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將推進海運強國戰略 目前運力規模世界第4

  • 發佈時間:2014-11-01 05:38:4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隨著國務院《關於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和交通運輸部《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方案》的發佈,意味著我國將全面推進海運強國戰略。

  大而不強亟待突破

  建設海運強國,就要改變我國海運業“大而不強”的狀況。

  所謂“大”,就是數量和規模已位居世界前列。目前,我國海運船隊運力規模達到1.42億載重噸,約佔世界海運船隊總運力的8%,居世界第4位;港口貨物吞吐量已達11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9億標準箱,億噸大港達到29個,在世界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位當中分別擁有8席和7席。

  所謂“不強”,就是實力不強,競爭力較弱。海運保障國民經濟運作安全的能力較弱,目前我國海運企業承運進出口貨運量的總體份額偏低,僅佔總量的四分之一;海運服務貿易長期處於逆差狀態;在我國1.42億載重噸的運力規模中,五星紅旗船隊的規模總體上偏小;國際影響力不強,在國際海運公約、規則和技術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較弱。

  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表示,我國海運業有著良好的基礎,更迎來了由大到強的難得機遇。從政策層面看,海運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從市場環境看,海運業的外部條件逐步優化,行業發展需求潛力巨大,同時,海運産業結構調整空間較大,前景廣闊。從行業自身看,業界對海運發展規律的把握更加自覺。

  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海運業由大到強的關鍵在於海運企業。當前航運業仍處低谷時期,對強者而言正是結構調整、做大做強的機遇期。海運業實現轉型升級,要大力提高行業集約化程度,在提質增效上狠下功夫。

  目前,我國國際海運企業有240多家,沿海運輸企業2300多家,大多數企業的經營規模偏小,不能適應高度市場化、國際化的市場競爭。楊傳堂表示,首先要引導中小型海運企業以市場為導向,鼓勵開展以資本為紐帶的合資合作,加快兼併重組。同時要創造條件,推動海運企業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戰略合作。積極引導海運企業拓展與海運互補性強、發展前景好且市場相對穩定的投資領域,以降低海運市場週期性波動風險的影響。

  全面建成現代海運體系

  結合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借鑒國際上海運強國的表現特徵,交通運輸部推出60項任務措施,促進海運發展提質增效,把國家海運發展戰略部署落到實處。

  首先要著力建設現代海運船隊,建設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技術先進的專業化船隊,允許從事國際運輸的五星紅旗普通貨船從事國內沿海運輸,海運進口原油中方承運份額與其他進口大國相當,其他資源進口承運比重明顯提高。

  其次要著力深化海運結構調整。完善海運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創新海運服務,建設一批品牌海運企業、港口建設和運營商、全球物流經營人。在港口結構調整方面,完善主要貨類運輸系統,強化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內陸“無水港”建設。

  第三要著力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研究制定推進航運服務業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提升船舶管理、船舶交易、無船承運等傳統服務業發展水準。同時要加快推進航運中心建設。繼續推進上海、天津、大連、廈門、武漢、重慶航運中心建設,完善組合港區域港口發展協調機制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