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反壟斷並非排斥外資 涉及企業多為中方
- 發佈時間:2015-09-12 07:12: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胡愛善
9月10日,經過近一年的調查取證,在充分掌握廠商縱向壟斷控制整車銷售價格的證據後,廣東省發改委向東風日産開出了1.233億元的罰單,另對經銷商罰1912萬元。同日,針對有外媒稱“中國反壟斷瞄準外企”一説,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在京表示,“中國反壟斷執法機構嚴格依法辦案,對所有市場主體一視同仁”。
涉及企業多為中方
國家發改委方面曾多次表示,無論是內資、外資,還是國企或者民營,只要違反《反壟斷法》,都會去調查。張向晨強調,目前已查處的壟斷案件,涉及的大多數是中方企業,不存在專門針對外資和境外企業的選擇性執法問題。在允許外國法律顧問旁聽有關會議方面,中方還做出了針對外資企業的靈活調整。
梳理中國已經查處的反壟斷案件可以發現,中國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堅持執行統一標準,涉嫌壟斷案的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還有貴州茅臺、五糧液等企業均為中國企業;而乳粉企業壟斷案既罰了美讚臣等國外品牌,也罰了合生元等中國企業。
“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就法律本身而言,一項法律的制定不會去針對某一方、某一企業,既然以法律為依據,就不存在針對外資企業的問題。其次,就已有的數據來看,中國的反壟斷並非針對外資企業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史際春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
引資“魅力”不減反增
中國反壟斷會否導致資本外逃,對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表示,商務部新近公佈的8月吸收外資情況,關於資本外逃的論調自然不攻而破。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8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252.8億元,同比增長9.2%;8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22%。大眾、奧迪、戴姆勒、博世、伊藤忠等知名跨國企業繼續追加對華投資。外資終止和減資規模繼續保持下降趨勢,從企業數和資金金額規模看,“進”遠大於“出”。
如何進一步推動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中國利用外商投資的總的政策不會變,但具體政策確實在變化,而且是在向更多吸引外資、放開更寬領域的方向變化。我們正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在中國註冊的外資企業和中國企業一視同仁,不管是合資還是獨資。
查處壟斷“不留死角”
當前經濟改革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而壟斷恰是阻礙市場發揮作用的一道障礙。專家指出,有效的反壟斷執法能改變“重審批輕監管”局面,促進我國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
據介紹,從2008年《反壟斷法》實施至2015年上半年,商務部共審結經營者集中案件1143件,其中無條件批准1117件,禁止2件,附條件批准24件。中國國家工商總局和省級工商機關共立案查處涉嫌壟斷行為案件54件,包括涉嫌壟斷協議案件31件,涉嫌濫用市場支配案件23件,目前已結案23件。國家發展改革委及地方價格主管部門調查並已作出執法決定的反壟斷案件55件,包括國家發展改革委查處案件16件,地方價格主管部門查處案件39件。
反壟斷是為營造公平市場環境。張向晨強調,中國反壟斷主要目的是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作效率,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史際春分析認為,“要營造更加公平、良好的市場環境,我國還應該進一步加強反壟斷工作,持之以恒地進行下去。國家發改委等反壟斷執法部門要加強協作,‘不留死角’地治理不正當競爭行為。” 專家同時指出,反壟斷不能是反壟斷局的“獨角戲”,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建立高級別的反壟斷聯合執法機構,化解行政阻力,完善司法體制,如此方能踏石留印,抓鐵有痕,更好地約束和規範行政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