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再迎大考 公眾呼喚公開透明
- 發佈時間:2015-09-20 09:14: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吳起龍
左數值為輿情資訊量。有關國企改革輿情走勢圖。 中青輿情監測室/製圖
網路互動空間上對國企改革指導意見的態度分佈圖。中青輿情監測室/製圖
處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前沿的中國國有企業一直在不斷改革發展進程中。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起,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有企業經歷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大考。在這次改革大考中,上萬家國有企業、幾千萬名國有企業員工經受了企業破産、兼併重組等一系列改革帶來的陣痛與考驗。
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這對國有企業而言,無疑又迎來一次改革與發展的大考。《指導意見》引發了境內外輿論的高度關注。據中青輿情監測室監測,截至9月18日,相關熱點輿情資訊150896條。其中,微網志87632條,新聞10559篇,論壇22242篇,微信公眾號文章29439篇,部落格1024篇。
公眾期待頂層設計方案落在實處
這份被稱為“國資國企領域發文層級最高、最為系統全面的改革文件”的出臺殊為不易。
據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介紹,《指導意見》從起草到出臺曆時四年,百改其稿,來之不易。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統一思想、凝聚共識、追求最大公約數的過程,深入調研、找準問題、理清改革思路的過程。
《指導意見》共分8章30條,從改革的總體要求到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國有資産管理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産流失、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為國有企業改革創造良好環境條件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時期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
《指導意見》的出臺在公共網路空間引發公眾熱議。中青輿情監測室統計分析,在國內網路互動空間上,有35.2%的人認為國企改革應考慮更多因素;29.6%的人認為改革措施與現實發展有差距;22.4%的人認為國企改革重在落實行動;也有少部分人認為國企改革指導意見發佈對股市産生積極影響。
同時,境內媒體、專家普遍持正面態度,認為國企改革是進步;境外媒體則重點關注中國國企改革要點、改革對國企並購和資本市場的影響等。
很多網友提出了頗有分量和富於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新浪微網志網俠飛客説,這次指導意見確實是一個亮點,但操作行動是關鍵,相互信任是基礎,公開、透明是必須。不然會演變成把國企優質資産低價混合和私企劣質資産高價植入,最終還是國資流失和被蠶食。
騰訊評論Mr wu稱,中國的改革政策從來不缺方向,缺的是執行的可靠性,重點是落地執行,以及違反後的處理方法和人民的陽光監督。
新浪微網志愛小鄧提出,國企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公平競爭。只有把市場放開,破除行政壁壘,使國企民企公平競爭並且加強監督,才能夠激發市場活力。
公眾呼喚在落實深化國企改革中“讓陽光照射進來”,進一步出臺配套的實施細則,讓分類改革、混合所有制、員工持股、薪酬改革等每一步重大改革的步伐走好、走穩。
國企分類改革創新獲點讚
《指導意見》提出,將國有企業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並實行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監管、分類定責、分類考核,推動國有企業同市場經濟深度融合。
有評價認為此舉是《指導意見》中的最大亮點。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國企分類改革是重要的創新和突破,是為國企改革奠基。公益類很明顯就是關於國家安全和民生需要的,氣、水、電、公共交通等國家要解決。涉及國家經濟安全和政治安全的,包括一部分軍工企業,這種公益性的企業應該享受補貼。
中國金融智庫研究員楊國英認為,上一輪國企改革遺留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解決效率和公平的問題,這事關國企的定位。這次《指導意見》中提出的公益類和商業類國企劃分,本質上對這一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
《新京報》刊文《第五輪國企改革最大的亮點在哪?》認為, 將國企分類改革不僅符合我國國情,而且使得國企改革更具可操作性。但具體到哪個企業應該如何分類,則會牽扯到巨大的利益,也會面對一系列挑戰,因此需要非常週到的方案。只有通過分類改革,才能讓國企的定位擺正,讓市場激勵機制更加富有效率。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長劉紀鵬認為, 兩類國企本身有著不同的管理規則和使命,分類後公益國企可專注于保障民生,商業類國企則承擔創造利潤、做強做優的責任。
國企改革要對全民負責
據中青輿情監測室分析,在對《指導意見》的高度關注中,也有一些聲音發出思考與警示。在國內互動空間上有29.6%的人表示《指導意見》與現實發展還有差距,也有人提出警惕一些改革“換湯不換藥”。
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等專家指出,這份改革指導意見“姍姍來遲”的原因在於,國有企業改革涉及多方利益博弈。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總裁顧問左小蕾則認為,此次國有企業改革回避了一些壟斷領域的問題。
部分網路媒體發文擔心,一旦國有資本縮水了,企業不行了,政府能見死不救麼?是不是政府要“伸手拉一把”?是否會出現借“強化監管”之名干預企業的事務?甚至退回到給予特殊政策保護的路上?
《中國企業報》等財經專業媒體表示,國有企業改革仍然面臨一些阻力,《指導意見》雖然明確了國家與國家出資企業之間的出資關係,但沒有觸及國有資産出資人代表問題。在政府與國家出資企業之間,仍然存在出資人缺位問題,以致出現政府部門多頭管理、無人負責的局面,同時也難以建立切實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
國有企業改革目的是為了讓企業發展更好,對全民負責。《人民日報》等媒體發表文章説,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絕不是國有企業從競爭性領域大規模退出,更不能把國有企業改垮了、改沒了,而是通過改革更好地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辦法總比問題多。”中青輿情監測室認為,國有企業改革的頂層設計方案是一個重大的階段性成果,一些矛盾與問題有待配套方案進一步細化和解決。
有評論認為,國企改革重啟大幕,目前改革的頂層設計和協調能力比以往更強,後續改革的力度和廣度都值得期待。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此輪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的落實以及一系列改革組合拳打出,能夠令國有企業鳳凰涅槃,給中國經濟發展點燃更強勁的引擎,為做強做大做優國有企業、增強國企國際核心競爭力增添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