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毛大慶跑出萬科馬拉松賽道 天花板壓住強勢者?

  • 發佈時間:2015-03-18 06:3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沒等到七年之癢,毛大慶便選擇了與萬科分手。

  3月9日的媒體見面會上,鬱亮向媒體坐實毛大慶離職的傳言;參會的除去主角毛大慶自身之外,還有其繼任者——劉肖。

  萬科作為地産行業的巨大經濟體,其任何風吹草動都是風雨滿城。之後,毛大慶不費吹灰之力佔據了各大媒體的頭條,幾乎搶了兩會的風頭。時至今日,毛大慶離職的相關話題依然強勢蔓延。

  為什麼離職?職業經理人的天花板麼?王石為什麼沒表態?毛大慶留給了萬科什麼?總之,這場聚散的背後有太多勾人食欲的話題,甚至有媒體還拋出了“如果鬱亮離職了,會是什麼效果”的話題。

  單一事件激發出市場對萬科成長史更深的窺探。肖莉離職到“裁員門”、地産一哥拱手讓座于綠地、毛大慶離職,系列片段的疊加,分析人士開始“替”萬科職業經理人制度進行反思。

  分析指出,“萬科這台機器運轉起來的時候,王石的背影都顯得十分孤獨。可怕的公司政治和合夥人制度,決定了毛大慶成為過客的必然。”

  北京萬科的馬拉松愛好者

  王石愛登山,鬱亮愛跑馬拉松。但在毛大慶愛開工拉松之前,鬱亮這個愛好的“知名度”並不是很高。

  在毛大慶多個場合的講話中,跑馬拉松成了獨具萬科特色的運動,並被媒體冠以“馬拉松哲學”加以廣泛詮釋。同樣,六年間,北京萬科的業績也是“跑馬圈地,大步前進”。

  2009年,萬科北京區域的業績只有43億元。當年財報顯示,截至2009年上半年,北京萬科在北京市場上的最好排名是第八,市場佔有率僅在1.8%—1.9%。

  2010年,北京萬科憑藉101.49億元問鼎北京市場的銷售冠軍,這也是北京萬科首次突破百億元銷售大關。

  2013年,該數據達到160億。2014年,北京萬科的銷售數據更是高達204.8億元,銷售金回款也高達170億,在北京房地産圈裏一時無兩。

  “毛大慶接手之後,其利用獨特的資源優勢和個人能力,把萬科北京區域的業績很快就拉了起來,這是不爭的事實。”一位分析人士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

  3月14日,毛大慶接受了人民網的採訪。他説,“決定離開前很掙扎也很糾結,我跑了個鄉村馬拉松才終於有了些勇氣,去總部找鬱亮談辭職的決定。”

  正如在發佈會當天鬱亮所説,“教會了毛大慶跑馬拉松,結果他(毛大慶)卻跑了。”

  第二天,即毛大慶離職6天后,他的身影便出現在無錫馬拉松賽道上。

  北京萬科的後毛大慶時代

  這個世界不管少了誰,太陽都會照常升起。坐實毛大慶離職消息的同時,鬱亮還宣佈了毛大慶的繼任者——劉肖。

  白襯衣、黑西服、藍領帶,劉肖的著裝和毛大慶如出一轍。

  劉肖,1979年生,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和哈佛商學院MBA畢業生。在中國人民大學讀本科時,和導師一起,做了大量關於民營企業家的調查,後來寫了一本書——《中國企業家悲劇》。

  畢業後,劉肖進入麥肯錫工作,後又獲得麥肯錫的贊助去哈佛商學院攻讀MBA。離開麥肯錫後,劉肖加入萬科。目前,劉肖是集團副總裁,接任北京區域本部首席執行官、北京公司董事長,兼任北京公司總經理。

  毛大慶給劉肖留下了什麼呢?總結過去六年的工作,毛大慶坦言還有很多遺憾,比如利潤率低、員工收益不盡如人意、北京地區土地儲備薄弱等問題。有市場分析,這也許是毛大慶選擇離職的原因之一。

  一切都需要時間,但也有時間解決不了的問題。

  那麼,劉肖該怎麼辦?他坦稱,自身社會經驗不足,包括關係網路,人脈資源等尚有許多不足。“第一次感覺到沒有了退路,正因為沒有退路,反倒可以迎難而上。”

  鬱亮則表示,劉肖主政北京萬科只是過渡方案,未來會有新的總經理。

  萬科公司政治的陰影

  回到故事本身,毛大慶為什麼會和萬科分道揚鑣,好聚好散的背後還掩蓋著什麼東西。

  “他的志向不只是企業工作者,萬科平臺對他來説是一個局限。”這是鬱亮的解釋,毛大慶做智庫,肖莉做網際網路,跟萬科業務關聯不大;這並不是合夥人制度出問題;且固定機制如崗位輪換,是成熟公司的必然要求。

  鬱亮還提到,萬科不會因一個人去調整戰略,並不是所有市場有前景的事情都可以做。這句話或許很深刻的揭開了問題的癥結——合夥人制度。

  作為國內龍頭房企,萬科的合夥人制度確實給行業秩序的建立走出了新路。但時過境遷,合夥人制度略顯猙獰的一面也浮出水面。

  “萬科合夥人制度建立的初衷一方面是為了防止‘野蠻人敲門’,另一方面則是提高員工忠誠度,減少人才流失。” 博勢智庫秘書長成立表示,萬科如果要留住人才,還需要更多激勵機制。

  “合夥人制度出發點雖然是為了刺激經理人團隊的積極性,但由於行業正在發生巨大變化,風險逐漸積累,項目利潤率卻快速回落,合夥人的誘惑遠不如前。”不動産智庫負責人蔡為民説,合夥人制度的利益共用風險共擔,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可能會造成高級經理人的人才流失。

  “隱藏在合夥人制度背後的是公司政治。經過多年的發展,萬科的公司政治已經被理念、戰略、數據等弱化,但它的核心並沒發生改變。能力不足者被淘汰,強勢者則被天花板壓住,這就是公司政治的陰影。”一位分析人士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

  他還説,“相比此前萬科離職的多位高管,鬱亮是個更為高級的合夥人。假如有一天,鬱亮離開了萬科,合夥人制度依然是值得稱讚的麼?”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