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能源 > 新能源環保 > 正文

字號:  

新能源車企不選國産電池 相關公司盈利不及預期

  • 發佈時間:2015-05-29 07:2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不是我們不願意選擇國産電池,而是生産的企業雖多,但真正具備整車匹配能力的並不多。在整合能力、生産一致性和安全性上,國産電池和跨國企業相比確實還有很大差距。”一家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負責人坦言]

  從2014年開始,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進入快車道,由此引發動力電池市場供不應求的現象,並進一步影響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交付。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動力電池供不應求,但與動力電池下游産業鏈相關的上市公司並未因此而大幅獲益。

  半數上市公司盈利不及預期

  有統計數據顯示,在已經發佈一季報的13家動力電池産業鏈相關的上市公司中,有7家凈利潤處於同比下降的狀態,少有的盈利較好的幾家企業如杉杉股份(600884.SH)、天齊鋰業(002466.SZ)等,盈利都並非與動力電池相關的業務拉動,而是緣于非經常性損益和上年度營業成本過高等其他原因。

  動力電池供不應求,為何相關産業鏈並未大舉獲益?賽迪顧問汽車産業研究中心分析師汪家紅認為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雖然2014年新能源汽車開始上量,但全年總需求量不足10萬輛,反觀動力電池的産業鏈,包括電解液、負極材料等其實一直是處於産能過剩的情況,10萬輛的增量帶來的需求只是在消耗過剩的産能,因此對生産企業的盈利拉動並沒有那麼快顯現。另一方面,雖然動力電池的需求爆發期是從2014年開始,但事實上,整個産業的投入從2012年甚至2009年就已經開始了,從目前來看,無論是動力電池的生産企業還是材料生産企業,都還處於成本攤銷的階段。不僅如此,由於終端需求的旺盛,從2014年到2015年上半年,整個行業對動力電池的投入仍在繼續,因此,在他看來,未來兩年,相關企業都依然處於成本攤銷的狀態之下。

  在此之前,中國電池網總編楊樸宇也曾告訴記者:“雖然市場需求增加,但相關的材料生産企業增産不增收,行業的價格戰拉低了整個行業的毛利率。”此外,據記者了解,在此之前,上述上市公司雖然也有部分涉及動力電池的生産和配套,比如駱駝股份等,但彼時,這些企業的業務更多集中在相對低端的鉛酸電池或者是利潤率相對較低的汽車啟停電池上,大規模投入新能源動力電池的研發和生産基本上都在2014年下半年和2015年上半年,暫時未能從市場上分食太多的紅利。

  産業鏈企業加快前端投資

  據記者了解,包括特斯拉、寶馬等外資生産企業都會選擇跨國電池供應商作為配套商,而諸如北汽、上汽等自主品牌,也寄希望於通過合資或者是收購的方式,將動力電池這一制約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核心零部件掌握在自己手中。包括尚未有市場化新能源車型的長城汽車,也已經同南韓電池生産商LG化學簽署協議,後者將為長城自2017年起批量生産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供應超過20萬套電池。

  “不是我們不願意選擇國産電池,而是生産的企業雖多,但真正具備整車匹配能力的並不多。在整合能力、生産一致性和安全性上,國産電池和跨國企業相比確實還有很大差距。”一家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負責人坦言。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涉及動力蓄電池配套生産企業有177家,但實際上,能進入整車供應鏈的企業卻僅有比亞迪、天津力神、深圳比克、合肥國軒高科以及萬向集團旗下萬向億能等不足10家。

  對於這一現實,汪家紅也表示認同。據其介紹,目前與動力電池相關的材料等,除了三元材料和隔膜之外,基本上都已經可以國産了。而在整體的製造和匹配上,上述幾家大型的企業在他看來做得也不錯。“動力電池的投資雖然之前也經歷過諸如光伏一樣的炒作,但與光伏相比,這個行業依然還是朝陽行業,唯一需要解決的是,如何從能做變為做得更好”。

  “從長遠來看,未來新能源汽車進一步上量,國內的動力電池生産企業以及材料企業將會從中受益。”汪家紅認為。也正因如此,一些原有的材料生産企業,近期紛紛加快了對前端動力電池的投入。

  比如杉杉股份,在此之前,他的動力電池業務主要集中在負極材料領域,為寶馬、賓士等電動汽車的電池負極材料供應商,同時也與三星[微網志]SDI、LG、Sony、ATL和比亞迪等多個動力電池生産廠商有一定的合作。而就在近期,其宣佈將非公開發行募集近35億元,投入負極材料以及動力電池、電極、電控等綜合領域。而原有業務集中在傳統汽車電池領域的駱駝股份,也將進一步發力新能源動力電池。

  有觀點認為,産業鏈相關企業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投入,雖然具有一定的跟風效應,但事實上將有利於打通整條産業鏈,因為之前的狀況就是“做車的不懂做電池的,做電池的不懂做車”的,一旦後端的産業鏈企業有機會涉足前端業務,整個行業的協同效應有利於進一步提升。不過,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投入均是基於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發展的大趨勢,而一旦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及預期,大量的投入或也將影響上述公司的業績表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