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地方兩會“放手”樓市調控 從壓制限制轉向穩定鼓勵

  • 發佈時間:2015-02-11 15:3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中新社北京2月11日電 (記者 龐無忌)隨著今年的地方兩會陸續閉幕,人們發現以往被當作重頭戲的“房地産調控”已經逐漸從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淡出。樓市政策傾向也從壓制、限制逐漸轉為穩定和鼓勵。

  從1月上旬河北省兩會率先召開,到最後三個省份即廣東、海南、吉林省兩會日前開幕,2015年中國31個省(區、市)的政府工作報告先後出爐。過去幾年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的高頻詞彙如“房地産調控”、“房價”、“限購”、“限價”等今年已經悄然消失,多地甚至未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樓市。

  例如北京市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繼續嚴格執行房地産調控各項政策措施,堅決保持房價基本穩定,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而今年北京則只字未提樓市調控。涉及房地産的內容只有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設目標以及治理群租房。

  去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指出:“健全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嚴格執行國家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確保住房用地供應,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今年則簡化為“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房地産著墨大減的地方不只京滬。浙江、廣東、河南、重慶、四川等省(市)也都將今年房地産市場的指導政策簡化為一句“促進房地産業健康發展”。

  “限字頭”的行政性調控方式逐漸被淡化、房價的決定權也被放歸市場。比起以往的“什麼都抓”,地方政府將重點放到“歸政府管的”領域,如保障房、棚戶區改造,又如規範市場秩序等。如海南省今年提出,“增加經營性房地産開發,優化房地産空間佈局,整頓規範房地産市場秩序”。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原所長牛鳳瑞表示,這説明地方政府對樓市的調控逐漸走向理性,意識到房地産應該更多的通過市場來調控,也就是“去行政化”的過程。政府只承擔保障和監管的功能。

  近兩年來,中國高層甚少針對房地産市場表態。“樓市調控”的字樣也連續兩年“缺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雲昌告訴中新社記者,這意味著過去被行政性調控手段捆綁的中國樓市正重新走向市場主導方向。各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淡化樓市調控同樣體現了這一趨勢。

  從去年4月開始,在樓市驟然轉冷的背景下,多地掀起鬆動“限購”潮。實施三年多的“限購”政策已幾乎在全國範圍內退出,只余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城市依然嚴格“限購”。

  分析人士認為,今年隨著中國房地産市場進入“新常態”,樓市政策的思路可能延續去年“去行政化”的大方向,並伴隨一些提振住房消費需求的地方性“微刺激”政策。

  河北、湖南、湖北、內蒙古等多省(區)在地方兩會上提出穩定住房消費。貴州提出,力爭完成房地産開發投資2000億元人民幣左右。

  今年年初,浙江省紹興市、福建省廈門市、福州市以及四川省等多地再次密集出臺新一輪“微刺激”的救樓市政策,政策涵蓋購房稅收補貼、公積金等多個方面。

  地方政府每年的工作報告被視為地方各級政府向民眾報告施政成果與制訂施政方向的“窗口”,也是此後全國兩會的先聲。(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