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去年對華出口破10億 南韓化粧品令中國同行蒙羞

  • 發佈時間:2016-01-28 07:2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據南韓貿易協會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南韓化粧品對華出口同比增長一倍,至10.88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同期南韓化粧品出口總額27.53億美元,同比增長53.6%。

  而中韓自貿協定自2016年1月1日迎來第二次降稅,對於南韓化粧品來説,低稅率或零關稅後是否會迎來更大的機會?面對洋品牌的衝擊,國産化粧品企業又將如何來應對外來入侵者?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韓自貿協定將助推南韓化粧品在華銷售,隨著關稅的下降,南韓産品在價格上與中國本土品牌形成競爭,未來南韓化粧品在華銷售還將大幅增長,國産化粧品如果不突破,未來前景堪憂。

  南韓化粧品在華銷售迅猛增長

  數據顯示,從2010年以來,南韓化粧品出口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尤其是2013年以後,每年增速都超過50%,其中2014年對華出口同比增長95%,2015年增長100.6%。包括愛茉莉太平洋和LG生活健康在內的多個南韓化粧品企業,都紛紛拓展在華市場。

  在南韓媒體看來,中韓自貿協定或許可以助推原本增長就很快的化粧品貿易,南韓《中央日報》稱,化粧品被認為是中韓自貿協定最大的希望股,關稅下降可以讓南韓産品在價格上與中國本土企業競爭,讓南韓化粧品迎來第二復興期。

  事實上,近年來,南韓化粧品在國內開店的速度在快速增長。在一些商超經常看到南韓化粧品的專賣店。

  《證券日報》記者在三線城市濰坊的各大商超發現,近兩年來南韓化粧品店越來越多,價格也從100元至400元不等,相比歐美化粧品,南韓化粧品的價格比較親民。

  北京的望京地區南韓人集中居較為集中,《證券日報》記者在走訪時發現,南韓大牌化粧品品牌在望京都有專櫃,包括悅詩風吟、芭婗娜、蘭芝、伊蒂之屋等知名品牌。

  “我們這家店1月1日剛開業,品牌的主題主要是吸引年輕的消費者,不管從包裝還是價格方面都比較受年輕人喜歡。”望京凱德MALL商場南韓品牌伊蒂之屋銷售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伊蒂之屋的産品適合年輕人購買,産品設計也很溫馨,價位也比較便宜。

  據記者了解,該銷售人員以前主要從事歐美化粧品牌銷售,自從做了伊蒂之屋的銷售後,原來選擇蘭蔻或雅詩蘭黛等産品的他,如今已經選擇伊蒂之屋的産品使用,理由就是性價比比較強,産品好用。

  據上述銷售人員介紹,伊蒂之屋與雪花秀、蘭芝、夢粧、悅詩風吟、茉莉美娜等品牌同屬於南韓化粧品第一大品牌愛茉莉太平洋集團。

  事實上,中國區總部設在上海的愛茉莉太平洋,近年來在華擴張速度極快。“僅伊蒂之屋今年就開了很多家店。”上述銷售人員告訴記者。

  但是,對於愛茉莉太平洋在華的戰略舉措,《證券日報》致電該公司上海總部公開電話,但遺憾的是沒有找到相關人員進行解答。

   多維度抓住消費者的心

  2015年在華銷售額增長一倍,這一數據不包含中國人赴南韓旅遊帶回的化粧品。國人如此對南韓化粧品癡迷,而國産化粧品卻在走下坡路,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南韓化粧品的魅力來自何方?

  一位正在挑選南韓品牌化粧品的年輕消費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選擇南韓化粧品主要是因為價格適合我,另外,産品包裝也很好看。我平時會選擇日韓化粧品。南韓和日本的化粧品價格差不多,産品比較安全。”

  事實上,在購買化粧品時,除了價格優勢外,消費者一般把安全放在首位。另外,南韓化粧品在華賣的好,韓劇和南韓美容技術的功勞也不小。

  “選擇南韓化粧品除了價格優勢外,還有就是南韓化粧品的行銷做得好,看韓劇多了也會買南韓化粧品。另外,南韓的整容技術先進,化粧品也應該不錯。”上述消費者如此表示。

  一位從事南韓化粧品銷售的人員表示,南韓化粧品不像歐美化粧品一樣,使用時不會産生依賴性。有時只擦一款産品就能達到保濕和美白的功效,不像歐美化粧品那樣需要多個步驟擦不同的産品。

  或許是基於韓劇的影響,或許是韓流的帶動,南韓化粧品贏得了國內消費者的心。而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南韓化粧品企業可謂是“用心良苦,不擇手段”。

  一位剛剛從南韓旅遊回國的女士對《證券日報》記者吐槽,在南韓某條商業街,全是化粧品商店,每個商店都有兩個標配的會説中文的導購,只要看到中國消費者,他們會招呼遊客進店看商品,還免費贈送面膜,並對購買商品的遊客贈送大量的試用裝(國內商城也有贈品,只不過是按購買價值給出不同額度的贈送),回國後發現收到的贈品和試用裝足足有一大包。更令她想吐槽的是,在一些不能退稅的商店,商家為了留住客戶,竟然直接發了微信紅包來安慰消費者不能退稅帶來的遺憾。殊不知,在微信風靡的時代,這種方式讓商家拿到了消費者的直接聯繫方式。

  而一位對化粧品比較癡迷的時尚女士對於在南韓購買化粧品時的心態是這樣描述的,“就是很瘋狂,看見別人買了,自己也在不斷買買買,完全失去理性,樂天免稅店裏都是中國遊客,而且很多産品都是組合套裝在賣,不知不覺買了很多不需要的東西。”

   國産化粧品為何難敵南韓品牌

  縱觀國內日化領域,處處可見洋品牌,而國産日化品牌被疏遠甚至很難看到。在望京凱德MALL商場,本土品牌上海家化旗下的佰草集與南韓品牌擺在同樣的貨架上,價格也差不多,在300多元左右。

  而據售貨員表示,由於各個消費者的膚質不同,在選擇化粧品時會選擇不同的産品,但是,佰草集的銷售情況一般。

  對此,著名品牌行銷專家于斐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南韓化粧品在運作方面比較成功,創新方面注重個性化、趣味性等方面吸引80後、90後消費者喜愛。而國産化粧品則是披著羊皮找明星做廣告的做法已經讓消費者産生審美疲勞,與消費者的互動和場景的東西少了,所以國産化粧品表現不如日韓化粧品。

  于斐表示,國産化粧品做的是産業鏈佈局,而南韓化粧品做的是格局,注重配套性,包括服裝、膚質、氣質、職業等多個元素的組合,與消費者産生互動性。因此,國産化粧品企業老闆思維一定要解放,眼界要開闊,一定要有格局意識,否則未來前景堪憂。

  事實上,歐美化粧品已經佔領高端市場,日韓則佔據了中端市場,而國産化粧品則一直在低端市場徘徊,而市場銷售情況並不樂觀。

  “國內化粧品企業有4400多家,而用3個1/3來形容,有1/3企業有聲有戲,1/3企業無聲無戲,1/3企業奄奄一息。”于斐如此表示。

  縱觀國産化粧品,上市公司上海家化作為國産日化民族品牌,旗下産品也有老百姓耳熟能詳的品牌,比如友誼、六神、美加凈,還有高端品牌佰草集。但是,從上海家化的業績表現來看,業績增長略低於預期。

  數據顯示,2015年1月份—9月份,公司實現營收46.18億元,同比增長10.7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7.9億元,同比增長8.56%,每股收益為1.17元。主要受經濟下行,行業增速減緩影響,前三季度,國內日化行業營業收入累計增速為7.68%,增速較去年同期放緩2.7個百分點。

  在行銷專家李志起看來,南韓化粧品受到中國消費者的青睞,一方面是文化背景的原因,南韓屬於東亞文化圈,中國消費者對南韓産品在理解上、功能性方面都是有同感的,中國消費者能接受産品的底蘊。另外,南韓化粧品在研發上要比中國出彩的多,特別是在原料研發上的突破比中國做的好。

  李志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南韓化粧品的背後其實是時尚文化的行銷,韓流在中國的影響力,包括南韓的時尚元素、影視文化、購物旅遊這種浪潮是文化背景,另外,南韓化粧品在突出健康、表達東方人氣質方面更契合中國消費者的特點。因此,在市民的推動下,南韓化粧品受到中國消費者的歡迎,在李志起看來,國産化粧品之所以不能與進口化粧品競爭,主要差距是在研發上,“國産化粧品很少有在技術上有突破,更多的是模倣盜版,缺乏創新能力。另外,國産化粧品過去偏重功能性的宣傳,與時尚、文化、潮流的嫁接差距比較遠,這也體現出兩國企業在行銷水準上的差異,因此,國內化粧品企業應該學會如何去借勢,來彌補資深的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12月20日生效的中韓自貿協定,今年1月1日又迎來第二次降稅,這必將對南韓化粧品在華銷售份額起到助推作用。

  按照協定,中國對産自南韓的化粧品減免稅項目只有14項,在整個化粧品稅目中佔的比例基本上微不足道。香水、口紅、眼霜等大部分化粧品不包含在中韓稅則中。不過,中國對産自南韓的洗髮沐浴産品和護膚品,將在5年內部分降稅20%-35%左右。

  在採訪中,降低關稅對在華銷售的南韓化粧品的價格並沒有太大影響,“我們降價的幅度很小,有的産品僅降了幾塊錢,但是銷量依然不錯。”上述南韓化粧品銷售人員對記者如此表示。

  雖然目前産品價格沒有太多的下降,但是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中國對南韓化粧品關稅的降低,南韓化粧品未來在華銷售一定還會有更大的突破。而國産化粧品再不圖新圖變,未來前景堪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