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日本經濟專家:中國房市不會重蹈日本覆轍

  • 發佈時間:2016-03-31 07:38:58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安田明宏(日)  責任編輯:吳起龍

  

  每當中國一些城市房價快速上漲,“中國泡沫經濟崩潰論”便會在中日兩國的輿論場甚囂塵上,將中國房地産與泡沫破裂前的日本經濟相提並論的文章屢見不鮮。

  首先需要承認,中國確實跟房地産泡沫破裂前的日本有一定相似性。

  一是外匯干預導致流動性過剩。1985年,日元因廣場協議而升值,為恢復經濟景氣大量買入美金造成流動性過剩,引起資産泡沫。中國2005年人民幣匯改後,為維持幣值穩定而買入美元,外加2008年推出的“四萬億刺激方案”,流動性過剩的問題也在一定範圍記憶體在。

  二是勞動力減少。日本上世紀90年代前半段迎來勞動力人口峰值,之後便呈下降趨勢,影響住房需求。中國也面臨人口紅利下降的問題。

  三是物價波動。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前,物價相對穩定,破裂後進入長期通縮。中國儘管目前物價相對穩定,但由於金融政策具有滯後性,通縮風險仍須警惕,PPI連續幾年下降就是個例子。

  四是影子銀行的存在。在日本,從事住宅金融的公司經由非銀行機構進行融資,在泡沫破裂後無法收回,不良債權的處理花費時間較長。在中國,信託資金或來自銀行的一些理財産品資金也部分經由地方融資平臺流入房産市場。

  五是金融自由化。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金融自由化雖使日本企業籌措資金的途徑多樣化,但海外資金同樣助長資産泡沫。自貿區的建設、存款利率上下限的撤銷、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創設等措施在加速中國金融自由化進程的同時,也帶來泡沫膨脹的風險。

  儘管如此,中國仍可借鑒日本經驗,避免走上泡沫經濟破裂以及長期經濟低迷的老路。

  首先,中日兩國發展階段不同。日本經濟泡沫破裂時,經濟成長缺乏潛力。中國雖已結束高速發展時期,但仍維持中高速經濟增長,有潛力可挖。

  其次是中日經濟體制不同。日本是自由主義經濟,而中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府宏觀調控能力較強。在自由主義經濟體制下,日本政府施策速度、時機、時效的平衡很難掌控,而中國在這一問題上兼具彈性和執行力。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民眾對政府經濟政策更有信心,認為政府有能力出臺急救措施。

  再次是兩國城鎮化程度有差距。處於經濟成熟期的日本已完成城市化,住宅需求不大;中國的城鎮化仍在高速發展中,住宅需求強勁。

  不僅如此,與日本相比,中國地大物博,地區經濟發展差異性較大,局部地區的動向與全國發展趨勢出現不一致是正常現象。以房價為例,迅速上漲只存在於部分一、二線城市。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房市也是如此。一些城市的房價波動可説是泡沫的膨脹與破裂,但中國不會如日本般進入“失去的20年”。中國經濟的中高速增長率支撐了房屋市場,政府出臺的房地産政策往往能夠及時奏效。▲(作者是三井住友信託基礎研究所海外市場調查部副主任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