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多晶硅價回升至12萬元/噸 美欲迫使中國放棄反傾銷

  • 發佈時間:2016-04-07 08:58:37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于 南  責任編輯:王斌

  

  多晶硅交易價格去年跌至最低10萬元/噸的低谷,此番近20%的回彈,也剛好是對此前價格超跌的修復

  記者從公開資訊獲悉,2016年以來,國內多晶硅價格發生整體回升,目前已至人民幣12萬元/噸。

  而這一消息很快被海外多晶硅企業加以利用,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近期,便有美國多晶硅企業以中國多晶硅價格上漲為名,呼籲甚至逼迫我國放棄對美多晶硅的反傾銷措施。

  同時,國內業界也不免産生了“多晶硅價格波動可能引發光伏製造業成本上升”的擔憂,但據記者多方採訪,業界更為青睞的判斷是:多晶硅價格的持續增長已明顯乏力。究其原因,多晶硅供應十分充足。

  長期監控多晶硅市場行情的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協會硅業分會副秘書長馬海天向記者表示,此次多晶硅價格的上漲,只能被稱為“回調”,他就此向《證券日報》記者解釋,“今年上半年國內光伏市場再度出現‘搶裝潮’,這使得市場多晶硅需求持續旺盛;此外,此次價格回調,是建立在去年多晶硅價格大幅下滑,甚至一度刺穿全球一線企業生産成本的基礎上的“。

  “基於目前的供需關係,多晶硅價格持續增長已明顯乏力。從目前價格波動的幅度來看,我反倒認為,此輪多晶硅價格回調,對下游光伏企業而言只是抹去了去年原料價格超跌後增加的利潤點,並沒有給企業增加多少成本負擔,而且價格回歸理性有利於全球一線多晶硅企業保有微利,從而維護國內乃至全球多晶硅市場的供需平衡,也是維護光伏全産業鏈的平穩發展。”馬海天向記者補充説道。

  “回調”基於去年的價格下滑

  《證券日報》曾于2015年9月刊發《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限令”實施一週年光伏上下游業績兩重天》的文章,報道了去年一、二季度,光伏産業鏈中,製造電池片、組件等置身於産業中游的企業業績,明顯優於原料端的“怪現象”。同時,上述文章還記載了發生在2015年初,國內太陽能級多晶硅價格較2014年時累計跌幅達到到了21.37%的數據。2015年多晶硅交易價格跌至最低10萬元/噸的低谷,基本到了全球第一梯隊的成本。這次近20%的回彈,也剛好是對此前價格超跌的修復。

  彼時,業界斷定,正是多晶硅價格的大幅下跌,引發了光伏上游(原料端)的虧損,以及中、下游毛利的相對增長。

  不過,當初的多晶硅價格下滑,尤其是國內太陽能級多晶硅價格的大幅下滑,似乎並不純粹取決於市場,其中,政策的影響佔據了不小的權重。

  中國有色金屬協會副會長、硅業分會會長趙家生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全球多晶硅産能、供給主要集中在中國、德國、美國、南韓四國。但隨著全球光伏市場格局的變化,囿于歐盟、美國、南韓自身多晶硅産能消化能力的下降,以及中國躍升為世界第一大光伏製造國等原因,德、美、韓多晶硅産能則愈法依賴中國市場,此外還少量出口至我國台灣及東南亞市場”。

  但在國內,巨大的市場推動了中國本土多晶硅企業的持續成長,隨著技術、規模的不斷提升,以至2011年時,中國躍升為全球多晶硅生産第一大國,且在此後幾年,中國多晶硅産能持續以每年30%左右比例增長,2015年達到了近17萬噸。未來,保利協鑫會有2.5萬噸新一代硅烷流化床技術産業化項目,加上特變電工、大全新能源等主要中國多晶硅企業,近兩三年會釋放5萬噸-10萬噸低成本高品質的多晶硅新産能。

  中國多晶硅産業的成長,被德、美、韓多晶硅産業視為利益的絆腳石,在海外多晶硅需求低迷的背景下,德、美、韓率先降價對華出口。“他們的傾銷,逐月帶低了多晶硅價格,最終導致整個2015年,在全球光伏運用加大,引爆光伏全産業鏈盈利恢復性增長的情況下,唯獨多晶硅出現了全球性行業虧損。”馬海天對記者表示。

  多晶硅龍頭企業保利協鑫是全球最大規模,最低成本的多晶硅企業,2015年多晶硅産量達到7.5萬噸的歷史紀錄。但即便如此,保利協鑫副總裁呂錦標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仍表示,“價格殺的太低了,只有中國大量用多晶硅,國外這麼多多晶硅沒處消化,再低的價格他都得往中國銷。現在光做多晶硅這一塊,技術再好,成本再低都掙不到錢。我們2015年多晶硅這一塊沒掙什麼錢,要是沒有15個吉瓦的硅片,20多億元的利潤從何而來?”

  2015年多晶硅進口不降反增

  針對傾銷,2014年1月份,我國實施了“對美國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徵收53.3%-57%反傾銷稅”、“對南韓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徵收2.4%-48.7%反傾銷稅”,以及2014年5月1日對自歐盟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採取貿易救濟措施(後與德國瓦克達成價格承諾協議)。

  此後,鋻於2014年1月份-8月份我國加工貿易項下多晶硅進口出現激增,商務部和海關總署決定自2014年9月1日起暫停太陽能級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業務申請的受理(58號文)。彼時,這一系列舉措的出臺基於各方傾銷行為對中國太陽能級多晶硅産業造成的實質損害,同時,其還被業界視作我國與美國就其對華光伏産業實施“雙反”進行談判的“籌碼”。

  但在“58號文”發佈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政策本應發揮的效力並未充分顯現,而直至今日,上述相關反傾銷措施以及“58號文”也絲毫沒有減少我國進口多晶硅的總量。

  “以往我國每年進口多晶硅10萬噸左右,其中來自美國的僅2萬噸左右。但2015年,美國多晶硅則採取了通過繞道我國台灣、轉移産能至南韓等手段以規避雙反。且由於多晶硅價格的大幅下降,甚至還有大量美國多晶硅虛報金屬硅走私通關,種種因素疊加,在我國對美多晶硅實施反傾銷、以‘58號文’封堵加工貿易進口多晶硅的背景下,美國實際出口到中國的多晶硅總量不降反增漲到3萬多噸,增長幅度高達30%。在美國之外,南韓多晶硅反傾銷稅率低至2.4%,使得南韓2015年進入中國的多晶硅反而增加了2萬噸。德國價格承諾不受影響,進口中國也略有增加。”馬海天表示。

  最終,2015年中國進口多晶硅總量達到了11.6萬噸。與此同時,在國內新增産能超4萬噸的基礎上,我國2015年生産多晶硅總量達到了近17萬噸。投放中國市場的多晶硅高達28萬噸,足夠近60吉瓦電池用料。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國內近17萬噸的産量,便足以供應近35吉瓦電池組件用料。而2015年中國産光伏電池組件40多吉瓦,從中國本土原料供應比例看,國內原料自給率已經高達87.5%。而實際上,中國産光伏産品在國內的安裝量不足20吉瓦,其餘超過50%出口。與此相對應,“11.6萬噸的進口多晶硅中,大部分只是加工成硅片之後就出口。這些進出口主要通過加工貿易實現免稅,在加工貿易被‘58號文’停止後,則通過中國的保稅區政策也能達到免稅進出的目的。“在馬海天看來,”這種情況首先是無法遏制國外多晶硅的對華傾銷,其次,僅加工成硅片就出口,實現的産品附加值嚴重不足”。

  “總而言之,在國內産能供應充足,甚至加上海外進口供大於求的基礎上,我們判斷最近的價格回調,是具有需求持續旺盛支撐的。且多晶硅在2015年下半年超跌的低谷中回彈,能讓一流的多晶硅企業止虧為盈,有利於光伏産業鏈整體健康發展。”馬海天認為,“但從全球多晶硅企業的供應能力,特別是佔比超過60%的中國多晶硅企業的支撐,以及整體技術進步促進品質提升,成本下降的步伐從沒有停止等來看,多晶硅不可能漲價,不可能回到暴利時代,甚至高利潤都不可能”。

  而對於美國多晶硅企業的借機炒作,業界認為,這恰恰説明我國對美多晶硅實施的反傾銷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多晶硅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大港股份 11.45 4.28%
2 協鑫整合 4.58 3.62%
3 航太機電 6.09 2.52%
4 拓日新能 4.03 1.00%
5 東方日升 11.77 0.68%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盾安環境 7.21 -2.44%
2 福星股份 9.47 -1.15%
3 向日葵 3.23 -0.92%
4 三峽新材 6.84 -0.73%
5 國電電力 2.95 -0.67%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