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多省份量化鋼鐵等壓減目標 擬補貼農民工進城買房

  • 發佈時間:2016-01-29 07:54:3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梁敏  責任編輯:金瀟

  從地方兩會看供給側改革如何發力

  多個省份量化鋼鐵、煤炭等壓減目標,擬補貼農民工進城買房,擴大技改投資、培育新興産業

  “供給側改革”是各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標配”。對於如何發力供給側改革,地方紛紛使出真招。

  上證報記者梳理髮現,在去産能、去庫存、補短板三方面,多個省份都有實質性動作。其中,去産能方面,多地瞄準鋼鐵、煤炭、水泥等行業,河北、寧夏等地還明確了落後産能壓減的具體目標;去庫存的工作則主要聚焦在房地産領域,江西、青海、河南等地擬出臺補貼政策鼓勵農民工進城買房;補短板方面,加大技改投資和培育新興産業是兩個抓手,多地提出今年將加大技改投資規模。

  去産能:量化鋼鐵、煤炭等壓減目標

  除安徽外,目前全國30個省份均已經召開了兩會。從各地提交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內容來看,地方已經勾勒出了“去産能”的幾大路徑。

  其一,率先從鋼鐵、煤炭行業入手取得突破,主動壓産減量,嚴控新增産能;其二,從“僵屍企業”入手,通過兼併重組、債務重組乃至破産清算,實現市場出清;其三,擴大國際産能合作,推動富餘産能和生産環節向外轉移。

  值得注意的是,多個省份已經從鋼鐵、煤炭、水泥等嚴重産能過剩的行業入手,明確了今年的落後産能壓減的硬性目標。

  這些省份多以傳統能源大省為主。比如,河北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到“十三五”末,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産能分別控制在2億噸、2億噸、2億重量箱左右。其中,2016年壓減煉鐵産能1000萬噸、煉鋼800萬噸、水泥150萬噸、平板玻璃600萬重量箱。

  煤炭大省山西提出,重點加大煤炭、焦炭、冶金等特困行業過剩産能化解力度。寧夏則提出,兩年內將淘汰鋼鐵、水泥、電解鋁、焦炭、鐵合金、電石六大行業産能500萬噸,到2017年,將寧夏産能利用率從50%提高到80%。

  山東省省長郭樹清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説,下決心推動鋼鐵、煤炭、水泥、有色、船舶、玻璃、輪胎、地煉等8個行業去産能。這比全國標準的6個行業多了煉油和輪胎。

  其實,在山東兩會召開前,山東已經對“僵屍企業”進行摸底,提報的數量有448家,其中80%處於停産狀態。1月13日召開的全省經濟和資訊化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今年將率先從鋼鐵、煤炭兩個行業入手,推動一批無效産能企業退出市場。

  此外,新疆和湖南等地還表示,今年堅決制止鋼鐵、水泥等行業新增産能,並停止對水泥等“僵屍企業”財政補貼和保護。陜西則稱,今年逐步關停渭北老礦區。

  去庫存:擬補貼農民工進城買房

  針對“去庫存”,各地都將重心放在了房地産市場。比如,福建就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寫道:“要把房地産去庫存擺在突出位置,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大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力度。”

  上證報梳理各省份資料發現,房地産去庫存政策主要集中在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大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降低房貸首付比例、鬆綁住房公積金政策等方面。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去庫存工作時提出,“要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使他們形成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

  對此,不少省份都提出了鼓勵農民工買房的補貼政策。

  比如,江西表示,對首次購買城鎮住房的符合條件的農民給予財政補貼,並按規定享受優惠政策,探索將農民工和個體工商戶納入住房公積金制度範圍。青海提出,進一步放寬西寧市落戶限制,建立農牧民進城購房和租房財政補貼政策。

  安徽省早在去年6月份就出臺政策,對自願退出宅基地並還耕、還林的農民,進城購買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的,當地政府可按其退出合法宅基地的面積,給予一次性購房獎勵。

  河南省人大代表、省住建廳廳長裴志揚在河南兩會期間就表示,“全省平均還有17個月的庫存,也就是説,如果今年一年不蓋房,現在的庫存量也夠銷售一年。”

  高庫存壓力下,河南提出,今年從政策上支援長期在城務工、有穩定工作的就業者和一部分農民積極進城購房。而在此之前,河南已經出臺鼓勵政策,對農民購房的,政府應給予適當的契稅補貼、房款補貼以及降低交易手續費。

  此外,甘肅、河北等地都提到制訂落戶城市農民工納入住房公積金保障範圍的政策。

  其實,對於農民工進城買房,不少人持懷疑態度。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鼓勵農民工進城買房應該理解為,對有進入城市就業、生活、落戶等需求的農業人口給予的購房便利。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對於城市生活的嚮往下,購房需求總體是強烈的。通過降低交易稅費給予各類補貼等做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購房成本,也使得購房行為更加具備社會保障。從這個角度看,此類政策值得鼓勵。”

  補短板:瞄準技改投資、新興産業

  針對“補短板”,各地也出臺了很多實質性舉措,比如拿出“真金白銀”進行技術改造;培育新興産業,不少省份都明確了今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保持兩位數增速。

  為了擴大有效供給,多個省份提出,支援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降低企業債務負擔,創新金融支援方式,提高企業技術改造投資能力。

  從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披露的投資數據來看,技改投資將成為今年地方政府投資的主要方向,今年多地都擴大了技改投資規模。

  比如,福建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施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完成技改投資4800 億元,抓好500 項重點技改項目。該省去年技改投資規模在4550億元。

  廣東則表示,深入推進新一輪技術改造,加快擴産增效、設備更新和智慧化、綠色化改造,全面提高産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準,全年完成工業技改投資3100億元。

  去年吉林技改投資規模超過4000億元,今年確定的目標是,技改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達到60%以上。

  此外,各省份都提到,培育發展新産業,加快技術、産品、業態等創新。儘管各省著力發展的優勢産業不同,但擴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比重是普遍趨勢。

  並且,多地都明確要求今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速要保持雙位數增長,如河北和陜西提出的目標增速為10%以上,甘肅則力爭12%以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