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到家B輪融資主攻貨運O2O 擬兩年燒8億美元
- 發佈時間:2015-11-04 09:3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李春暉
58到家CEO陳小華表示,在家政、美甲O2O領域已遙遙領先,市場格局已沒有懸念
在O2O領域全速推進的58到家,似乎正在成為滴滴的翻版——借助巨頭的資源和資金,讓對手們知難而退。“我們B輪融資也不會太久了”,日前,58到家CEO陳小華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透露,“我們B輪的融資能力會非常非常高”。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2日,58到家剛剛宣佈完成3億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是阿里巴巴集團、平安創投和KKR。自此,與滴滴一樣,58到家體內也同時擁有了騰訊和阿裏的血液。“雖然前不久的融資屬於A輪融資,但我們是照著一年10億美元的虧損來做的股東架構”,陳小華表示。
對於網際網路公司而言,融資就意味著進一步的燒錢。那麼,58到家要把錢燒在哪?“我們這兩輪的融資將主要投到同城貨運O2O領域”,陳小華稱,“未來兩年我們要燒8億美元”。
貨運O2O接棒燒錢主力
作為脫胎于58同城的O2O巨頭,58到家既是裁判員(平臺),也是運動員(自營),其自營部分主要由家政、美甲和速運業務構成,這也是其決不允許外人染指或挑戰的根據地。“發展到目前,我們的家政業務就是停滯兩年,對手們也趕不上;我們的美甲業務,只要繼續穩定發展,對手也沒戲。這兩塊業務,市場格局已經沒有懸念了”,陳小華表示。
事實上,在貨運O2O領域,58到家也已遠遠領先對手,“這個領域所有競爭對手融的錢,加起來還不到我們的一半;融資最多的第二名,融資額也只有我們的1/20。我們的貨運O2O業務已經進入絕大多數城市,而對手主要是局限在三五個城市跟我們競爭”。
公開資訊顯示,從去年年底開始,在“打轎車”的市場格局已定之後,“打貨車”的市場陡然升溫。今年7月10日,1號貨的獲得數千萬元A輪投資,由天神娛樂董事長朱曄領投;7月14日,一號貨車宣佈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DCM領投,A輪投資方紅杉資本跟投。7月29日,斑馬快跑宣佈獲得Pre-A輪3500萬元融資。8月28日,藍犀牛宣佈獲得2500萬美元B輪融資,去年年底,其曾獲君聯資本600萬美元A輪融資;9月8日,貨拉拉宣佈獲得1000萬美元融資……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上百家貨運O2O企業相繼涌現。
儘管58到家背後站著騰訊和阿裏,但面對如此絕大的蛋糕,對手們似乎並不想淺嘗輒止。與早期的打車軟體類似,儘管滴滴與快的分別獲得了騰訊和阿裏的注資,但其他打車軟體還想再搏一下。在“湘軍”出身的陳小華看來,網際網路企業培育市場、逼退對手的不二法門就是燒錢,而B輪融資的目的也正是衝著這個去的。
事實上,在貨運O2O領域,對司機的補貼大戰早已開打,“我們僅9月份對貨車司機的補貼,就是一個很誇張的數額了”,58到家速運事業部總經理李瑞淩對記者表示。
貨車變身貨運版滴滴專車
對於各路貨運O2O而言,燒錢除了用於逼退對手之外,另一個目的就是培育市場。貨運O2O的司機主要是從那些在批發市場裏“趴活”的司機中招募,但相比招募專車司機,難度陡增。“去年9月份剛起步時,甚至有地推人員1個星期都招不到一名司機,大部分貨車司機對網際網路不是很懂,甚至認為我們是騙子”,李瑞淩透露。
這個問題並非58到家獨有,但58到家還有蹊徑可用。“好在我們還有58同城的資源。58同城在藍領招聘市場還是很有影響力的。我們可以獲得很多應聘資訊,也可以發佈招聘資訊,而我們的競爭對手就不能利用58同城的資源”。
據李瑞淩透露,以北京為例,目前58速運旗下的貨車司機平均客單價在80元左右,每天能接4單,月收入8000元到1萬元,較之前多2000元左右,“以前很多人是趴活,一天也就一兩單,由於時間成本太高,他們也只得漫天要價。現在我們統一價格,統一標準,效率提高了,他們的收入也上去了。現在都是司機主動找到府來,還要經我們挑選才行。”
阿里巴巴出錢更出力
此前,當58到家公佈A輪投資人名單時,“阿里巴巴”四個字讓業界吃驚不小。畢竟, 58到家一直被視為“騰訊係”骨幹。那麼,在B輪融資中,是否會允許阿裏進一步增持呢?對此,陳小華表示,“我們對股東的股權比例不會設限。合作的好,股份比例就會越來越高,合作的不好,股權比例肯定越來越低”。
在陳小華看來,移動時代,入口對O2O企業不再那麼重要,而阿裏能給58到家帶來的應用場景,卻是騰訊所不及的。“中國誰對貨運最需要,騰訊嗎?百度嗎?若論商業上的帝國、交易上的帝國,肯定是阿裏。阿裏每年2、3萬億元的交易額,物流至少佔%10-20%,大概是6000億元。除了‘四通一達’的城際物流佔去一部分,還有大量是同城貨運,只要賣家的包郵業務用到我們……”
李瑞淩進一步舉例稱:“在天貓上買傢具,大件都是走城際物流,到了所在城市還得用戶自己找車去提貨點去拉,很不方便,而同城貨運O2O恰恰可以解決這個痛點”。
資深物流業人士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傳統物流企業看來,同城貨運是個雞肋,沒想到網際網路公司先從這裡用O2O的方式切入了。其實這個行業門檻很低,比拼的就是資金和運營,最終應該還是BAT公司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