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上半年樓市調整企穩 王健林任志強隔空論戰窗口期

  • 發佈時間:2015-07-06 07: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郭曉偉  責任編輯:朱苑楨

  近日,中國指數研究院初步統計顯示,2015年上半年,50個代表城市住宅月均成交約260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5%,絕對量創2010年以來同期最高水準。分析認為,樓市回暖大勢基本確立。

  不過,房地産行業增長疲態也再次顯現。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的房企半年業績顯示,,1-6月品牌房企平均銷售目標完成率為41.4%,仍有部分房企完成率不足四成。

  樓市回暖後,房價會不會水漲船高?各種利好是否帶來了真正意義的購房窗口期?

  此前,王健林做客新華網時表示,“北、上、廣、深等地的房價會永遠處於上漲中,這沒辦法,因為城市面積有限。”

  7月1日,任志強在2015中國房地産發展高峰論壇上則表示,目前中國樓市庫存量高,房地産企業資金壓力加大,大部分城市房價漲不上去。多數網友都認為,購房窗口期已至。

  分析人士表示“樓市回暖的説法基本成立。關於購房窗口期,要區別對待。畢竟供需關係在不同地區存在較大差異。”

  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在取消限購、降準降息等政策紅利持續刺激下,房地産行業終於交出了一份比較亮眼的成績單。

  繼紅五月之後,6月份全國樓市表現也給上半年的行業數據添色不少。

  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發佈早先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內地30個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1995萬平方米,環比增長4.3%,同比增長69.3%。這已經是連續4個月出現環比增長,同時,6月份新建住宅成交面積是近6年同期最好水準。

  易居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6成城市成交量出現上升,反映了居民購房意願較強,而成交量上升的幅度開始減弱,則説明市場開始趨於穩定。

  從數據上看,整個上半年樓市也整體向好。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統計數據,今年一季度,代表城市月均商品住宅成交面積達到208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6%。

  而二季度以來,央行進行新一輪降準降息政策,加之330新政效果逐漸顯現,市場成交持續回升,5月代表城市住宅成交達到3191萬平方米,6月成交進一步走高,成交超過3400萬平方米,接近去年12月的歷史單月最高水準。

  其中一線城市回升幅度最大。據初步統計,上半年一線城市月均成交量75萬平方米,同比增幅超過45%,絕對量也為近年來最高水準,其中6月成交超過100萬平方米,同比去年增長近1倍。

  不過,在此背景下,樓市的壓力依然存在。

  CRIC監測的20家典型房企銷售數據顯示,相比去年,2015年房企對銷售目標的要求並不高,目標增長率均不超過20%,20家典型房企的平均目標增長率僅9%。而上半年完成情況都並不樂觀。

   房價向左還是向右

  樓市回暖,已經是行業共識。但是在居民一向關注的房價走勢問題,市場上倒是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6月底,近日,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做客新華網思客講堂時表示,中國房地産已從供不應求到了供大於求階段,房價再暴漲的可能性已經不存在。

  王健林還指出,目前房價回暖主要是一線和主要二線城市,離整體回暖還差得遠,但北、上、廣、深這些城市永遠會上漲,因為這些城市不準再新建,只能在存量上想辦法。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也曾撰文發聲。他認為,當前剛步入第四輪短週期的上行通道,一二線城市住宅成交量從去年10月份開始反彈,一線城市房價從今年第一季度開始反彈。結論是,未來一年,全國房價上漲是大勢所趨。

  而一向以大炮著稱的任志強則持有不同的觀點。

  7月1日,在中國房地産發展高峰論壇上,任志強認為,“貨幣政策寬鬆、穩定住房消費、低利率提高可支付能力、新增供量減弱”是2015年房地産市場發展的有利因素;但是,由於目前中國樓市庫存量高,房地産企業資金壓力加大,大部分城市房價並不會在短期內反彈。

  經濟學家謝國忠也認為,中國的核心問題是房子造的太多,人口沒有增加,“房地産現在過剩的問題非常嚴重”。

  確實,從上半年典型房企的銷售完成情況上,不難看出房企依然面臨著去庫存壓力。

  土地供應推高一線城市房價?

  從源頭上説,除了財政政策的影響外,全國土地成交量的下滑也是房地産行業面臨的困局。

  中原地産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截至6月29日),全國百強城市合計出讓11813宗土地,比去年的12782宗減少了969宗。土地出讓面積由去年的8.15億平方米降至今年的6.15億平方米,降幅達24.6%。土地出讓金為7021.7億元,同比2014年同期的10890億元下調35.5%。

  其中,一線城市上半年賣地收入合計只有1655.64億元,較2014年同期的2605億元下調了36%。這也被看做是一線城市房價不可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以北京為例,中原地産方面統計,從規劃建築面積來看,今年北京的成交量約在540萬平方米左右,但其中住宅部分非常少,合計成交居住用地只有271萬平方米,是最近三年同期最少的一次。因此,成交樓面價也出現了明顯的上漲26%。

  中國房地産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晟接受採訪時表示,一個大都市建設用地的總量,一般是整個城市土地總量的1/3到1/2,一線城市的用地指標已經達到該數據的極限,所以只能從存量土地方面考慮。

  陳晟還認為,越接近這個極限值的城市,土地的供應量就會越少,相對來説價格也愈加堅挺。

  無疑一線城市土地存量的減少,提高了房企搶地的饑渴度。人流量和剛需的持續上升,也必然會推動房價不斷上揚。

  反觀三四線城市,則是另外一番景象。

  “多年來的土地財政,已經給地方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在房地産開發過度後,三四線城市庫存壓力不斷加大。加上三四線城市屬於人口流出區域,剛需有限,又沒有太大投資價值,因此,相比一線城市,三四線城市房價回暖需要的時間必然會更加漫長。”一位行業分析人士這樣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