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國家安監總局:油氣管道隱患多 平均每4公里1處

  • 發佈時間:2015-08-24 07:5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金瀟

  4公里:油氣管道危險密碼

  中國大地下埋藏著長達12萬公里的油氣管道,幾乎可以環繞地球3周。這座“地下長城”規劃圖還在不停地擴張。因此,油氣管道安全問題包括兩個層面:一、舊管道的安全排查;二、新管道的安全鋪設。

  兩個層面的工作,均需要部門、企業、地方政府的多方協調合作,誰負責規劃,誰負責施工,誰負責出錢,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推諉。因此,油氣管道安全問題,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是制度問題,更是法律問題。

  “4公里”,是一個空間距離,有時也是一個危險信號。

  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下稱“國家安監總局”)近日官方發佈,截至2014年5月底,共排查油氣管道隱患29436處,平均每4公里就有1處隱患,但整改率只有12.6%。

  “‘每4公里就有1處隱患’,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數字。”8月中旬,江蘇省某地方市政工程設計院專家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説,“油氣管道既是能源‘生命線’,也是城市‘安全線’,解除隱患,勢在必行。”

  官方對油氣管道隱患排查的攻堅戰,一直在推進。日前,《新華視點》節目引述安全監管總局統計司司長李萬春的話説,中國油氣管道專項整治已經進行了1年,對當時查處的2.9萬處隱患,目前整改2.19萬處。李萬春説,油氣輸送管線攻堅戰的目標是:一、完成形成密閉空間的油氣管道的整改;二、是重大隱患整改率年底前要達到60%。

  統計顯示,全國油氣管線超12萬公里,又與供水、供氣等城市管網交叉重疊,對油氣管道安全隱患的整治是一場“攻堅戰”。

  三大隱患

  一、佔壓(如管道上有違章建築物等)、安全距離不夠等;二、施工,如地面施工,亂挖、亂建、亂鑽,把管線鑽破、挖斷;三、有人故意破壞,鑿孔盜油

  油氣管道都被譽為國民經濟的“生命線”,是油氣資源安全、經濟和環保的輸送方式。

  目前,全球陸上約70%的石油和99%的天然氣是依靠管道輸送。在發達國家,成品油遠距離運輸也主要靠管道。有統計稱,140多年前美國建成世界最早的輸油管道到現在,油氣管道已遍佈全球五大洲,總長度達250萬公里,可以繞地球赤道60多圈,已超過世界鐵路總里程,成為能源運輸的主要方式之一。

  “目前,全球每天有近4000萬桶原油經過海上運輸通道或石油管線運往世界各地,如果再算上天然氣的運輸,可以説這些海上通道及陸地管線堪稱世界的‘動脈血管’。”瑞典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約根·奧威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

  對於這條“生命線”,有觀點這麼評價:“管道輸送油氣優勢突出,但安全風險也特別大,各種對管道的有意或無意破壞逐年增加。因易燃易爆的特性,油氣管道安全是中國地下管網安全中的‘重中之重’。”

  《國際金融報》記者檢索了新千年至今的多方資料,中國在油氣管道上出現過一些教訓。

  據官方媒體介紹,2013年11月22日淩晨3點,位於青島市黃島區秦皇島路與齋堂島路交匯處, 中國石油 化工集團(下稱“中石化”)輸油儲運公司濰坊分公司輸油管線破裂,事故發現後,約3點15分關閉輸油,齋堂島街約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著雨水管線進入膠州灣,海面過油麵積約3000平方米。

  2013年6月2日,中石油大連石化分公司發生油渣罐起火事故,直接經濟損失達到了697萬元。此前在2010年,大連新港原油儲備基地103號罐體進行拆除作業時,也不慎引燃罐體內殘留原油發生燃燒,造成了相關人員的傷亡和財産損失。

  1年整治

  地方政府齊發力,查處的2.9萬處隱患,目前整改2.19萬處,已完成整體改造目標的75%

  據李萬春最新的説法,中國油氣管道專項整治已經進行了1年,對當時查處的2.9萬處隱患,目前整改2.19萬處。

  就下一階段情況看,根據國務院安全生産委員會8月4日發佈的《2015年油氣輸送管道隱患整治攻堅戰工作要點》(下稱“《要點》”),“要求年內完成形成密閉空間隱患的整治,重大隱患整改率達到60%以上”。

  《要點》包括6個方面共20項工作,“要求相關企業加大力度,集中督辦佔壓和形成密閉空間等重大隱患,明確整改目標、責任、資金、時限和措施,加快整改進度。”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下稱“中石油”)在官網發佈此消息稱,“領導小組將組織有關中央企業,落實企業整改資金,強化隱患整改跟蹤暗訪,對各單位隱患整改進展及時通報。”

  《要點》稱,要完成對使用20年以上(含20年)油氣管道的檢測和風險評估,力爭2015年實現檢測週期內的油氣管道檢測評估覆蓋率達60%以上,相關中央企業須給予配合。

  “這個速度很快,達到了整體目標的75%了。”上述市政工程設計院的專家則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説,“一方面,可能是國家下發文件後,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都表達了自己的重視;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安全隱患不除,造成的後果更糟。”

  公開資料顯示,從官方部門到各級地方政府,均在整治油氣管道安全隱患上下足了功夫,“有些企業自己可以整改,有些當地可以整改,有些屬於政府和企業聯手整改,有些是需要國家出面協調的,不是屬於一個地區的,現在都已落實到單位和人頭”。

  就地方政府看,今年4月,湖南省副省長戴道晉在湖南省油氣輸送管道安全隱患整治攻堅戰推進會上強調,油氣管道治理,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打好油氣輸送管道隱患整治攻堅戰必須迅速行動、決戰決勝,及時清理好‘戰場’;著眼長遠、搞好規劃、常抓不懈,隨時關注戰場新變化”。

  8月11日召開的山東省政府新聞發佈會上,山東省安監局局長李世瑛也介紹,山東省將在三年之內完成對油氣管道的安全隱患整治,“山東省還投資6億元,在青島市黃島城區建成了山東省內首個‘管道走廊’,供29條油氣管道集中通過”。

  “山東省是油氣管道大省,也是管道隱患整治任務最重的省份。全省現有油氣長輸管道60條,管道總長度9903公里,數量和總長度分別位居全國第一和第二;服役20年以上的高齡管道達到16條,長度超過2000公里。”李世瑛介紹,去年開始,山東省對轄區內的管道企業進行了摸底排查。

  8月12日,四川彭山縣官方發佈消息稱,由四川省國資委巡視員韓寶順帶隊,省油氣輸送管道安全隱患整治工作督查組對該區石油天然氣長輸管線安全隱患整治工作進行了專項督查。

  “督察組對隱患整治工作開展情況表示滿意,要求進一步加快隱患整治力度,爭取7月底前基本消除存在的隱患。”彭山縣説。

  後期攻堅

  前期整改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隨著整改工作的深入,整改難度越來越大,有些整改需要多個部門協調,誰統籌、誰出錢、誰善後,都是問題

  站在安監總局的角度看,“目前這個整改進展還算可以,但不夠理想,剩下的隱患是很難啃的‘硬骨頭’。‘停輸’、‘停産撤人’的這些都不是一時半時能夠整改的,所以必須要採取斷然措施。”

  對此,新華社曾引述安監總局總工程師黃毅的話表示,全國油氣管線超12萬公里,又與供水、供氣等城市管網交叉重疊。有些企業管網需要自己解決,有些需要政府協調多個部門解決,“是遷移地面建築物還是拆設管網,情況很複雜。改造過程中,哪個經濟成本小,哪個社會成本小,也都需要統籌”。

  中國安全生産科學研究院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王如君也説,對於隱患,尤其是一些需要政企聯動解決的隱患,需要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誰來牽頭整改,誰來拿錢,這是單一部門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必須統籌解決。

  “符合規範是對管道的最低要求,符合了也不一定安全,規範的制定往往是由事故推動的,是付出了巨大代價而逐步完善的,那些不符合規範的必須進行整改,難度再大也要進行。”他説。

  那麼,油氣管道整治,還可以哪些可以改進之處?

  “與國際接軌的話,個人認為,可以考慮加強設計標準,採用更尖端和優質的鋼材用管。”中石化一位要求隱去姓名的基層員工認為,“20年前的城市建設和現在截然不同。當時,城市的發展沒這麼快,人口沒這麼密集,但現在,須考慮到城市的擴張及未來潛在的擴張,要提前做好判斷。”

  事實上,新華社此前就曾分析,中國的管道設計標準滯後,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需要,特別是管道與人員密集場所間的安全距離不能滿足公共安全的需要,“比如,油氣管道與居民區及其他建築物間的安全距離,仍參照前蘇聯15米左右的標準,沒有從油氣泄漏和進入密閉空間可能引發嚴重事故的角度,考慮設置合理的安全距離”。

  “安全距離非常重要,設定居民和油氣管道的邊界也很重要。”上述市政設計院的專家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安全距離可以説是另一條‘生命線’,是居民生命權和財産權的保障。”

  新華社建議,國家應該設立管道統一呼叫中心,“任何參與拆遷、挖掘和建築施工的個人或機構必須在工程實施之前,通過統一呼叫中心,聯繫管道運營商,獲取目標區域的相關地下管道資訊,避免多級多頭管理形同虛設”。

  站在企業層面,能源專家林伯強認為,中國還要建立更嚴格安全的責任制度,加大懲罰力度。“明確責任主體(責任人),評估事件損失和量化環境代價,才可能有效地問責;加大事故懲罰力度,企業才有激勵增加安全措施投入。”他説,目前我國在安全事故方面有懲罰,但懲罰力度顯然非常弱,甚至,“未來應該考慮引入國外的民事訴訟和鉅額賠償機制,從而倒逼企業安全生産,避免事故的發生”。

  籌建之道

  減少油氣管道安全問題的治本之策,需要建立一個真正有效的第三方機制來運營油氣管道,即管道獨立運營商。在建設過程中,積極引入民營資本

  舊隱患正得到較好處理,對於新建管道工程來説,就要吸取教訓,防患于未然。有專家認為,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境內管線的鋪設還有很大潛力可以挖掘。如果現在就解決治理好油氣隱患問題,能為未來更多管道的鋪設提供經驗,並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

  據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各國紀實年鑒》統計,2013年全球在用油氣管道總計355.9萬公里,其中美國的油氣管道達222.5萬公里,美國的主幹管線超過76萬公里。“與美國相比,中國管道建設市場空間巨大,管道穿越任務還相當艱巨。”專家稱。

  林伯強也説,中國油氣資源賦與地區能源需求呈逆向分佈,傳統鐵路和公路運輸遠遠不能滿足油氣資源的跨區調動。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管道運輸顯然差距很大。例如,美國有約15萬公里的成品油管道,成品油管道運輸比例達到47%。而中國目前的成品油管道里程約為美國的1/10,成品油一次運輸的管輸比例只有20%。”林伯強説,“管道運輸是大運量液態和氣態貨物的最佳運輸方式,與鐵路和公路運輸相比,具有明顯的技術經濟優勢,因此中國油氣管道網路還需進一步建設。”

  事實上,正是因為管道資源很多,促成了美國2005年開始的頁巖氣革命的成功。現在的美國不僅降低了能源價格,進而降低了企業成本,某種程度上還依靠發達的管線,實現了能源的部分自給自足。

  但美國管道發展的其中一個經驗是由大多數的中小民營企業參與其中進行鋪設,這客觀上讓他們更重視管線安全,因為,企業都要為利潤生存,一旦出現事故,損失就是自己的效益。

  “長期來看,減少油氣管道安全問題的治本之策,需要建立一個真正有效的第三方機制來運營油氣管道,即管道獨立運營商。一體化壟斷的上下游兼顧可能會導致收益較穩定的、不受市場供需波動影響的環節(管道)得不到應有關注。”林伯強此前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説。

  他建議,一方面,可通過管道獨立運營,避免來自當前體制內的影響,壓縮檢修維護時間;另一方面,這種第三方機制中包含一定的價格形成機制,可以通過更為市場化的手段保證檢修維護時間,此時從效益最大的角度,可以從經營戰略上基於市場抉擇,而不是單純走量。此外,産權與責任主體的明晰,也將使得管道輸送方更有激勵保障管道運營維護。

  對中國來説,好消息是,部分央企已在考慮對管線業務進行改革,並引入民營資本。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稍早,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中國政府正考慮剝離中石油及中石化的原油與天然氣管道輸送業務,為行業改革掃清障礙,“這類資産有望拆分成為獨立業務”。

  該知情人士稱,國家發改委從去年就此資産出售計劃已與這兩家公司和購買兩公司生産的大部分成品油的 公用事業 公司展開磋商,目前尚未就該計劃以及新創立多少家公司作出最終決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