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能源 > 石油天然氣 > 正文

字號:  

歐佩克原油産量創三年新高 國際油價應聲再度探底

  • 發佈時間:2015-08-13 09:31:38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查道炯  責任編輯:吳起龍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最新公佈的月度報告稱,7月其原油産量創三年新高。步入熊市的國際油價應聲再度探底,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跌破50美元/桶。在需求疲軟、油價不振的情況下,中東産油國競相增産,美國頁巖油産量回升,令國際石油市場可能面臨從供給導向轉向消費導向的趨勢性變化。

  從供需格局看,隨著油價下滑一年後仍不見反彈,市場競爭態勢正發生改變。石油出口國加大生産量,以免失去更多的消費市場份額,伊朗核協議談判近期取得突破,伊朗石油産量開始大幅增長。這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國際能源署等機構不久前作出的判斷:石油出口國之間競爭之激烈程度可稱之為一場“石油戰爭”,而且一時看不到結束。

  “減産保價”這一次沒有被歐佩克視為應對國際油價走低的良方。究其原因,歐佩克成員國之外的石油生産和出口量的擴大、石油進口國的供應來源多元化努力、石油儲備能力的提高、節能技術的日臻成熟和加快運用、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以及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關注上升等,逐步降低了國際市場對原油供應量減少的敏感度。

  對於石油出口國,歐佩克成員國之間,歐佩克成員國和非成員國之間都是同質競爭。因此,這些國家一直努力減少對單一産品出口的依賴,途徑包括打造石油産業完整産業鏈,通過技術研發提高自身在國際石油和化工産品供應市場的競爭力和份額。今年初,加工能力為40萬桶/日的沙特延布煉廠投産,便是一例。

  對於石油進口國,則大力投資節能和燃料轉換,將本該花在進口油氣上的資金留在國內。同時,節能和燃料轉換過程能夠催生新技術、新設備等産業鏈。向國際市場出口這些新技術和新設備,更能為總體上處於能源進口依賴的經濟體帶來新興産業領域的收益。此外,歷史上原油煉化環節的靈活性程度較低,一個煉廠提煉一個油田的原油,可減少設備檢修或更新所造成的再投資壓力。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進口國成功地將同一煉廠提煉不同品質、多個來源的原油的願景變成了現實。這促使石油進口國減少了對單一進口市場的依賴。

  石油供需兩方面同時出現的這種結構性的、多種能源産品和服務的“拉鋸戰”,因為近年美國非常規油氣産量超乎預期地持續大量上升,而到了某種臨界點。不過,美國現在依然是油氣的凈進口方,即便樂觀估計,美國真正實現自給自足也要到2030年前後。而且,美國修改其原油和天然氣出口禁令尚處於一些智庫發出呼籲的階段。以歐佩克為代表的傳統出口方和以美國為代表的新的出口方之間的消費市場爭奪戰之説,目前還不成立。

  總之,油氣進口國不能坐等收益低油價的好處。從國際石油産業鏈的長期發展趨勢而言,不同進口國和出口國之間真正的較量是:誰能夠提高在動蕩不斷的全球能源市場中的自主程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