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樓市新常態要做好兩件事 取消限購和出臺長效機制

  • 發佈時間:2014-09-23 07:14:2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晶

  樓市限購政策于2010年在北京開始推行,隨後於2011年推廣至全國大多數主要城市。這一政策有效抑制了住宅市場的投機行為,但其作用從發軔之初就被看作是中國樓市走上健康發展道路之前的臨時之舉。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只有取消了限購政策的樓市才能更好地融入經濟新常態。當然了,一線城市取消限購或出臺相應的變相政策可能會晚一些。

  9月21日下午,南京市人民政府發佈《市政府關於保持我市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在全市範圍內從即日起購房不再需要提供新的購房證明。至此,江蘇限購政策全面取消,國內仍執行限購政策的城市已寥寥無幾。

  目前仍表態嚴格執行限購政策的包括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珠海、三亞也沒有取消限購。業界普遍認為,一線城市由於要考慮城市規模、人口等因素,估計不會輕易對限購政策進行調整,但可以通過調整限購人群認定標準等手段來加以優化,實現局部放鬆。

  儘管一線城市很難在短期內取消限購政策,但在其他城市相繼取消限購的市場環境下,樓市融入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步伐已勢不可擋。

  今年5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7月29日,在中南海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習近平提出,要正確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進一步增強信心,適應新常態,共同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該如何理解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呢?《人民日報》在8月初對“新常態”進行了詮釋: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各種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

  當前的樓市也正處於這“三期”疊加的特殊時期:房地産行業增速從“黃金時代”進入“白銀時代”;房地産公司處於結構調整的陣痛期;房地産調控的長效機制正處於醞釀中,但不動産登記制度已經讓市場感受到了長效機制的威力。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8月份房價同比漲幅創下20個月最低,且一線城市同比漲幅明顯收窄,當月環比跌幅則進一步擴大,顯示樓市單邊下跌態勢愈加明顯。

  現在,房地産市場低迷,各地在取消限購的同時,一再強調要確保首套房信貸。而截至目前,房地産信貸政策並沒有做出任何實質性的調整,這使得房地産市場不會出現強勢反彈。

  市場不溫不火,房價略有下行,此時正是醞釀推出房地産調控長效機制的良機。應更多地採用稅收、信貸等經濟的和法律的手段進行調控,同時在完善住房和住房用地供應體系、房地産稅收制度、金融制度和推進住宅産業化等方面健全長效機制。

  不動産登記制度是房地産調控長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推進速度比預料中的要慢些,但其震懾力在房地産市場已有體現,“房叔”、“房姐”們開始拋售存量房。

  在房地産長效機制構成中,稅收是房地産調控長效機制的“牛鼻子”。抓住了這個“牛鼻子”,房地産市場調控就可事半功倍。但高燒過後中國的房地産市場需要慢慢降溫,此時若用猛藥則會傷筋動骨,得不償失。所以,房産稅面世不會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樓市要更好地融入經濟新常態,只取消限購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加快建立房地産調控的長效機制。唯有如此,樓市才能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才能挺直“腰桿”繼續發揮國民經濟的支柱作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