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民資參與"兩桶油"混改:好資産難進 風險項目不投

  • 發佈時間:2015-09-14 07:37:13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師燁東  責任編輯:吳起龍

  目前最大的難處是,民資想要高收益,但成熟優質的資源,中石油很難有動力再拿出來引入民資,而對於中石油需要投資開發的有一定風險的資源,民資並沒有太高的意願去承擔風險。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這被認為是新時期指導國企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將會開啟國有企業發展的新篇章。對此,記者通過梳理“兩桶油”、中國交建以及“南北車”之間的不同改革路徑,為讀者呈現這幾種思路的當前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並希望以此剖析各種路徑之間的利弊得失,也可以為《指導意見》發佈後的國企改革提供鏡鑒。

  中石油與中石化儘管沒能成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試點央企,但是由於其壟斷地位及龐大的資産體量,自去年以來,“兩桶油”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上的一舉一動,引發了大量關注。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在石油、天然氣、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等領域,向非國有資本推出符合産業政策、有利於轉型升級的項目。

  中石化銷售公司在民資引入上先行一步,超過千億元的混改資金已經到賬。中石油在去年宣佈將在六大板塊引入民資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後,亦不斷有上中下游各大板塊混改的消息傳出;對於中石油來説,最為外界看重的管道混改,目前似乎卻沒有了下文。

  中石油內部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最大的難處是,民資想要高收益,但成熟優質的資源,中石油已經有足夠的資金去開發,很難有動力再拿出來引入民資,而對於中石油需要投資開發的有一定風險的資源,民資並沒有太高的意願去承擔風險。

  民資青睞管道、銷售板塊

  去年以來,“兩桶油”拿出用於混改試點的資産都超過了千億。中石化在銷售板塊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合經營組建新的銷售公司,目前已有25家投資者以現金1070億元認購銷售公司29.99%股份;而中石油則提出在六大領域推進與社會民營資本的合作。

  在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看來,“兩桶油”除了響應國家號召,其自身也有進行改革的需求。“以往石油、天然氣的市場增速很快,中石油、中石化只要簡單擴張就可以了。現在國內外需求在減速,效率對兩桶油來説就很重要了,而實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資後,成立董事會等現代公司運營管理制度對於提高運營效率是有好處的。”林伯強分析。

  在2014年2月19日中石化發佈公告宣佈推出油品銷售業務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合經營後,去年4月1日,銷售公司完成業務重組。當年9月12日,中石化銷售公司與25家境內外投資者簽署了《關於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之增資協議》,由全體投資者以現金共計1070.94億元 (含等值美元)認購銷售公司29.99%的股權。

  中石油拿出資産用於混改的範圍更大。早在2014年兩會之時,中石油前任董事長周吉平便在會上表示,中石油已搭建了六大合資合作平臺,推進和社會民營資本的合作。這六大領域包括未動用儲量、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管道、海外業務、金融板塊和煉化板塊。而去年5月12日,中石油宣佈擬以西氣東輸管道分公司管理的與西氣東輸一、二線相關的資産及負債,以及管道建設項目經理部核算的與西氣東輸二線相關的資産及負債,出資設立全資子公司東部管道公司,並引入外部資金。

  這一優質資産的所有制破冰在當時吸引了市場的極大關注。截至2013年的數據顯示,中石油運營的天然氣管道約佔全國的80%,而擬轉讓産權的西氣東輸一、二號線總長12398千米,佔到中石油天然氣管線的27%。在專家看來,中石油此番拿出的西氣東輸一線和二線東段資産,從長期穩定的收益角度來説,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還是非常大的。

  改革的利益與責任博弈

  民資的逐利性,恰恰也産生了作為“兩桶油”的央企與地方資本在不同利益需求下的分歧。

  儘管去年以來中石油在管道資産上的混改引人注目,但是目前卻遲遲沒有下文。有接近中石油的人士告訴記者,作為國有資産的管道如何估值,外部資金參股比例最終如何設定,收益如何分享,以及運營商如何協調運營管網等方面,都成為了管道混改當下的難題。

  “管道方面的投資很大,中俄的管道,一條就是500億元,沒有雄厚的投資實力,很難參與進來;目前天然氣需求放緩,管道的輸送需求也在下降,民資考慮到管道未來的盈利性,參與的意願也會降低。”上述中石油內部人士表示。

  這也成為上游板塊混改的一個難點。作為中石油利潤穩定的區塊,2014年,中石油勘探與生産板塊經營額為7754億元,但是利潤則達到了1868億元,是中石油利潤的最大來源。

  今年3月,中石油敲定新疆為勘探開發領域混改試點,將拿出區內油田區塊不超過49%的股權引入地方資本。對於上游板塊的混改,上述中石油內部人士表示,目前與地方資金的混改進行的相對順利:“對於中石油的上游及中游,地方的利益訴求很高,中石油想要發展也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援,因此這樣的雙贏合作進行得相對順利。”

  但該人士認為,對於民資來説,想要進入中石油的“未動用儲量”難度則要大很多。“中下游的市場化程度高一點,因此較易於改革;對於上游來説,地方及民營的資金有限,而剩下的區位資源也並不優質,因此上游的混改總體推進難度不小,三桶油在上游佔主導地位的格局,在短期內難以改變。”“中國的石油經過這麼多輪勘探,兩桶油剩下的優質資源寥寥無幾。但是成熟的區塊,對於中石油來説目前並不需要引入外部資金來進行投資了,中石油沒有拿出區塊的動力;有資金引入需求的,更多的是開發有一定風險的區塊,對於想要參與的資金,卻只想分享利益,而不是承擔責任,因此上游的混改很容易陷入尷尬的境地。”該內部人士表示。

  《《《

  分拆樣本

  中國交建分拆上市:青睞H股為加速走出去

  經過一年多修訂,《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近日出爐。

  記者梳理髮現,在《指導意見》修訂出爐前的一年多時間裏,國企改革的多樣化路徑已經在部分央企試點。近日,中國證監會批復同意中國交建旗下的疏浚業務進行拆分,中國交建的國企改革開始加速。

  分拆樣本:中交疏浚

  今年3月30日,中國交建關於對外投資的公告稱,已審議通過相關議案,擬將下屬疏浚業務重組,與下屬全資子公司中國路橋共同發起設立中交疏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疏浚),並推進中交疏浚分拆上市。分拆具體方案為:中交疏浚擬設立總股本5000萬股。中國交建以現金9990萬元認購4995萬股,佔總股本的99.90%;中國路橋以現金10萬元認購5萬股,佔總股本的0.10%。中交疏浚設立後,再擬向發起人定向發行117億普通股,用於收購中國交建持有的天航局、上航局和廣航局100%股權,天航局、上航局、廣航局最近三年的主營業務為疏浚、吹填。

  在2015半年報中,中國交建表示,全面深化企業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積極推進疏浚、房地産、投資運營資産的專業整合。8月31日,中國交建關於中交疏浚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獲中國證監會核準批復。《指導意見》指出,以管資本為主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探索有效的運營模式。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可作為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依法自主開展國有資本運作,對所出資企業行使股東職責。

  青睞H股 加速走出去

  央企上市公司觀察人士分析認為,未來市值管理或將納入央企業績考核,分拆上市是提高集團資産證券化率較為直接的方式之一。而國資證券化不僅有助於促進政企分離,同時有助於實現國有資産的保值增值。這也符合《指導意見》所要求,對於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重點考核經營業績指標、國有資産保值增值和市場競爭能力。

  在這新一輪國企改革試點中,無論中交疏浚還是鐵建裝備,分拆上市都普遍青睞H股。上述央企上市公司觀察人士指出,這主要是因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全面提速,選擇分拆H股上市更有利於國際知名度的提高,更有利於企業“走出去”。

  一位資深行業分析師表示,中國交建作為全球最大的疏浚工程公司,目前的疏浚業務90%以上都來自國內,分拆H股上市後的方向一定是要向海外發展。

  中國交建在對疏浚業務的展望中也表示:將充分利用海外工程業務以及傳統市場地域的絕對優勢,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提供各類項目的支援。

  《《《

  合併樣本

  南北車“對等合併”促央企“強強聯手”

  在國資國企改革中,去年下半年率先啟動的中國南北車重組備受關注。

  今年6月8日,中國中車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交所同步上市,宣告南北車上市公司層面重組正式完成。隨後8月5日,中國中車又正式公告啟動南北車集團重組。

  根據當時國務院國資委的要求,南北車的整合要為推動中央企業深化改革探索經驗、提供借鑒,發揮示範作用。

  伴隨《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正式出爐,央企改革進一步加速。

  9月13日晚間,中國中鐵發佈公告稱,因正在籌劃與下屬中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之間的重大資産整合事項,公司股票自9月14日起停牌。業內預計,未來或將涌現更多央企並購重組潮,南北車合併示範效應更加凸顯。記者就此特別梳理南北車的重組路徑,詮釋國企改革大背景下央企兼併重組的“強強聯合”之路。

  採用“對等合併”原則

  自去年9月初傳出合併消息後,南北車于去年10月27日起開始雙雙停牌擬籌劃重大事項;11月28日,南北車發佈繼續停牌公告,將重大資産重組事項稱之為“尚無先例”;直到去年12月30日,南北車聯合公告才正式宣佈雙方將依據“對等合併、著眼未來”等原則實現合併。記者梳理南北車重組路徑發現,在對等合併原則下,為避免上市公司同業競爭,南北車合併採取的是先上市公司重組、後集團公司重組方式。

  具體而言,上市公司層面以市值較高的中國南車換股吸收合併中國北車股份,合併後中國北車登出,採用新的公司和股票代碼,新公司中國中車承接中國南、北車的全部資産、負債、人員等。集團重組則以北車集團吸收合併南車集團,南車集團登出,北車集團更名為“中國中車集團公司”,南車集團的全部資産、負債、業務、人員、合同、資質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均由合併後企業承繼。

  南北車的合併,意味著承載中國高鐵走向世界的航母企業正式啟航。根據2014年報告,中國南、北車全年營收雙雙突破千億大關,合併後新公司收入將超過龐巴迪、阿爾斯通和西門子等世界巨頭,成為全球最大的鐵路設備公司。

  中車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南北車合併放到國企改革、央企整合的大背景下,成為“強強聯合”的典型樣本。

  國企改革示範效應

  不過,從國企改革層面,親歷南北車重組的多位中車人士表示,南北車的重組整合是推動國有經濟佈局調整的重要實踐。

  實際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調整國有經濟佈局,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指導意見》正式出爐,又進一步明確了國企改革的主要目標,是要到2020年,通過培育一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國有骨幹企業等,使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中車人士告訴記者,國資委在2014年12月召開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強調,對於國有企業來講,適應新常態,關鍵是推進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做好“加減乘除”。而南北車的重組整合,就被認為是強化軌道交通裝備領域國有經濟控制力和影響力的“加法”實踐,是構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管理體制的大膽創新,對推行其他相關中央企業大重組、大整合具有示範效應。

  此外,今年8月初開始啟動,現在正在進行中的南北車集團合併完成後,中車集團也有望成為中央企業中為數不多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和董事會試點企業,持續發揮國企改革示範效應。記者獲得的內部文件明確表示:從國企改革層面看,實施南北車重組整合,是推動國有經濟佈局調整的重要實踐。是強化軌道交通裝備領域國有經濟控制力和影響力的“加法”實踐,是構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管理體制的大膽創新,對推行其他相關中央企業大重組、大整合具有示範效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