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網路教師自稱年薪280萬同行:幾十萬元算正常

  • 發佈時間:2016-04-12 07:54: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23小時的高考物理串講課,如今在“跟誰學”平臺上售價1200元。物理老師劉傑可以在後臺清晰地看到學生的選課情況,“300個人選課,目前選課費是36萬元。”劉傑滿意地點了點頭。“我現在的收入,不是比以前多一點,是多得特別多。”他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傳説中的一個月收入20萬元,“沒有瞎吹牛。”

  劉傑粗略算了一下,自己現在一年通過網路平臺和線下教學掙的錢,大概有280萬元左右。而他,只是一名並不算太正規的“教師”而已。

  3月31日,在“跟誰學”新産品發佈會上,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見識了“新東方式”發佈會。從新東方執行總裁位置上辭職創業的“跟誰學”創始人陳向東,能把一個容納上千人的發佈會現場搞得“群情振奮”,幾乎每個與會者都在認真聽他“煽乎”。

  台下的人,有線下培訓機構的老闆,也有自己錄視頻的教師,之所以認真聽講,是因為事關自身利益。他們每個人,都能從“跟誰學”這個平臺上獲利。

  一名平臺上的註冊教師告訴記者,“年薪幾十萬元的算正常,100來萬元的也有,超過200萬元的可能不太多。”

  沒有真才實學,成不了“名師”,掙不著錢

  劉傑今年剛剛29歲,如果在過去,哪怕是在一所省級重點學校教學,他也拿不到如此之高的薪水,並且成不了“名師”。

  但在“跟誰學”平臺上,他,就是“名師”。

  這個曾經以山東濟南理科狀元身份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小夥子,如今以一種連老師都看不懂的方式工作、生活著。他把自己的愛好當成了職業,並且掙了很多錢。

  他研究了有關人的注意力時長的著作,分析總結出每個人關注一部視頻的最有效時間就是從觀看視頻開始的15~20分鐘。因此,他把自己每一節課的時間,設置在20分鐘。在網路平臺上,一節課上多長時間,上什麼內容,可以自己定。

  劉傑在北京的家,有一間房間被裝修成了“錄影棚”。每週,他大概要花兩三天的時間備課、上課、錄製視頻、剪接視頻、上傳視頻,剩下的兩三天時間,他要經營自己開辦的線下培訓機構,走上講臺繼續按照老套路講課。你可能認為,線上平臺上課沒什麼了不起,一來教師資質沒有保障,二來課程品質也沒有保障,網上教學的專業程度和針對性也與專業的高中教師存在差距。

  但實際情況是,相比線下教學,線上教學的“評價”手段更多、更親民。比如線上下,一名教師水準高不高,職稱水準高不高,由教育主管部門根據一整套嚴格的規定來把控,這些評價標準除教學外,還有論文、學歷等;而線上上,是不是“名師”,由學生説了算,學生覺得你教得好就給好評、付費,覺得你教得不好,就差評,一切以教學效果為準繩。

  劉傑告訴記者,網上教學備課“很難”。以往一道難題把它講透,可以講兩個小時,成體系地全面開講。但如今到了網上,120分鐘要被拆成6節課來講,還要負責歸類分別解答網友的提問。

  “用什麼形式講?怎麼講?如何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如何讓學生感興趣?”這些,都需要老師全盤考慮。老師們甚至要考慮,試聽的那部分課程,如何讓學生有付費繼續聽下去的慾望。

  劉傑還要講高考物理全國卷的內容。他每年都要熟練掌握全國各地高考物理的最新教改趨勢,並實時更改自己的教學計劃。這樣,全國各地的考生都能選到適合自己的高考物理課程。

  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他還為一些基礎紮實、只有部分難點不會的學生定制一些課程。比如一小時二三十元那種課,課上會重點講解幾個難點,這樣學生只要聽取自己不會的那部分就行,不必購買全套課程。

  40萬老師,5萬家機構入駐網上平臺,到底能掙多少錢

  “跟我學”創始人陳向東透露的最新數據是,截至2015年年底,這個僅僅開設了一年多的網路教育平臺,已經吸引了40萬名教師和5萬家教育機構入駐。

  是什麼推動了“名師”們的加入?“投入同樣多甚至更少的時間,更高效率地掙錢”恐怕是一個重要原因。劉傑告訴記者,自己在大學期間做過新東方高考物理的兼職教師,週末上課,每月薪水1萬元左右;畢業後,他留在新東方任教,還是教高考物理,月薪從剛入職時的兩三萬元漲到後來的四五萬元;2014年他辭職自辦培訓班,同樣的付出,年收入達到了七八十萬元。

  “培訓行業,公司最多將老師課程收入的30%作為薪水;如果自己開培訓班,就能得到70%左右的純收入,其他30%是稅和水電、房租開銷。”劉傑説,他入駐網上教育平臺後發現,這種模式,不僅可以得到100%的教課收入,還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同樣的一節課,不需要反覆多次地講,只需要認真備課,巧妙地把課程錄製下來,傳到網上,之後等著它在蕓蕓眾生中“發光發亮”,“口碑一點一滴累積起來,自然而然地就會有很多學生買你的課。”

  這樣的課,對學生來説也極為划算。據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了解,現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高中理科學科的一對一補課費已經高達每節1000元~1800元,而在網上平臺購買一套高考理科課程的費用才相當於一節線下補課的費用。新的教學方法,對教師而言,更是一種解脫。劉傑告訴記者,他現在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健身、跑步、旅遊、追劇,都可以安排出時間來。”

  陳向東前不久在朋友圈裏分享了一位老師與他對話的截圖,“這位老師發微信告訴我説2016年的目標是要賺夠100萬元。”

  據陳向東介紹,“跟誰學”平臺過去一年拿到了200萬個訂單,通過該平臺掙到幾百萬元的老師不在少數。但對於該平臺每天每人消費多少金額,“跟誰學”平臺方面表示不便透露。

  不做假數據、不給補貼,暫時不掙錢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登錄“跟誰學”平臺發現,像劉傑這樣一個系列課程能賣到數百、上千元的教師實際上只是少數。

  點擊課程分類中的“小學”欄目,搜索引擎跳出來的排在前幾位老師的線上課程數量都只有一兩節,收費在1元到500多元不等。但能把100人或者300人課程賣完的老師幾乎沒有。

  對於一般用戶而言,在教師素質魚龍混雜的線上教育平臺上選課,實際上比較費時。要能挑選到像劉傑一樣講課認真又風趣的老師,更非易事。

  劉傑所在的高中物理板塊,是目前價格最高的板塊之一。此外高中數學也收費頗高。比如搜索排名第一的“高考數學楊老師”,他30個小時的錄播課程售價6000元,但目前僅有15人報名購買這套課程。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注意到,如果不是全職製作網路課程,很難在網路教育平臺上賣出好價錢。比如那些擁有20年到30年教齡的教師,他們的課在網路平臺上反而不如像劉傑一樣的年輕教師好賣。

  陳向東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也承認,“跟誰學”平臺老師眾多,如何篩選“好老師”是一個大問題。他介紹,目前“跟誰學”有3個方法來界定“好老師”:第一是通過老師資料、資歷的嚴格認證;第二是通過老師的互動、評價、文章發佈、答疑、參加公益情況等來認證好老師;第三是通過線下團隊走訪,去界定好老師。“我們可以為40萬老師做出一個基本的畫像。”陳向東説。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注意到,儘管有著相對嚴格的界定教師的標準,但實際上,無論是“跟誰學”平臺還是其他網際網路教育平臺都存在一個教師素質魚龍混雜的情況。有的教師線上課程點課率為0,還有的教師只是在網上挂個名號、做個廣告而已。

  陳向東在2015年“跟誰學”年會上就曾指出過這樣的問題,“2014年10月,我們通過後臺觀察到,有一個特別優秀的員工發展的4個老師,居然都是他的朋友。通過好朋友的變相註冊,生效成為我們平臺上的一個老師。客服打電話去追訪。結果他的一個朋友説,就是試一試,並沒想真教課。”陳向東説,這個造了4個假數據的“優秀員工”最終被淘汰,還有一家代理商也因為數據作假被淘汰,“如果我們做不好數據,也就沒有了今天彼此的相聚。”

  數據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的教育投資40%以上是投在中國,2015年第二季度全球教育投資30%也是投在中國。這個數據兩年前只有5%~6%。換句話説,新一輪O2O移動教育創業,或將成為未來中國創業者的新契機。

  問題是,誰能在這一輪移動教育創業潮中分得一杯羹?

  陳向東的答案是,不通過補貼搶佔市場,不允許做假數據,平臺目前也暫時不收費,“在2015年我們沒有去真正的變現,但是請記住,不賺錢和虧錢是兩件事。虧錢可能是暫時虧,如果想賺錢,可能分分秒秒就能賺錢;而不賺錢是你的商業模式是行不通的,你怎麼想辦法都可能賺不到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