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售電企業密整合立 專家稱未來牌照數量有限
- 發佈時間:2015-09-17 08: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李春暉
新一輪電改落地在望,門檻相對較低的售電側市場已引發各路資本進入,以搶奪先機。
9月15日,重慶能投聯合發電企業成立售電公司,至此重慶已經擁有2家地方國資主導的售電企業和2家民資售電企業,註冊資本均在1億元以上。而在貴州、雲南等電改試點省份,近期亦有售電企業密整合立。
昨日(9月16日),主營光伏發電的上市公司愛康科技(002610,SZ)公佈,公司擬出資16億元在上海、青海、甘肅、內蒙等地設立4家售電企業。雖然地方國資和民企爭相佈局,但從電網企業手中分羹並不容易,動輒數億元的註冊資本信用背書僅是第一步。
北京鑫諾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電力行業法律專家展曙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售電企業來説,目前工商註冊方面基本沒有限制。據了解,目前還沒有一家售電企業真正開展業務,而密整合立的售電企業還需取得特許資質才能開展經營業務,並面臨“一個供電營業區內只能設立一個供電營業機構”的法律障礙。
重金搶佔售電先機
隨著新一輪電改的深入,門檻相對較低的售電側市場一直各路資本關注的焦點。
自3月底新電改方案公佈後,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區域不斷增加。安徽、湖北、寧夏、雲南等省(區)先後被列入先期改革試點範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由重慶能源集團控股51%的重慶能投售電公司的成立,這已是重慶近期成立的第4家售電企業,此前3家中有2家均為民間資本,註冊資本均在1億元以上。
在電改試點省份雲南及貴州,售電企業的成立同樣火熱。記者查詢工商資訊發現,貴州在今年7月左右就相繼成立了5家售電企業,包括地方國資、當地民資及省外資本。
昨日,國新辦就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進展與成效舉行發佈會,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會上公開表示,電改要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加快推動售電側電力體制改革,鼓勵社會資本建立售電企業。
“嗅覺”靈敏的資本市場也聞風而動。愛康科技公告稱,公司擬自籌資金人民幣16億元設立4家售電公司,每家售電公司註冊資本擬定為人民幣4億元。對售電公司的高額註冊資本,愛康科技道出了緣由:“售電公司作為電力市場安全的重要因素,需要具有良好的資質能力和信用背書”。
售電開放仍存障礙
電力行業歷來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售電企業在註冊資本上做好準備自然在情理之中。但花費重金成立售電企業,只是“搶食”電改“蛋糕”的第一步。
記者注意到,國內密整合立的售電企業雖然名稱都直接包含售電,但其業務範圍中均明確標識“取得相關行政許可後,在許可範圍內從事經營活動”。愛康科技亦在公告中稱,售電牌照的相關獲得標準和要求,尚需政策文件的落實和明確,後續能否經審批獲得售電牌照尚存在不確定性。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目前售電企業密整合立,但未來牌照數量有限。據其推測,未來或可能在考核業務經驗、註冊資本等基礎門檻之後,通過競標的方式發放售電牌照。
展曙光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即使售電側開放,售電企業開展業務仍然面對較大法律障礙,而修法卻是一個漫長博弈的過程。
事實上,企業即使拿到售電牌照後,要開展業務仍需要破除多重障礙。例如,我國現行《電力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供電企業在批准的供電營業區內向用戶供電。供電營業區的劃分,應當考慮電網的結構和供電合理性等因素。一個供電營業區內只設立一個供電營業機構。
展曙光表示,雖然《電力法》已經進入修訂程式,但修法與電改的時間很難匹配,電力改革急迫需要市場的開放。展曙光建議,以往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法律條款暫停使用的做法,或許是可以借鑒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