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炒房客8年:幾萬元投入賺了3000萬
- 發佈時間:2015-07-26 07:44:03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高華2000年從東北到深圳闖蕩,最初買房純粹為了自住,但隨著收入增長,租金可抵月供的房子,吸引高華將目光轉移到房産投資。
幾萬元的首付就能撬動一套房,讓高華開始意識到,只要房子升值幅度超過銀行利息,貸款買房就划算。於是高華從2006年起,大膽從銀行套錢出來投資更多房子,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其手中持有的房産超過10套。
2009年後,炒房客在深圳樓市不斷“興風作浪”,甚至將炒股手法挪至樓市,聯合坐莊控盤,在2007年和今年上半年房價上漲中火上澆油。
儘管經歷了多次跌宕起伏的調控週期,但最近八年來,大部分投資客賺得盆滿缽滿,高華的收益率甚至高達上千倍。而深圳炒房客只是這些年全國房地産投資客群體的一個縮影。
初嘗投資甜頭
從1999年就開始在深圳購房的投資客郭亮,也意識到貸款撬動房産投資的收益來得快,他2003年拿出幾萬塊開始在靠近香港的皇崗口岸投資,不到一年收益翻倍,後來郭亮將升值部分到銀行做轉按揭套出來80多萬元,又去投資了多套房産。
2005年,房價猛漲引發了首輪房地産調控;2006年,中央各部委又多次出臺調控政策,但收效甚微。
為抵制房價過快上漲,2006年4月,深圳市民鄒濤在網上發出公開信,呼籲市民支援“不買房行動”、“讓房子爛到炒房人手中”。同時,鄒濤懇請政府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進一步調控房價。此事轟動一時,響應者眾多,十多天時間,超過1.6萬人加入了不買房陣營。
然而,面對節節攀升的房價,高華不但未加入不買房隊伍,相反增強了投資意識。2006年5月,深圳成功申辦第26屆大運會,主賽區在龍崗,高華認為政府一定會為此大面積建設各種配套設施,這裡值得投資。
於是,高華以120多萬元賣掉手中房産,在扣除銀行貸款和開發商墊款後,剩餘80萬元。2007年初,他一口氣在龍崗中心區買了4套大戶型房子,包括龍城國際的兩套房子、羅馬公園一套、中央悅城一套。此外,他在平湖還投資了3套房産。
“那時,房子的租金基本上都可以抵月供,即使補差額也沒多少,我就想著交房裝修後出租,這樣沒什麼壓力。”高華當時並不覺得自己有多激進,他認為能最大限度利用銀行貸款炒房,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當時,高華對樓市調控的概念並不強,且頗具諷刺意味的是,2005年調控後到2007年3年間,深圳新建住宅均價每平米分別漲至7040元、9230元、13370元。
2007年,整體經濟進入過熱期,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信貸的擴張,將國內多個城市的樓市帶入到“瘋狂”上漲的階段,深圳樓市也不例外。
高華沒有料到,一場危機很快就來了。
2008年的深刻教訓
為了遏制通脹,從2007年3月開始,央行連續6次加息,同時為了抑制房價上漲,當年9月,央行重拳調控樓市,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至四成,利率上浮1.1倍。
之前,高華並未親歷過加息對樓市的衝擊有多大,缺乏風險防範意識,在貨幣政策持續收緊下,2007年10月,深圳樓市階段性見頂,開始有價無市。只會買不懂賣的高華,在2008年終於栽了跟頭。
2008年2月深圳新房價格達到1.6萬元/平米後,開始斷崖式下跌,開發商大幅降價、仲介跑路的消息接踵而至,不少新樓盤如龍華金地梅龍鎮等價格腰斬,購房者違約現象頻增。高華也加入了維權隊伍,最後以市場價8折獲得購買中央悅城一套房的權利。
此時,高華握在手裏的房子超過10套。“每天一早起來,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哪套房子要還月供了。”高華的壓力非比尋常,但仍死扛著,用幾張信用卡,拆東墻補西墻。
4萬元的月供壓得高華喘不過氣來,他當時月薪僅8000多元,收入遠遠無法填補缺口。2008年初,高華意識到必須“減倉”,於是以成本價出售中央悅城,套現30萬元還月供,同時房子裝修完後陸續出租,減輕了月供壓力,這樣挺了10個月。
用高華的話説,出現轉機“是托了全球金融危機的福”,否則他還要繼續割肉賣房還月供。
面對經濟下滑風險,2008年10月至12月,中央出臺政策“組合拳”救樓市,如降低首套房和改善性住房首付比例、首套房利率打七折,以及減免稅費等措施,市場應聲止跌。地産大佬潘石屹振臂疾呼:“苦苦等待的‘解放軍’終於來了。”
不過比高華更激進的投資客卻倒在了黎明前。投資客李金東曾擁有上億資産,但在房價的持續下跌中,當年手中的69套房全部變為負資産,只好忍痛割肉。
樓市的冬天過去了,炒客的春天就不會遠。蟄伏一年之久的炒房客們在2009年初又開始有了聲音。當中國樓市進入“瘋狂的全民炒房”時代時,資深炒房客因其特有的“搶佔”策略和超前意識,成為購房者和開發商們競相追逐的群體。
與李金東再無資金翻盤不同,高華雖然挺過來了,但這次教訓足夠深刻,他反思自己步子邁得太大,以他的收入最多投資兩三套房。同時,也讓高華堅定認為,只要中國經濟向好,房地産就不會崩盤,一旦市場進入調整,政府必會救市。
聯手炒房
2009年大規模刺激政策出臺後,房地産成為貨幣寬鬆的最大蓄水池,全國各地掀起了救樓市浪潮,市場迅速反彈。有了前幾年的炒房經驗,高華認定機會再次來臨了,於是通過房子再貸款,找朋友借錢,又賣掉兩套房套現200多萬元,準備大幹一場。
高華對比2002年之前的十年炒股經歷與2002年之後的炒房收益後,發現差異巨大。房産除了投資屬性外,還承載著居住功能,股票可能被套多年,但房子跌了還能住,所以2009年樓市與股市同時反彈時,高華徹底捨棄了股市,專心投資樓市。
這一次,高華將股市聯合坐莊的手法引入到了樓市。2009年底,他與幾名投資客一起,開始通過聯合控盤的方式炒房。
高華們選了南山區三個只有兩三百套房源的二手房小區,其中80%是自住客沉澱不動的房源,剩下幾十套流轉,只要有放盤的,他們就聯合接手,直到小區沒有房源可賣,形成壟斷後,投資客便有了定價權,幾個人先通過對敲互相買幾套,將價格炒高,然後每隔幾天放出一套,製造稀缺的假像,由幾個仲介同時放盤形成熱賣競爭,他們在幕後操縱。
以南山某小區為例,房價在2009年底只有七八千元,高華們前後吸盤六個月,在這期間,由於全國樓市的瘋狂反彈,從2010年1月起,政府再次開始調控,包括營業稅免征期延長、連續上調二套房貸首付比例等多項舉措。
因流動性氾濫,市場並未立即熄火。到2010年6月,高華預感到此輪反彈已到高點,便開始一套一套逐步放盤,到2011年三四月時,該小區房價被炒至1.6萬元/平米,高華們將手中的房源全部清盤,收益翻番。
在這場投資盛宴中,高華和其他投資客大賺。深圳市官方數據統計,2010年新房成交均價首次突破2萬元/平米,比2009年上漲33.2%,兩年時間,房價上漲幅度超過50%。
面對低房價一去不復返的大勢,2010年5月,鄒濤在個人部落格上向當年響應不買房活動的人道歉,稱“在面對連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也看不懂的中國房價時,我們唯有順勢而為”。
高華説,歷史證明鄒濤錯了,曾經的參與者無不後悔,甚至有人想要找鄒濤麻煩,抱怨因聽信于他才耽誤了購房的最佳時機。
2011年,限購令、限貸令等行政調控手段出臺後,購房名額成了最大問題,投資客被擋在門外。只能一套兩套地零散操作,因此高華的炒房團隊解散了,隨著投資退潮,深圳市場成交量再次下滑,二手房成交量從當年1月的10831套,下滑到7月的2384套。
在商品房市場調整時,高華又開始同朋友炒作小産權房,同樣採取聯合控盤的方式。南頭附近的南龍苑、名仕春天、荔園新村等小産權房社區,都成為高華們的獵物,一些小産權房從6000多元/平米,被炒至11000元/平米,收益接近翻番。
起初郭亮也沒有意識到限購政策的威力那麼大,2012年仍未放鬆,郭亮想出了合夥人跟投的公司運作模式,幫親戚朋友交社保,解決限購問題,再用他們的名額一起炒房,按股份分紅,而不是以公司名義炒房,一來沒法貸款,資金運用效率低,二來增值稅費過高。
調控帶來的機會
從2011年下半年後,全國房地産再度步入調整期,當時,深圳等一線城市最先反應,二三線城市調整緊隨其後。
由於限購限貸的存在,深圳投資水分逐漸被擠乾,投資客佔比從2010年超過30%降至10%以下。
而郭亮便是留守樓市的其中一個,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後,郭亮的投資手法趨於成熟,即在不景氣的週期開始蒐集“筍盤”買入,無論是哪個區域,只要比市場價便宜足夠多就下手,同時關注新房市場,尤其是房地産上市公司的樓盤,每年都有銷售任務,一般會先於二手房市場降價促銷回籠資金,然後在景氣週期內逐漸賣出。
其間,中國在“穩增長”的主基調下,房地産市場的拉動作用再次被放到了顯要位置。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成為樓市調控的轉捩點,提出市場將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郭亮認為調控手段將逐漸退出,但他仍會做足準備,投資偏向於做中線,留足兩三年的月供,儘量達到翻倍再賣出,投資回報率比以前更高,如他2011年投資的龍華綠景香頌、西鄉果嶺,兩三年後收益均在一倍以上。
而2014年上半年低迷的樓市,又給了郭亮和高華“進貨”的良機。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的樓市成交全面下滑,廣州、上海一手住宅的成交面積同比下滑超過三成,深圳、北京的跌幅超過四成。
“當時媒體都在唱衰深圳樓市,説要謹防暴跌,但我根據銀行的信貸政策得出結論,是要防止下半年房價暴漲。”郭亮説,在去年上半年,他和其他投資客就開始在市場吸盤了。
果然,央行去年出臺了“9·30”政策,被壓抑了四年的改善性需求如堰塞湖一樣噴涌而出,今年“3·30”政策火上澆油後,深圳房價開始暴漲,大部分區域二手房價格漲幅超過50%,熱點片區甚至翻倍。
其中6月份30713元/平米的成交均價更創下歷史新高。數據統計,2015年上半年,深圳新房成交均價同比大增20.3%,漲至每平米28040元。
深圳這座城市,很少出現像今年春夏這樣的群體性癲狂,似乎空氣中都飄浮著一層恐慌。幾乎每個人都在搶著什麼,小散戶在搶股票,消費者在搶房子,開發商在搶能夠製作“麵包”的“麵粉”,仿佛這些東西一夜之間都變成了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
在“3·30”樓市新政出臺前,高華又在前海概念範圍區與朋友一起購入了兩套熙龍灣的房子,買入價格約51000元/平米,6月份以約78000元/平米賣出,凈賺了270萬元,而高華的朋友晚賣半個月,比他多賺了60萬元。
“限購只能找別人的名額買,但畢竟不是自家人,隨便一套房都是上千萬元,在利益面前,每個人都靠不住,存在法律風險,因此不敢做長線,一般三五個月、最多半年時間就轉手。”高華説,限購讓他在投資上變得更為謹慎。
當調控成為一種常態後,投資客們反而能熟練地掌握樓市週期規律。
“房地産調控實際上給了投資客機會,漲漲跌跌,才有套利空間,如果一直較為平穩,投資客是沒有利潤的。”郭亮毫不諱言,目前手中滾動的房子仍有十多套。
在郭亮看來,貨幣和信貸政策是影響房價的最大因素,隨著信貸放鬆,2014年下半年,成交量在不斷上升,説明有人抄底,果然“9·30”政策出臺後,10月份市場開始出現漲價苗頭。
郭亮認為,今年全國樓市唯獨深圳房價暴漲,是因為從2011年至2014年間,深圳房價漲幅偏小,2014年深圳新房成交均價為23973元/平米,同比上漲11%。相比2010年的均價,四年房價上漲19%。低於同期北京、上海的漲幅。
而高華投資的參考指標是,首先看政策,沒政策時看市場供需,只要信貸放鬆,房價必然上漲。去年高華力勸同事購房,有19個同事成功在深圳房價暴漲前入市。
這些年來,高華在樓市上總共賺了3000多萬元,他不斷分享自己的投資經驗,在朋友圈中造就了多個千萬富翁。而郭亮從幾萬元起步,他説收益算起來達到上千倍。
套現等待下次良機
經歷過十多年的起起伏伏,高華總結了一句話:“年初不買房,一年就白忙,三年不買房,一生悔斷腸。”
不過這也分城市,二三線城市的投資環境就遠不如深圳。源於老家的因素,2008年,高華在瀋陽也買了幾套房,當時三千多元的價格,七八年過去,如今也只有四五千元,漲幅微乎其微;2008年,高華在妻子家鄉廣西青州投資了一棟3層樓,當時一年收租5萬元,但如今不升反降,每年租金僅3.6萬元。
高華認為,深圳是個年輕化的城市,外來人口不斷注入新鮮血液,而土地供給有限,只要經濟轉型升級成功,房價長期來看還是易漲難跌,但會面臨短週期的調整。“好比一個人跑步,如果速度衝得太快,很快就跑不動了。”
在郭亮看來,深圳的城市地位不如北京、上海,北京在2013年房價大漲後,2014年部分區域二手房價向下回調了20%左右。他認為,深圳此輪房價暴漲後,必然會出現回調。
實際上,目前市場已有下調跡象,信貸上也在收緊,今年7月,深圳五大國有銀行將首套房首付比例上調至四成,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上浮,效果立竿見影,市場成交量迅速下滑,二手房業主報價下調,階段性見頂再次到來。
“我們覺得調整幅度在20%以上。”郭亮認為,深圳房價在過去幾年上漲幅度較小,今年是補漲,但市場已過分樂觀,找出各種支撐房價的理由,但下跌時這些原因會全部消失。與2010年一樣,在今年五六月樓市頂峰期間買房的人,預計又要站崗兩三年才能解套。
郭亮已在四月份開始出貨,二季度賣了三套,他的計劃是,下半年籌集資金,明後年去市場上“撿便宜”。
如今,高華手裏仍有8套房,價值數千萬元,即便市場不斷有房産稅進展加速的消息涌現,高華也無所畏懼,他認為房産稅就是偽命題,好比賣菜的店舖,稅費漲後,要麼菜價漲,要麼倒閉關門,但關門對誰都沒好處,同理,房産稅的成本最終還是會轉嫁到購房者身上。
郭亮認為未來十年仍是投資的好時機,只是中間會有曲折震蕩的短週期。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高華、郭亮、李金東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