車過度補助的最直接回應。

  未來在新一輪新能源客車補貼政策落地後,補貼空間大幅度收窄,新能源騙補問題也將得到有效解決。不過這對於一直背靠補貼而獲得發展的不少客車企業來説,其利潤表現和未來的發展必將遭遇挑戰。

  新能源客車補貼將腰斬?

  就媒體披露的消息來看,目前,新能源補貼政策調整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值得關注的是,此前被業界認為補貼較高的新能源客車的補貼,將大幅度調整。

  對於純電動客車按照1800元/kWh,設定補貼上限=1800元/kWh×裝載電量。插電式客車按照4000元/kWh設定上限。快充類純電動客車暫不設置電池上限。照此計算,純電動客車補貼平均降幅31.8%,其中6~8米和8~10米降幅45.6%、49.5%。

  對此,一位新能源車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補貼政策確實正在討論調整。“據我了解,媒體披露的補貼降幅是比較準確,且(這樣的補貼是)合理的。“

  “據悉,未來,新能源客車的補貼主要會增加指標限制,設定補貼上限等考核因素。現在,有些車型拿到的補貼甚至高於製造成本,補貼明顯偏高。最後政策的降幅可能會有所出入,但下降是必然的。”上述新能源企業負責人補充道。

  新能源汽車現行的國家補貼政策為2015年4月四部委發佈的《關於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援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將根據純電動續航里程與單位載品質能量消耗量來計算補貼量,其中,6~8米純電動客車最高可獲25萬元補貼。

  以純電動續航里程點250公里且單位載品質能量消耗量小于0.25的6~8米客車為例,其在國家層面能獲得25萬元的補貼,若再加上按照與國家補貼1:1下發的地方補貼,即25萬元,這輛客車總計可獲得50萬元補貼。如果按所披露的45.6%的補貼降幅來算,那麼補貼退坡後就只能夠獲得27.2萬元。

  對於6~8米、8~10米客車補貼的大幅下降,相關業內人士認為或與騙補問題有關。

  據悉,去年,6~8米純電動客車銷量佔據了純電動客車總銷量的60%,成為了騙補重災區。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表示,“補貼遠高於實際的成本後,車就不是使用的工具,而是騙補的工具。騙補的根源在於補貼超過合理成本的臨界點,需要降低補貼抑制騙補,回歸新能源車發展的正常軌道。”

  為了解新能源騙補的真相,去年開始,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就開始對這一問題進行暗訪。“按照原計劃,三月底各個地方企業核查完畢,四月初各核查小組寫調研報告,四月中下旬核查結果就會出來。”上述新能源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四部委針對騙補事件的核查工作已經進入最後階段,只待公佈最終結果,“對於存在違章操作的行為肯定會嚴肅處理。”

  客車企業的挑戰

  顯然,通過降低新能源客車補貼金額,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新能源騙補行為,也將減少大部分客車企業的利潤。

  據宇通客車發佈的2015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312.11億元,同比增長21.3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35億元,同比增長35.31%。宇通客車業績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新能源汽車補貼。據其年報顯示,去年,宇通獲得了高達68.565億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接近凈利潤的兩倍。

  比亞迪也表示,由於新能源車型熱銷,去年公司實現凈利潤28.23億元,同比增長551.28%,其中,電動大巴K9等新能源客車成為新能源汽車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通客車方面,去年,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3.99億元,同比增長42.8%。據該公司公告,1~7月獲得新能源補貼金額,就已超過其全年凈利潤。

  有分析認為,隨著新能源客車補貼方案的逐步調整,以及2020年補貼的最終退出,企業若找不到新盈利點,利潤或將受到一定影響,這對於依賴新能源業務嚴重的客車企業來説尤甚。

  “新能源客車,特別是一些競爭力較弱的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確實有些嚴峻,在補貼逐步下降時,對他們來説,如何在提升産品力的同時去降低成本無疑是當下最重要的課題。”上述新能源負責人指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