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環保 > 正文

字號:  

專家稱機動車環檢機構為爭車源逐利作弊嚴重

  • 發佈時間:2015-05-06 17:16:42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劉秀鳳  責任編輯:吳起龍

  底盤測功機的作用是模擬車輛行駛的真實狀況,如果底盤測功機的負載精度不夠,環檢時就會直接影響檢測數據的準確性。

  環檢機構不僅在設備等硬體方面存在問題,還有更加惡劣的軟體造假問題。有了這樣的軟體,車輛是否裝有尾氣凈化的催化劑,檢測數據相差無幾。行駛3萬公里的車與行駛25萬公里的車,檢測結果也幾乎相同。

  地方環保部門在對環檢機構進行驗收時,主要關注場地、人員、資質材料等問題,對設備考核的內容較少,無法對檢測數據品質進行考核。

  已經退休的環境保護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研究員韓應健説起這樣一件事:在看到一齣租車行駛里程達到30萬公里時,他曾詢問司機是否更換過用於尾氣凈化的催化劑。計程車司機告訴他,沒有換過,“尾氣檢測時多花3倍的錢就能過關”。

  這件事正反映出當前我國機動車環保檢測中存在的造假問題,而且這樣的問題在國內很多地方都存在,也曾多次被媒體關注。“北京這兩年的情況好了不少,但還是沒有完全杜絕。”韓應健説。

  根據對空氣污染中顆粒物源解析的研究結果,北京、杭州、廣州、深圳的首要污染來源是機動車。在防治機動車污染中,尾氣環保檢測是重要一環。

  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和中關村空氣污染防控聯盟日前聯合召開的“綠色在行動—環檢機構專項整治核心問題專家研討會”上,多位專家圍繞環檢工作出現的種種問題和如何開展專項整治進行深度分析。

  與會專家認為,我國尾氣檢測方法、檢測設備生産監管、實驗室計量認證、發放綠標黃標等環節都存在問題,不利於管控和改善機動車污染排放。

  硬體軟體都有問題,作弊為的是經濟目的

  環檢機構不僅可以通過設備、軟體等作弊,檢驗員憑藉自身對檢測設備的了解,還可在檢測過程中通過人為操作作弊

  因為工作原因,韓應健曾到多地的機動車環保檢測站檢查,發現了很多問題。

  “機動車環保檢測的目的是找出高污染車,實現這一目的的前提是檢測要規範、真實。但是遺憾的是,由於各方面工作不到位、監管不到位,再加上一些利益的驅使,我們的檢測確實存在讓人不滿意的問題。這些問題應該説不是很輕,如果是很輕的話,國家也不會在文件中説得那麼嚴重。”韓應健説。

  韓應健所説的文件,是環境保護部辦公廳在2011年3月印發的《關於開展機動車環保檢驗機構檢查整治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一些地區機動車環保定期檢驗工作暴露出檢測程式不規範、檢測設備可靠性差、從業人員技術水準低等問題,個別地區甚至出現玩忽職守、弄虛作假現象,嚴重影響了機動車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實施效果,造成了極為不良的社會影響。”

  當年,環境保護部檢查了全國上千家機動車環保檢驗機構(以下簡稱“環檢機構”),共排查出各類違法違規和不規範檢測問題200余項。韓應健參加了那次檢查工作,“當時的檢查資料,我仍然保留著,有些問題至今仍然存在。”

  比如,底盤測功機的精度不夠。機動車環保檢測是要檢測車輛行駛時的尾氣排放情況,底盤測功機的作用就是模擬車輛行駛的真實狀況。如果底盤測功機的負載精度不夠,就會直接影響檢測數據的準確性。

  環檢機構不僅在設備等硬體方面存在問題,還有更加惡劣的軟體造假問題。有了這樣的軟體,車輛是否裝有尾氣凈化的催化劑,檢測數據相差無幾,行駛3萬公里的車與行駛25萬公里的車,檢測結果也幾乎相同。“給設備商打電話,他們派去的人讓我們等一會兒,然後用光碟重新裝了軟體,問題就解決了”。韓應健跟記者説。

  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綜合檢測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沈弘也沒有回避存在的問題。據他介紹,環檢機構不僅可以通過設備、軟體等作弊,檢驗員憑藉自身對檢測設備的了解,還可在檢測過程中通過人為操作作弊。比如,通過給採樣探頭加“三通”利用空氣稀釋尾氣、檢測員憑經驗控制油門等辦法,都可以影響檢測結果。

  沈弘認為,環檢機構作弊是為了爭車源,也就是為了經濟利益的目的。據他介紹,北京已經針對發現的問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不規範行為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糾正。

  拼湊設備佔據市場,數據品質無法保證

  國內缺少對機動車尾氣檢測設備的計量檢定規定和手段,表面上尾氣檢測法規標準全、監管環節多,其實法規標準雜亂無章、各級政府監管無力

  中關村空氣污染防控聯盟理事會主席顏梓清向記者出示了一張關於2014年山東省183家檢測機構647條檢測線設備自查結果的表格。

  這份自查結果顯示,山東省環檢機構的檢測設備中,除北京金鎧星科技有限公司和佛山分析儀有限公司外,其他廠商的檢測設備(如上市公司南華儀器)均為拼湊而成,約佔95%。顏梓清表示,這種拼湊設備的問題在國內環檢機構中很普遍。

  更為重要的是,國內缺少對機動車尾氣檢測設備的計量檢定規定和手段。北京建築大學博士姚聖卓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缺乏對成套設備技術性能的考核標準、規程和技術要求等,現行的在用車檢測方法相關標準的制定,包括國標、行標、地標和計量檢定規程/規範等都僅僅是對檢測系統中的一個部件或一個單元進行考核。

  “而檢測系統不是這些部件的簡單組合,不是像電腦連接DVD那麼簡單,最終檢測結果數據融入了各個部件的累計誤差,所以要以整個成套設備為目標進行考核。”姚聖卓説。

  顏梓清説,對尾氣檢測設備進行檢定計量時,技術考核內容完全脫離國家標準(GB18285-2005)中附D《汽油車簡易瞬態工況排放檢測系統》和環境保護部頒發的(HJ/T290-2006)《汽油車簡易瞬態工況法排氣污染物測量設備技術要求》中的技術指標要

  求,甚至將污染物排放品質毫克/秒(mg/s)流量測試改為稀釋氧濃度測試,對變載荷載入滑行、響應時間、載入誤差、一致性、壓力、溫度、流量重復性等關鍵性指標完全不測試。

  地方環保部門在對環檢機構進行驗收時,主要關注場地、人員、資質材料等問題,對設備考核的內容較少,無法對檢測數據品質進行考核。

  從檢測方法與標準制定、檢測設備生産製造、環檢機構批復建設、檢測設備計量檢定、資質認定計量認證、環保驗收檢驗委託,到最後給車輛發放綠標,“表面上尾氣檢測法規標準全、監管環節多,其實法規標準雜亂無章、各級政府監管無力。”顏梓清説。

  姚聖卓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對於在用汽油車的尾氣檢測方法主要包括雙怠速法、簡易穩態工況法、簡易瞬態工況法等。“在這些方法中,只有簡易瞬態工況法的檢測結果與新車型式認證的標準相同,均為克數值,而其他檢測方法的檢測結果為濃度值,與新車不具備可比性。”

  姚聖卓還指出,柴油車對空氣污染貢獻最大的是顆粒物和氮氧化物,但是目前對柴油車尾氣檢測採用的自由加速法和載入減速工況法對這兩項污染物均未檢測,只檢測煙度值。“各地區選用不同檢測方法,各地區之間排放數據不具備可比性。”

  加強數據品質監管,建立超標車數據庫

  要全面清查檢測設備,將對環檢機構的監管改為對檢測數據品質的監管,打破檢測認證機構的壟斷

  2014年10月,國家發改委、環境保護部等12部委聯合發佈《加強“車、油、路”統籌,加快推進機動車污染綜合防治方案》,提出要強化在用車監管。方案要求,健全OBD(車載診斷系統)管理制度,將排放記錄作為年檢的重要內容,對排放不達標車輛不得發放環保合格標誌。

  方案還要求,2015年起,開展環保檢驗機構專項整治工作,對所有檢驗機構進行全面核查,對弄虛作假、玩忽職守的機動車尾氣檢測機構,依法依規予以處罰,納入黑名單管理,並向社會公佈。

  顏梓清建議,要全面清查檢測設備,計量和環保部門需委託專業技術機構對檢測設備技術進行全面考評,對不符合國家標準和檢測數據誤差高於10%的設備要禁止檢測。同時,有關部門要將對環檢機構的監管改為對檢測數據品質的監管,生産檢測設備需要取得《製造計量器具許可證》(CMC),確保檢測設備品質;使用檢測設備進行檢測,需要取得實驗室資質(CMA)以確保數據品質。

  她還建議,要打破檢測認證機構的壟斷,加快發展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服務,讓不同所有制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各環節的技術考核報告、檢測報告都應向社會公開公示,接受社會監督,讓尾氣檢測數據真實有效。

  姚聖卓認為,我國應加快相關標準、法規、規程和技術要求的制定、補充和修訂工作。在現階段,需要完善成套檢測設備技術性能的考核內容,如整車排放重復性和一致性檢測等,還要完善檢測系統關鍵部件重要技術性能的考核內容,如底盤測功機的響應時間測試、變載荷載入滑行測試、寄生功率測試、力感測器標定測試等。

  “未來,汽油車和柴油車檢測,還需要增加微顆粒物PM分析儀等新設備的相關標準、法規、規程和技術要求等文件的制定工作。”他説。

  韓應健介紹説,他最近參加了一些地方對環檢機構檢測員的培訓,發現到課學員的水準不理想。他建議,環保部門應該重視對這些人員的培訓品質,確保檢測過程的規範操作。

  “我還有個想法,希望能建設一個關於超標車的數據庫,記錄檢測中發現高排放、超標車的資訊,診斷超標原因,並對這些資訊進行分析得出規律。這樣,可以減少決策的盲目性,使決策更科學,有數據支撐。”韓應健説。

  I/M制度行之有效

  可以保證檢測不合格的車輛達到排放標準

  本報記者劉秀鳳報道 與會專家表示,目前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怎樣保證經檢測不合格的車輛維修後合格。經檢測不合格車輛被送到維修站修理,如果維修後經檢測機構復檢還不合格,檢測與維修機構就會産生矛盾。

  “當前最好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仍然是I/M制度。這個問題已經討論很多年了,國內也有很多城市在實施,但是仍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I/M制度。” 沈弘説。

  據介紹,I/M制度是世界上發達工業國家和地區對在用車進行強制性定期檢測,並對出現故障的車輛進行強制修理的制度。通過強制修理,使在用車輛恢復和保持出廠時的原廠標準和符合國家規定的排放控制值,防止在用車輛因故障而引起的排放超標和大氣環境的污染,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汽車養護重要措施之一。

  I/M制度與傳統的養護方法相比較,區別主要在於數據管理。通過對機動車氣缸壓力、燃油空燃比和火花強度進行數據監測和調整,並進行長期有效的監控,使發動機運轉達到最佳狀態,有效地控制耗油量,並可減低尾氣污染,防止尾氣超標。

  I/M制度是一套十分嚴格而完整的制度,通常包括:立法和政策;基本規範參數;測試程式和有關政策;測試設備;品質控制和保證;維修技術及人員設備的鑒定;資訊、認識和關係等內容。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