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對日本汽配商首開上億罰單 均表示支付罰金

  • 發佈時間:2014-08-20 07:09:5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劉軍國 楊婧  責任編輯:陳晶

  《日本經濟新聞》19日稱,日本精工和NTN兩家公司19日分別發佈消息稱,在中國的軸承交易違反反壟斷競爭法,被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下達了支付制裁金的命令。其中,日本精工被罰29億日元,NTN19億日元,兩日企共計被罰約合2.941億元人民幣。兩家公司都表示將支付制裁金。美國彭博社19日稱,這是此次汽車行業進行反壟斷調查以來首家被罰的日本企業。

  彭博社19日援引日本精工媒體公關部門負責人田上武俊的話表示,違法行為發生在2000年至2011年6月期間,關於具體違法細節不詳。日本精工稱,將嚴肅對待此事。日本TBS電視臺稱,日本精工去年也因違反日本反壟斷法被罰。據了解,日本精工成立於1916年,是日本國內第一家設計生産軸承的廠商,其軸承産業日本排名第一。NTN也是日本三大軸承企業之一。

  LMC汽車市場諮詢有限公司分析師曾志淩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日本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在中國的零部件市場佔有很大的比重,特別是動力軸承這樣的重要零部件。而日係車企和日本零部件企業的合作關係非常封閉,在業內也是眾所週知。汽車的高零整比並不只存在於日係車,因為車企會要求零部件廠商,“你如果為我生産原廠件,那麼原廠件只能賣給我,不能流入售後市場,這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

  本月初,國家發改委透露,已經完成對日本12家企業實施汽車零部件和軸承價格壟斷案的調查工作。不過,截至《環球時報》記者發稿時,發改委仍未公佈這些日係零部件企業的名單及處罰方法。《東京新聞》19日稱,雖然12家企業的名字尚不明確,但據相關報道顯示,包括豐田、本田、日産等三大汽車廠商。三家企業的轉向燈、雨刷器、安全氣囊等維修用品的價格有被不當抬高的嫌疑。日本《産經新聞》則稱,核心零部件從日本進口,需要運費和關稅,比中國生産的零部件價格高是實際情況。

  法律專家趙佔領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反壟斷法規定,經營者達成並實施壟斷協議的,以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罰款額度從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十浮動,而其中影響的因素有,是否配合調查,是否積極改正壟斷行為,以及壟斷行為持續時間的長短和造成影響的大小。目前很多日係車和德係車降價,也是對潛在罰單的一種積極應對。

  日本零部件企業屢次觸碰壟斷紅線。今年2月,美國司法部宣佈,日本汽車電子節氣門體生産商愛三工業(Aisan)株式會社涉嫌陰謀操縱價格,被處以686萬美元罰款。日本輪胎製造商普利司通也因操縱汽車零部件銷售價格,被美國司法部處以4.25億美元罰款。去年7月,歐盟反壟斷機構對日本矢崎等4家汽車零件商進行處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