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能源 > 新能源環保 > 正文

字號:  

環保PPP大熱並非偶然 收費機制難題仍待解決

  • 發佈時間:2015-12-16 09:11:1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彪  責任編輯:吳起龍

  環保三大戰役打響,短期內,三大領域的污染防治投資規模將達到8萬億至10萬億元。

  在巨大的資金需求面前,政府讓位市場,一系列利好政策引導下,社會資本開始蜂擁環保領域,PPP一時間成為環保企業“跑馬圈地”的有效手段。

  然而,疾速前行之後,環保PPP的“疲態”漸現,社會資本對環保PPP項目也開始從狂熱追求,轉變為謹慎、冷靜。對於即將到來的“十三五”,大小環保企業又該如何把握住適合自己的發展機遇呢?

  作為剛剛上任的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集團董事長趙笠鈞對於環保PPP發展有深刻的體會,為此,《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對他作了履新後的第一次專訪。

  談環保PPP模式探索政策配套待完善

  NBD:近年來環保PPP大熱,您覺得這是政策推動使然,還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趙笠鈞:首先PPP模式本身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因為PPP是指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通過專業化的公司來提供更有品質的社會服務,公眾對公共産品、公共服務追求更好的品質、服務訴求,必然會導致公共産品、公共服務向社會化、市場化開放。

  環保PPP也是一個政策推動的必然,因為環保市場是政策驅動的市場,加之環境問題欠債太多,要想在短時間之內解決,政府在資金上肯定有需求。

  所以,今天環保PPP的大熱,並不是一個偶然,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NBD:PPP並非新鮮的事物,既然是發展的必然,那麼,從近年發展來看,環保PPP發展模式是否已經成熟?

  趙笠鈞:PPP在國外有廣泛的實踐,中國也在很多領域進行了探索,並有成功的實踐,財政部公佈的兩批PPP示範項目共有200多個,其中環保類的項目達到160多個,環保項目佔了很大的比例,這是當下民眾對環境治理的渴望和政策推動的結果。

  然而,PPP模式雖然在其他一些領域已較為成熟,相關機制也較為清晰,但是在環保領域仍然缺乏很明確的收費機制。比如,河道治理屬於基於效果的環境服務,治理效果如何評測,政府應該怎麼付費,基於什麼付費等都是新的問題。還有一些公益性環保服務,比如建公園、濕地等,沒有現成的收費機制,甚至連效果評測的標準和體系可能都沒有,在此情況下,環保PPP中更顯出了政策配套上的一些缺失。

  當然,這也很正常,模式的探索、政策的配套都需要一個過程。

  NBD:近期,環境商會在對環保PPP進行調研時,發現應收賬款延期或不足額支付、邊界模糊責任界定難等六大類問題,如何破解這些問題呢?

  趙笠鈞:收款難其實是以前BOT項目的問題,從污水、垃圾處理等行業上市公司的情況看,應收賬款平均佔到收入的50%。這一現狀,實際上説明瞭這些行業收款相對不容易,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我認為,需要做到“選得對,管得嚴,做得好”。選得對,就是要為對的客戶服務,所謂對的客戶,就是真正願意為環保花錢的對象;管得嚴,是指一旦跟客戶簽訂了合同,就要嚴格履行;做得好,就是交付給客戶的成果品質要好。

  環保企業收不到錢,無非就是這三點出了問題。其實,我一直在呼籲整個行業,應該堅持做對的事情,為對的客戶服務,對那些不想踐行環保責任的企業,應該倒逼他們快點改變。

  談發展機遇國企可借環保PPP突圍

  NBD:您提到環保PPP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但是,國有企業的佈局明顯較快,相對於資本雄厚的國有企業而言,小型的民營環保企業如何把握PPP發展機遇呢?

  趙笠鈞:近年來,大型國企簽約的環保PPP項目比較多。之所以簽下這麼多項目協議,是因為這些國企面臨嚴重的轉型壓力,所以他們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新的業務方向,環保成其方向之一。

  對於大型非環保企業簽約環保項目的現象,這些大型企業的優勢在於整個流域的綜合治理、土地開發、房地産開發等。但是,具體到如何實現水質達標,建立區域、流域生態系統,他們並不具有技術優勢。所以,需要更多專業化的環保公司為他們提供專業的服務,為此,這些大型企業就會尋求對小型環保企業的並購或合作,這樣一來,在這些大型企業周圍就會逐漸團結起更多、更專業的細分領域的環保公司。

  NBD:對“十三五”環保産業發展您有什麼樣的研判,PPP將扮演什麼角色?

  趙笠鈞:“十三五”末期,也就是2020年前後,是大氣十條、水十條的收官階段,也是一些環境指標重要的節點年。在此期間,伴隨著“十三五”發展,“十三五”時期將是各種因素疊加,是環境攻堅克難的關鍵期。

  環境規劃從過去對總量指標的削減,轉變為對環境效果為目標的追求,我們希望通過五年的時間,切實讓老百姓看到污染得到明顯改善。但是,環境問題上,將來需要更多地投入解決看不見的污染,比如説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生態破壞等,可能在“十三五”之後,更多看不見的污染治理工作要啟動。

  環境治理一定是基於三個因素,包括:政策驅動、資金保障、技術支援,三者缺一不可。從這三個因素來看,政策驅動的力度很大,形成了有效的市場;技術方面在個別細分領域雖有挑戰,但總體來説,對解決當前的環境問題也無太大瓶頸;社會資本也很有積極性進入,但除了合理的利潤預期,必要的收益保障和合理的退出機制也是十分必要的。這樣,PPP對解決環境問題將發揮較大效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