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CBA背後資本角力:冠名費向中超80億版權費看齊

  • 發佈時間:2016-03-22 07:2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周恒  責任編輯:張少雷

  3月20日晚,進入CBA僅三年的“草根新軍”四川金強隊戰勝遼寧藥都本溪隊,以總比分4比1擊敗對手,奪得CBA總冠軍,再一次把火熱的中國籃球職業聯賽推向高潮。

  體育産業大熱背景下,超級IP價格呈幾何式倍增。去年9月,中超版權賣出了80億元的“天價”。受此刺激,CBA從業者和各路資本也蠢蠢欲動,欲複製中超神話。上海大鯊魚俱樂部投資人姚明甚至聯合18傢俱樂部,成立中職聯籃球俱樂部(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欲謀求聯賽話語權,從而更好地分享CBA大蛋糕。

  雖然球市日益火熱,資本也風起雲湧,但CBA聯賽遠未成熟,尤其是業內一直呼籲的“管辦分離”還未落實。業內人士表示,CBA聯賽競賽管理權還牢牢掌握在籃協手中,要讓聯賽鬆綁,真正走向體育市場化的道路,投資人必須把競賽管理權拿到手中。

  冠名費5年翻番

  3月18日晚上,離CBA總決賽第四場剛結束不到半個小時,四川省體育館門口就排起了幾百米長的購票長龍。上千名球迷通宵達旦排隊,只為購買兩天后的CBA總決賽第五場門票。兩天后,第五場總決賽開賽前一個小時,有黃牛把原本280元的丙票,炒到980元。

  連續三個主場的比賽,容納8000人的四川省體館場場爆滿,四川特有的“雄起”聲震耳欲聾。四川金強“一飛沖天”,讓成都時隔二十年後又有了金牌球市的感覺。不少資深球迷感嘆,成都上一次出現這種盛況,還要追溯到1995年四川全興足球時期的“成都保衛戰”。

  四川球市火爆,與四川金強本賽季戰績有關,同時也是CBA近年來影響力迅速崛起的一個縮影。2011年,隨著NBA因勞資糾紛停擺,布魯克斯、JR·史密斯、威爾森·錢德勒等一批NBA當打球星涌入CBA,加上姚明當年退役,吸引了不少球迷的目光。隨後幾年,大牌外援不斷加盟、CBA競技水準提升,聯賽受關注度越來越高。

  CBA收視率也不斷攀升。以2015年CBA總決賽為例,電視收視再創歷史新高,據央視索福瑞公司提供的數據,當時全國共有1.91億人次收看了CBA的六場總決賽。

  此外,2015年總決賽平均每場每分鐘1743萬的收視觀眾,相比2014年平均每場每分鐘1157萬的收視觀眾,增長了50%。

  CBA火爆的球市,也讓贊助費陡增。CBA産業觀察者付政浩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CBA各隊自有招商權很少,主要招商途徑來自球隊冠名。一般情況下,贊助商會給俱樂部冠名費,有的還需要承擔部分外援薪水、季後賽獎金等。

  “現在贊助商的門檻大幅提高,八強球隊的贊助商一年起碼要付出2500萬元,表現較弱球隊的冠名贊助費用也得在一年1500萬元以上。”付政浩説,五六年前贊助商的費用要少一半,“2010年廣東隊如日中天,贊助費也就1000萬元左右。”

  8000萬砸出總冠軍?

  和足球聯賽一樣,籃球聯賽也是一項燒錢的運動,目前還處於賠本賺吆喝階段。如今,在體育産業大熱的背景下,資本對頂級籃球資源更是虎視眈眈。

  從某種程度上來説,剛剛拿下CBA總冠軍的四川金強,就是用資本在三年時間內砸出了一個總冠軍。四川金強投資人周仕強是體育科班出身,曾是跨欄運動員,也是一位超級籃球愛好者。公開報道顯示,四川金強進入CBA前,周仕強已經在NBL(中國籃球二級聯賽)砸下2億元,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入為籃球基地建設等基礎設施投入。

  2013年升入CBA後,四川金強再出大手筆:以百萬美元年薪請來“亞洲第一中鋒”哈達迪。熟知四川金強的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四川金強2013~2014賽季的總投入在8000萬元左右,“中途更換外援還花了不少錢。”

  付政浩同樣表示,近年來CBA球隊的投入都在水漲船高,2005年中等球隊每年投入800萬元左右,2008年之後是2000萬元左右,2013年是3500萬元左右,現在應該在5000萬元左右。像新疆隊這樣的“土豪球隊”,投入在8000萬元以上。

  上述人士表示,本賽季,四川金強的投入同樣約8000萬元,“根據他們此前的獎金計劃,能奪得總冠軍的話,總獎金加起來3000萬元,一大部分是給外援的。”以本次總決賽MVP哈達迪為例,本賽季他在金強拿到的薪水和獎金共計約300萬美元。

  這麼高的投入,四川金強的回報又是什麼水準?上述人士表示,金強本賽季主要收入來源分為三塊,其一是來自籃協的聯賽經費,1000萬元出頭;二是門票收入,大約600萬~700萬元;三是溫江籃球訓練基地每年600萬~700萬元的收益,“前兩個賽季有冠名贊助商,本賽季冠名的是金強集團自己。”

  昨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撥打四川金強俱樂部董事長耿潔電話求證上述説法,但對方電話一直無人接聽。不過,周仕強2015年底曾表示,目前球隊還不能賺錢,每年球隊能獲得1000多萬元的聯賽經費,再加上1000萬左右的贊助商經費,而剩下的兩三千萬元缺口要靠俱樂部自己補足。

  當然,除了“利”,更大的收益在於“名”。業內人士表示,四川金強奪冠後,金強集團由成都市溫江區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區域房企,很快聞名全國,“這種收益是不可估量的,就像恒大足球隊,俱樂部每年虧四五個億,但是恒大集團整體受益。”

  向中超80億版權看齊

  2015年9月,中超未來5年版權賣出80億元的消息震驚整個體育界。同為龍頭聯賽,CBA版權未來能賣到80億元嗎?

  目前,CBA的商務代理由盈方中國負責。2005年,中國籃協和盈方中國達成了“7+5”共12年的商務代理協議,負責CBA聯賽的商業開發和媒體版權。2012年,盈方擊敗多個競爭對手,成功和籃協續約後面5年合同,目前合同將於2017年到期。

  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籃協目前每年能從盈方拿到3.36億元收益和一定比例的分成。

  雖然每年向籃協上交的錢翻了數倍,盈方中國依然穩賺不賠。和籃協續約當年,通過盈方中國運作,李寧品牌以5年20億元成為CBA官方戰略合作夥伴。此外,CBA還有二級、三級、四級贊助商20余家。有媒體估算,20多家贊助商一年的贊助金額達6億元左右。

  盈方中國2012年和籃協續約時,雖有勁敵,但當時體育産業並未真正騰飛。如今,在資本風起雲湧扎堆進軍體育産業之時,眾多大佬早已虎視眈眈盯著CBA這塊肥肉。

  2017年,盈方中國和籃協的合約即將到期。雖然目前盈方背後有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但是樂視體育、騰訊、阿裏,甚至央視等諸多潛在對手實力也不可小覷。最近一年多來,中超、NBA、英超、西甲等優質版權已被各大巨頭劃分完畢,CBA是體育市場剩餘的、為數不多的超級IP。

  業內人士分析,有了中超這個標桿,各大巨頭不久的將來對CBA版權的廝殺必定慘烈,即使最終價格達不到80億元的體量,也會是幾十億級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下旬,中國籃協宣佈未來將成立CBA聯賽公司,並將CBA的商務權和賽事推廣權授權給CBA聯賽公司。

  管辦分離有待落實

  和CBA聯賽火爆的球市及商業價值不相匹配的是,目前聯賽管理遠未職業化,尤其是業內呼籲多年的管辦分離,一直沒有落實。

  目前,籃協和國家體育總局下的籃管中心仍是“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組織主辦CBA聯賽。在中超版權5年80億元的刺激下,CBA的老闆們坐不住了,在姚明的帶領下,18傢俱樂部出資4500萬元成立了中職聯籃球俱樂部(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欲謀求聯賽話語權,更好地分享未來CBA大蛋糕。

  1月下旬,籃協也宣佈管辦分離方案已經得到了體育總局的批復,籃協將牽頭成立CBA聯賽公司。籃協方面表示,CBA管辦分離分“兩步走”,第一步是籃協把CBA的商務權和賽事推廣權授權給CBA聯賽公司;第二步是適時將聯賽競賽組織等辦賽權授權給CBA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籃協的管辦分離並沒有時間表,何時能夠落實依然是未知數。剛剛結束的CBA季後賽,也再次暴露出不少問題。比如準決賽賽程設置上,兩組準決賽的每一場比賽全都在同一天同一時間開始,這就意味著球迷選擇看一場比賽時,就看不了另外一場。

  《籃球先鋒報》總編輯蘇群就撰文提出質疑,稱到了萬眾期待的黃金賽段,CBA卻恨不得今天開打,明天結束,“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呼籲趕緊管辦分離,在管辦分離之前,不管你怎樣把自己叫‘職業聯賽’,都是不職業的。”

  在蘇群看來,姚明牽頭成立的公司代表著各俱樂部投資人的利益,目標是爭取競賽管理權和市場推廣權。現在的競賽管理權在籃協手裏,籃協同時還管理著國家隊,要同時管好聯賽和國家隊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經常出現聯賽匆匆打完為國家隊的長期集訓讓路的現象。

  關鍵之道體育諮詢有限公司CEO張慶亦認為,俱樂部投資人應該是職業聯賽的主體,主體真應該成為聯賽運營者,在聯賽整競賽規則、商業開發規則等發面發揮作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