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報告:養老地産存在用地規模過大高端項目扎堆問題

  • 發佈時間:2016-02-25 00:30:53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建築學院24日在京發佈的《中國老年宜居環境發展報告(2015)》顯示,現階段我國雖然涌現出多種類型的老年宜居項目,但相較于發達國家及地區,老年宜居項目在策劃定位、規劃設計、工程建設、運營管理等環節均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高端項目扎堆,中端主流居住需求被忽視。目前,房地産開發商、投資商的養老項目多定位於高端老年客戶群。而現階段高端老年客戶有效需求有限,已有的高端養老社區或護理設施中許多已面臨低入住率與虧損困境。隨著項目數量的增多,高端市場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態勢。與此相對,中端剛需老年群體的養老服務需求量更大,卻被開發、投資企業忽視。

  第二,養老地産開發熱情高漲,但是部分老年宜居項目規模過大,與老人需求不符。近年來,一些養老項目動輒用地規模高達數千畝甚至上萬畝,床位數量逾千張。這種建設規模逾千畝的大型郊區型項目,單純開發養老産品不僅會加大投資風險,更會使後期運營管理面臨極大挑戰。

  第三,養老産品類型定位不清,開發面臨困擾。目前,我國的養老産品類型劃分多以建築類型或開發模式為主,重豪華輕舒適,極少從老年群體需求進行分類,特別是根據不同護理級別、精神需求進行劃分。養老項目規劃設計在一開始就存在盲目和混亂。

  第四,産業鏈缺少銜接,項目前後期脫節。目前,養老服務産業尚屬起步階段,老年地産、老年産品、老年服務等各環節之間缺少有效銜接。許多養老項目開發過程缺少系統性與連貫性,因土地、資金、人員等各方面因素配合銜接不足,最終難以實現目標。

  第五,盲目照搬國外模式,不能適合國情“落地”。

  第六,老舊社區居住環境亟待改造,責任主體不明。當前我國許多城市老舊社區中老齡化程度較高,居住環境卻嚴重不適老。20世紀90年代之前建成的老舊社區由於建設年代久遠及時代制約,大部分老舊社區中的樓棟公共交通空間、套內衛浴空間、室外公共活動空間等,都無法滿足無障礙使用的需求,亟待進行適老化改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