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中小企業政策紅利受阻 扶持政策在基層被架空

  • 發佈時間:2014-09-29 00:31:5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周琳 何欣榮 王濤   責任編輯:孔彬彬

  今年以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支援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對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起到積極作用。但《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一些扶持政策在基層遭遇了被架空、玩數字遊戲、申請繁瑣等落實難的“最後一公里”問題,甚至出現企業申請優惠成本大於效益的尷尬局面。業界人士認為,為讓中小企業更多享受政策扶持,促進社會就業,亟待對中小企業在稅收和信貸政策上實行差異化管理,政策出臺也應以擴大範圍、便捷申請為前提。

  優惠政策遭地方架空

  企業申請補貼需要提供很多材料,而小微企業聘的一般為兼職會計,實在沒有精力準備,有時企業無奈放棄這筆補貼。

  今年以來,在減輕中小企業稅負和拓寬融資渠道兩方面,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有效減輕了企業的負擔。上海友人家茶館負責人陳才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該茶館月均營業額1.8萬元左右,不超過2萬起徵點,現在每個月可免稅540元,一年接近7000元。“對於初創期的小微企業,這種優惠非常重要。”

  但是,記者調研也發現,這些政策在實施過程中也遭遇了“最後一公里”現象,優惠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是架空政策。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按規定月銷售額2萬元是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徵點,實際上有些地方採取了合併收稅的方式。比如企業這個月的收入1.8萬元,下一個月的收入3萬元,理論上第一個月應該免稅。但有關部門採取了幾個月合併之後收稅,因為月均收入在2萬元之上,所以應該減稅的月份實際上還是收稅了。

  二是數字遊戲。銀監會規定,小企業信貸要實現“兩個不低於”的要求(增速不低於全部貸款增速,增量不低於上年)。某股份制銀行人士直言,這樣的做法沒有持續性。比如,有的銀行今年增量100億,明年101億元,一樣滿足監管要求。另外,在小微企業的認定上,也有很多“花招”。比如,高速公路項目公司員工一般不超過20人,在高速公路建成之前,銷售收入不過幾百萬元。如此來看,給這樣的項目公司融資也能納入小企業信貸的範疇。

  三是落實不力。一位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屬於營改增企業中稅負增加的部分,財政會根據企業申請進行補貼,但是每年都需要提供很多的材料,材料審核完成後才可以申請,而小微企業一般為兼職會計或者會計兼很多的工作,實在沒有精力來準備那麼多的資料,有時企業無奈只好放棄這筆補貼。

  企業多重難題缺乏政策扶持

  “如果放貸,銀監會一定要中小企業提供財務報表,這就給企業帶來審計費用,抵押評估也要費用。經測算,中小企業的資金成本中,除了銀行融資成本,其他費用佔60%。”

  記者調研發現,企業在落實優惠政策過程中,還存有降低人工等成本、擴充受惠範圍和簡化操作手續等三方面的期盼。

  一是中小企業人工成本比較高,但目前尚無針對性的優惠措施。一位公司負責人表示,如果人員工資12000元,實際上公司要承擔的成本為17040元,而員工的實際工資只有9900元(稅前工資)。“對於絕大多數的小企業來講,如果按照規定來繳納社保的話,公司的成本就會極大增加,尤其對於初創或正在發展的小企業來講。”

  二是各類費用比較繁雜,申請優惠政策的成本大於效益。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稅務教研組組長汪蔚青表示,與稅收比起來,各種費用對小微企業“一視同仁”,沒有優惠政策,負面影響更大。“不合理的費用如果能儘快清理減免,對小微企業減負可謂立竿見影。”

  一位民營企業負責人介紹,公司曾經嘗試過申請銀行貸款,雖然公司評級為“A級”,已經非常高,但手續卻非常繁雜,連股東的愛人都要去銀行簽字、寫承諾書,如果一旦出現壞賬自家的房子要作為抵押,耗時長、性價比低,最後公司不得不放棄申請貸款,現在都是依賴自籌資金。

  浦發銀行中小企業經營中心總經理汪素南説,外界都説銀行融資貴,實際上浦發中小企業經營中心的企業融資成本較基準利率(6%)上浮不到20%,而一些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利率已經做到18%至20%,所以説銀行融資真的不貴,問題是企業背負的費用太高。

  “比如説如果放貸,銀監會一定要中小企業提供財務報表,這就給企業帶來審計費用,抵押評估也要費用。經測算,中小企業的資金成本中,除了銀行融資成本,其他費用佔60%。”汪素南表示。

  三是一些政策的優惠範圍還不夠大。例如對於小型微利企業的定義可以適當放寬,增加受益企業範圍。例如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徵點按照月收入不足2萬元作為判定,很多企業都被攔在了門檻之外。

  扶持標準不宜用數字“一刀切”

  我國規定月收入2萬元是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徵點。這就會導致月收入1.9萬元的企業和2.1萬元的企業,規模相差不大,稅負卻相差很多。

  不少基層人士建議,為優化政策落地效果,讓優惠效益最大化,可適當對中小企業進行以下四方面的調整。

  其一,對中小企業實行差異化管理,不宜簡單地用數字“一刀切”。汪素南説,小微企業自身資金嚴重不足,對銀行存款貢獻較少。在存貸比考核下,銀行有時存在有額度也不能投放的現象。建議小微貸款不受存貸比限制,或實施差異化存貸比管理,鼓勵商業銀行支援小微信貸投放。

  中國稅務學會理事、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也説,我國規定月收入2萬元是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徵點。這就會導致月收入1.9萬元的企業和2.1萬元的企業,規模相差不大,稅負卻相差很多。可採取“起徵點”和“免征額”的組合措施。如規定月收入2萬元是免征額,5萬元是起徵點。月收入低於2萬元的企業不納稅。超過2萬元不到5萬元的企業,按超過部分納稅。超過5萬元的企業全額納稅。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認為,為了徵收一些“芝麻費”,管理部門付出很大成本,企業花費很大精力。建議採用“一條鞭法”的徵收方式,即對小微企業所有需要繳納的稅收和費用進行測算,確定銷售收入5%或6%的固定比例,由稅務機關統一徵收,減少成本、減輕負擔、減小壓力。

  其二,政策出臺時就儘量精細,配套措施考慮至“最後一公里”。例如,沒有修改考核辦法,導致徵管員為了完成自己的任務,就挑毛病讓企業難以享受優惠;銀行貸款員害怕壞賬風險高,貸給小企業的積極性降低。因此建議將稅收減免的部分同樣納入到當地的考核指標中去,提高地方推進的積極性。

  其三,保持穩定的優惠力度,使其成常態。中倣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梁琳説,財務部門三個月不去看政府網站,就很有可能交錯稅。他建議政策更加穩定透明,譬如建立統一的資訊化平臺,企業只需輸入自己的名稱,就能知道自己需要交多少稅和費用,讓優惠政策穩定下來,成為常態。

  其四,利用資訊化技術,踐行落實便捷化為先的原則。上海某部門此前曾對290家企業老總進行調查,74%的老總不經常看政府網站,12%的老總從來不看政府網站,很多法規和扶持措施資訊都沒有傳遞到一線管理人員。因此可以指定統一的資訊化平臺供企業查詢,方便企業人員方便快捷地了解最新優惠政策。

  專家還認為,我國信用體系的不健全,銀行不得不通過自身力量去調查核實客戶的信用狀況,提高了業務成本。未來,我國需要加快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完善徵信系統數據庫、培育併發展小微信用評級市場,有效化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