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央企抱團出海已達成國家意志:可避免惡性競爭等

  • 發佈時間:2015-06-24 07:27:47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曹煦  責任編輯:吳起龍

  “抱團出海真的勢在必行了。”

  記者接通遠在莫斯科的中國誠通集團副總裁、俄羅斯中國總商會會長蔡桂茹的電話,這位駐紮海外一線的央企高管和在俄華商的大管家,語氣裏透著些許激動。 

  “散兵遊勇、各自為戰的中國企業在國際上失敗的教訓很多,也很慘痛。外國人現在對我們的心理揣摩很準,往往利用我們互相殘殺的內部競爭,從中得利。”蔡桂茹説。

  這或許是成為世界最大商品出口國,和首次成為資本凈輸出國後,中國面臨的深刻現狀。

  浩浩蕩蕩的出海大軍中,央企無疑是主力軍:目前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70%以上為央企;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營業總額60%以上為央企。在經營區域上,央企繼續保持著對亞洲、非洲等傳統市場的優勢,對美洲、大洋洲的投資合作規模日益擴大;在經營領域上,逐步由能源資源開發和對外承包工程,拓展到高鐵、核電、特高壓等裝備製造和工業園區建設領域。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毅在2015年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要求,大力推動高鐵、特高壓電網、核電、4G網路、建築施工等具有競爭優勢的産業加快“走出去”,同時積極帶動中國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打造出叫得響的中國品牌,推動國際化經營向中高端發展。

  央企抱團出海,既是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中國經濟增速調整對央企的一種倒逼,也是央企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跨國公司的需要,也是我國經濟更好融入全球經濟的需要。

  “抱團出海中,出海是目的、也是一種共識,抱團是途徑、也是一種意識。”蔡桂茹説。

  站在下一個出海的路口,過去十餘年飽嘗海外苦辣酸甜的央企們,是否願意選擇抱團,以及如何抱團?

  抱團出海是國家意志

  5月23日,李克強總理在秘魯出席中資企業座談會時提出,在走出去過程中,面對地域文化差異和各種風險,企業一定要抱團出海,防止惡性競爭,國家會在金融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政策優惠支援。

  事實上,最近幾個月,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就多次對“抱團出海”表態發聲。

  5月13日,國務院出臺《關於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指導意見》指出:營造基礎設施相對完善、法律政策配套的具有集聚和輻射效應的良好區域投資環境,引導國內企業抱團出海、集群式“走出去”。

  國務院國資委日前發佈通知要求,央企要加強産業鏈上下游企業間協同發展,加大海外業務合作力度,倡導有序競爭,避免不規範惡性競爭,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推動國際化經營向中高端發展。

  在國家“一帶一路”、周邊國家互聯互通、中非“三網一化”等戰略部署下,抱團出海的國家意志,從國務院總理,到央企總經理,已經達成。

  事實上“抱團出海”在發達國家也早已不是新聞。以日企搶佔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鐵路建設市場為例,2010年以來,日本負責金融和協調的綜合商社、擁有運作技術經驗的鐵路各公司、製造車輛的川崎重工和日立製作所、在信號和通信設備領域具有優勢的三菱重工、擅長運作系統的東芝,以及承接土木工程的大型承包商組成“日本聯盟”,共同開展競標活動。

  訂單的獲得並非一日之功,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政府便大力推進“新幹線外交”,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和日本商會等官方和民間組織向日本企業傳授東南亞國家政治、經濟、法律和稅務等領域知識,並舉辦各種活動與東南亞國家的政府官員和工商界人士建立良好關係,為日本企業開展業務提供便利。

  而包括輝瑞、戴爾等在內的美國企業進入中國後,美國的相關金融、諮詢、公關、人力等服務機構等都會來華為其提供本土化服務保障,這就不僅僅是一個産業鏈條,而是一個産業集群。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毅:在走出去的模式探索創新中,注重加大“聯合出海”力度,同行業企業要在市場化運作、利益共用基礎上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協作的新型業務模式。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黃丹華:要進一步提升走出去的組織性、協同性,不斷創新走出去方式,推動國際化經營轉型升級。

  工信部總工程師王黎明:把中國企業的技術、裝備和融資結合起來,採取集團走出去的方式,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中國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會長、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電力領域走出去,不僅涉及到提供設備,還包括施工技術、後續管理等;走出去不僅是發電設備,也包括配套的輸變電設備等。“電企應擰成一股繩,整體走出去。”

  東方電氣總經理斯澤夫:目前全國具有EPC(指整個建設工程的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資質的企業有1600家,大家一起“走出去”之後,要避免因為互相惡性競爭,再次成為國際笑話。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禹:核電“走出去”需要國內的企業形成團隊,包括設計院、製造廠家和建設隊伍等,充分利用各家企業的優勢和經驗,共同“走出去”。

  抱團出海的新內涵

  事實上無論是抱團出海,還是聯合出海,並不是一個新的口號,而是在中國“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等戰略下,結合當下國企改革和央企重組的預期,這個命題有了新的內涵。

  長期關注中國企業國際化的中國國際貿易學會理事、南開大學商學院教授許暉,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央企海外十餘年,經歷了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三個戰略層次,“走出去”指硬實力,是資金技術資源的實力體現;“走進去”指軟實力,是跨文化溝通與管理的成功體現;“走上去”指創立全球化知名品牌,也是國際化企業追求的境界。總理強調的“抱團出海”,顯然應該聚焦在“走上去”這個階段。“優勢産業抱團參與全球市場競爭,不僅有利於穩增長,還可推動中國製造從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檔次,帶動國家整體工業化水準進步。”

  在蔡桂茹看來,國家整體實力和話語權的增強,走出去人員整體面貌和水準的提高,都為更高層次的抱團出海創造了重要機遇。“過去是我們出去找項目,現在是我們要做項目,由被動變成主動,不一樣了。”

  記者在採訪中也聽到了這樣的聲音:部分央企走出去多年,其實依然停留在投錢買資産這種低層次的擴張,有必要從管理理念、優秀文化、中國形象的向外輸出看待“抱團出海”。

  某石油央企海外業務部門人士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在東西方文化差異巨大的情況下,央企某種程度上也是東方文化、中國文化的使者。新一輪走出去,央企要把中國商界中勤勞、誠信、仁愛、重合同等優秀文化帶到當地去,改變部分國家對中國的有色眼鏡和貿易壁壘,在真心實意幫助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實現自己企業的更大發展。“如果企業沒有這樣的指導思想,那麼抱團出海一定是短視的。”

  蔡桂茹認為,中國和俄羅斯的經貿合作,不缺政策,也不缺錢,缺的是誠信的形象。“缺乏誠信是和破産連在一起的,俄羅斯對中國人曾經有誤解,我們要花很長時間修復形象。”

  中國誠通副總裁蔡桂茹:國家整體實力和話語權的增強,走出去人員整體面貌和水準的提高,都為更高層次的抱團出海創造了重要機遇。過去是我們出去找項目,現在是我們要做項目,由被動變成主動,不一樣了。

  抱團出海核心在配套

  “(抱團出海)提法很好,如何實現,機制很關鍵,核心在配套企業能否跟上。”許暉告訴記者。

  在政策層面,商務部、發改委都曾制定過支援企業走出去的相關文件,但關於如何“抱團出海”,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只有機制、思路等框架性建議。

  而在商業運作層面,市場一線的央企們早已在進行各種嘗試。

  國內企業的單兵作戰、兄弟互搏的走出去模式,難以實現“一帶一路”下的系統走出去。某通信行業央企市場部門負責人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該企業內部曾就如何走出去進行過深入論證,並提出“借船出海”、“造船出海”、“買船出海”、“東風助力”等模式。“借船出海”是指和兄弟央企以及國外有實力的企業合作出海,“造船出海”是指打造自己的國際化隊伍和載體,“買船出海”是指通過並購、重組等資本運作方式出海,“東風助力”是指借國家的有利政策出海,“出海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該結合企業實際選擇適當模式。”

  資訊通信行業也是國務院列入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重點行業。在該人士看來,通信行業的抱團出海應該是龍頭企業發揮在資本、資訊、渠道、人才、管理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帶動一批配套企業,同時資本加産業、建設加運營緊密結合,構建全産業鏈戰略聯盟,形成綜合競爭優勢。

  中建集團某海外項目部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我們在非洲有很多好的工程承包項目,比方説星級酒店、大型商場等。但我們只有建設隊伍,卻沒有貿易經營管理隊伍,如果有合適的合作方,我們就可以承建、經營所有包下,共用利益。

  奧思企業管理諮詢顧問有限公司高級總監李元飛:對已在海外耕耘多年、話語權相對較大的央企來説,“抱團”更多是一種大哥哥帶帶小弟弟的合作意識和經驗優勢;對剛開始佈局國際市場、産業基礎相對薄弱的央企而言,“抱團出海”則是他們搭上這波國際出海快車的契機。“同行業企業要以資本為紐帶聯合走出去,産業鏈上下游企業要以業務為紐帶抱團走出去。”央企“抱團出海”在實操層面能否落地,關鍵在於:同領域企業如何在市場化運作、利益共用基礎上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協作的新型業務模式;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如何形成産業聯盟,打造商産融等綜合性跨國經營平臺。

  整合重組助力“走出去”

  國資委前主任李榮融曾經留下過一句名言:央企,是要踢世界盃的。

  然而在走出去爭取海外項目時,一些同行業的央企互相壓價,甚至不惜犧牲利潤,把精力大多放在了如何成功拿下項目上,這顯然不利於中國製造的技術進步和品牌樹立。此外,一些關鍵性行業的産業集中度偏低,國際競爭力不足、品牌影響力不強,決策層對央企整合重組後的出海顯然寄予了很高期望。

  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認為,新一屆政府對央企“強強聯合”的思路是針對龍頭企業進行整合,減少央企在同質化競爭中的內耗,避免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自相殘殺,同時拓展海外市場、加快産能輸出。“強強聯合有助於打造國家品牌,對走出去效果最為明顯。”

  南開大學商學院教授許暉表示:央企重組的一個重要考量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面向國際市場、與跨國公司競爭的要求。

  5月20日,兩家航運央企中國遠洋中海發展發佈公告稱,雙方共同投資3.3億美元成立中國礦運有限公司,專項從事鐵礦石海上運輸及相關幹散貨業務。目前中國礦運已經從巴西鐵礦石巨頭淡水河谷處攬入4艘40萬噸級幹散貨船,根據合作安排,未來還將建造10艘40萬噸級幹散貨船。中國礦運的出現,也讓中遠中海重組預期再度增強。

  5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擁有核電牌照的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擁有技術優勢的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重組成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輿論普遍認為,經過30多年“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發展,中國核電産業已經進入“出海”的新階段,行業整合將有助於加速推動國産第三代核電技術“走出去”。

  聯手向外,央企正當其時。

  中國北車副總裁余衛平:南、北車的重組以軌道交通裝備為核心,在加快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進程中,起到先鋒作用。這種資源的重組,讓中國高鐵具有更強的議價能力和話語權,更好、更優、更強、更大。

  政府和企業的角色扮演

  “堅持企業主導、政府推動”,國務院5月份發佈的《關於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指導意見》這樣界定此輪産能和裝備出海中政企雙方的角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按照國際慣例和商業原則開展合作,企業自主決策、自負盈虧、自擔風險;政府加強統籌協調,制定發展規劃,改革管理方式,提高便利化水準,完善支援政策,營造良好環境。

  南開大學商學院教授許暉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目前有一些商會、協會等非官方組織在中國企業走出去中雖然承擔一定的協調、諮詢和聯絡功能,但央企比較特殊,它們出海很多承載著國家戰略,因此海外市場的統籌、協調、配合由政府出面比較好。

  這一觀點在多家央企裏也得到了印證。前述通信行業央企市場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同一個集團內部的二級公司間尚且存在‘集而不團’、各自為戰的現象,更不用説跨集團間的分工協作了,政府必要的牽頭甚至是行政干預都很重要。”

  蔡桂茹則認為:企業抱團取暖,政府也要抱團管制。“如果能真正實現抱團的話,我們的外交、財政、商務、公安都協調,就會好很多。”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耿清智表示,作為企業來説,要充分認識到政府不是“推銷員”,並不能總是依賴所謂的“能源外交”、“高鐵外交”等需要總理簽字簽單的項目,在借助好政府的作用時,也要發揮企業自身的主動性。同時,由於“一帶一路”很多工程項目浩大,需要企業有聯合國內甚至國外其他企業的能力和胸襟,以聯合競標、工程總承包等多種方式參與發展。

  據央視《新聞聯播》報道,為支援裝備走出去,有關政府部門將進一步下放境外投資項目管理許可權,90%以上將採取備案的方式進行管理;出臺最新版本“跨境擔保外匯管理規定”支援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另一方面,裝備行業將實施品牌戰略和打造信用體系。此外,針對裝備製造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正在推動完善金融支援政策。

  奧思企業管理諮詢顧問有限公司高級總監李元飛認為,抱團的最高層次在於協同,協同的難點又在於考核和利益。“如何以績效考核和利益分配激勵協同,以專業化管理推進協同,國資委作為央企的監管和考核機構,理應在制度設計上有所體現。”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范集湘:應由國家搭臺整合産能,使整個電力産業整裝編隊“走出去”,才能走得高端,體現出優勢。此外,要使企業外部條件與西方公司大體相當,比如融資成本、保險成本、稅賦成本、人力資源成本等,使我們的企業不輸在國際競爭的起跑線上。

  老困惑和新路徑

  雖然抱團出海不乏“強烈意願”,但既然是出海,就面臨著長期存在的共性問題。

  在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司長周柳軍看來:很多企業對境外投資的環境了解不足,國際化經營人才缺乏,投融資的渠道偏少,以及境外投資的風險加大。

  “內戰內行,外戰外行。”蔡桂茹認為眾多走出去的失敗案例背後,折射出中國企業需要政策護航,完善的法規體系和規則意識,以及對風險的把握和防控。

  近日,航太科工所屬企業聯合國新國際等全資收購英國AC公司旗下公司股權;去年中國五礦攜手國新國際和中信金屬投資建設秘魯拉斯邦巴斯銅礦項目,這也是目前我國在秘魯投建的最大礦産項目。

  這樣的案例,基本勾勒出央企海外並購的主線。東方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斯澤夫認為:我國企業走出去時直接投資少,大多數對外投資是資源性投資,製造業較少。

  前述石油央企海外業務部門人士表示,目前在實際開展海外業務時還存在一些非商業的制約因素:“一個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目前我們的資金流進和流出有時會有障礙;另一個就是貿易保護主義和投資保護主義,當地對中字頭企業的抵觸情緒和保留態度。”

  積極參與境外産業集聚區、經貿合作區、工業園區、經濟特區等合作園區建設,正在成為帶動國內企業集群式走出去的一條路徑。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日前表示,目前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有70多個在建合作區項目,建區企業基礎設施投資超過80億美元,將帶動入區企業投資近100億美元,預計年産值超過200億美元,可為當地創造20萬個就業機會。

  蔡桂茹表示,中國誠通即將在俄羅斯新建一個中國建材商品、基建産品的展示交易中心,利用已長期本土化經營企業的經驗優勢,帶動其他中資企業入駐經營。“大家都在臺面上面對俄羅斯的客戶,遵循市場規則,不會發生福建企業報一個價,山東企業報一個價的亂象。”

  復旦大學中國風險投資研究中心主任張陸洋:很多單個企業在面對歐美企業的財團競爭時,顯得“形單影隻”,能力有限。因此,不妨組建專業化規模的私募財團,通過規模化、綜合化、多元化的發展,使得抱團取暖的中企更容易成功出海。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版權作品,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央企控股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航太資訊 27.13 7.28%
2 中國長城 8.79 7.20%
3 有研新材 11.38 6.75%
4 易華錄 34.11 5.96%
5 中航飛機 18.18 5.8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中環裝備 14.12 -3.81%
2 國投中魯 12.52 -3.32%
3 天科股份 12.31 -3.15%
4 中材節能 9.58 -3.04%
5 淩雲股份 15.21 -2.75%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