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聖地行讓你感受原汁原味的中國石油
- 發佈時間:2015-07-21 15:34:15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責任編輯:吳起龍
技術先進、責任重大、使命特殊、堅守可敬......
“石油聖地行”讓你感受原汁原味的中國石油
地下的石油到底是什麼樣子?是不是跟蓄水池裏的水一樣,鑽個井就可以往上吸?
望著大慶油田石油博物館裏深淺不一的黑色岩芯,前來參觀人們驚嘆萬分,原來,源源不斷的石油竟然是從地底下的石頭裏面提取的。
從黑龍江的哈爾濱市一路向北行至大慶再到漠河,7月10日,中國石油“加油體驗第三季活動——石油聖地行”考察團的專家學者、媒體工作者以及網民代表,用5天的時間見證了石油勘探開採、管道運輸、煉油加工和銷售産業鏈的全過程。人們終於明白,石油是怎樣從地層深處見到青天,怎樣被輸送到煉油廠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汽油、柴油、塑膠、晴綸、橡膠、化粧品……
更重要的,考察團見證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熏陶下的新時期石油一線工人的堅守與可愛,感受到了一個原汁原味的中國石油。
奮戰檢修一線
入地採油比上天摘星還難?
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出了石油這一名詞,使得我國成為世界上發現和利用石油、天然氣最早的國家之一。但頂著貧油國家的帽子,“一五”計劃結束時,石油工業部成為唯一沒有完成任務的工業部門。直到1959年9月26日,大慶油田噴出原油。
在石油人看來,入地採油絕對比上天摘星還難。把千米以下的石油從深淺不一的油層採掘出來,一直是一個充滿著挑戰的難題,地下什麼樣子,看不見摸不著,除了把岩芯打出來進行研究,還要依靠人造地震波獲取相關數據,以便於把驅油用的水和聚合物等注到合適的地方。
在國外,通常把油田開發初期利用油層天然能量驅動開採稱為“一次採油”;把注水開發稱為“二次採油”;把注水開發後期通過特殊方法提高采收率稱為“三次採油”。據悉,大慶採油工藝研究所第一任所長劉文章等科技人員,經過1018次試驗研製的糖葫蘆封隔器,創出一種想注哪層就注哪層,想注多少就注多少的注水新工藝技術,解決了油田分層注水的難題,同時大慶薩爾圖流程和水套式加熱爐的發明攻克了三高原油儲運和集輸難關。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科技上的發明,使得大慶油田的整體開發水準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不過,經過多年的高效開發,油田企業都會面對可持續發展中的諸多問題,如資源接替難、特高含水期開發難和週邊增儲上産難等諸多矛盾和挑戰,三次採油技術成為各國攻克的難關。由於種種原因,三次採油技術在國內外都還處於試驗研究階段。但大慶的科技人員50多年來先後成功開展了“小井距注水開發全過程試驗”、“分層開採、接替穩産試驗”、“表外儲層開採試驗”、“井網加密試驗”、“注採系統調整試驗”、“三元複合驅油試驗、“兩三結合試驗”、“週邊三低油田有效開發試驗”等一大批重大現場試驗。據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伍曉林介紹,經過幾十年的研究與探索,大慶的採油技術已成功讓大慶油田原油采收率比水驅提高24個百分點,這相當於增加3億多噸可採儲量。
科技人員發揚“三超”精神,攻關提高采收率技術
石油重要,堅守更重要
石油有多重要,除了給我們的愛車加油以外,人一生要“穿”掉290千克石油,“吃”掉551千克石油,“住”掉3790千克石油……
但是,直到考察團走進煉化企業,人們才知道石油比先前知道的更重要。人們熟知的汽油、柴油、潤滑油和馬路上鋪的瀝青,還有過生日點的蠟燭等等,那只是石油家族的第一代産品。石油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子孫孫多不勝數——時時處處要用的塑膠製品、五彩繽紛的合成纖維、人人在穿的尼龍、滌綸、晴綸衣服,其中晴綸還有“人造羊毛”之稱;工農業與國防工業的重要靠山——合成橡膠,解決了天然橡膠生産因受到地區和氣候條件的限制,早己不能滿足經濟發展需要的難題,産量已大大超過天然橡膠;還有農作物的營養品化肥,沒有了他們,糧食會減産一半……
石油重要不言而喻,但是,有種堅守更重要。
漠河,中國最北端。中國石油黑龍江銷售公司北極村加油站就在這裡。小站是座夫妻站,始建於2011年。丈夫王海軍是站經理,妻子宋連輝是他唯一的員工,今年春節已是夫妻倆在加油站過的第五個年了。
據王海軍介紹,小站去年銷售油品599噸,日均銷量1.64噸。但無論從銷量還是效益來看,這都是一座賺不了多少錢、冬天加油淡季甚至出現虧損的“雙低站”。然而,作為地處大興安嶺漠河西南向和東向400公里區域內唯一的一座加油站,小站的重要作用不可小覷。
在許多偏遠地,中國石油有不少這樣的“雙低站”。之所以堅持運作,是因為這些地方雖然用油不多但又不能不設加油站。比如農村春耕夏收秋播以及一些旅遊景點旺季時加油要排隊,一些私營加油站便競相開業大賺一筆。可一到淡季,加油車輛急劇減少,私營加油站紛紛關門走人,加油保供的任務就責無旁貸地落到了央企。
一位曾經採訪過中國石油青海湖加油站的記者告訴大家,有個菲律賓遊客,夏季青海湖環湖自駕遊,冬天又想來看看雪景,不料駕車繞湖半天不見人煙,大雪天裏差點困死,多虧青海湖加油站救了他一命。
跟青海湖加油站一樣,北極村加油站到了冬季主要就是盡社會責任,算下來平均每年要虧60萬元左右。而據統計,中國石油同類型加油站林林總總每年大概要虧損七八百萬元。
極端的生活環境,讓類似的夫妻站裏的夫妻很難要孩子,也曾有一對夫妻因此而分開。妻子在臨走時説:我只想當一個正常的女人,一個母親。
漠大線員工在大雪中巡檢
戰嚴寒保施工
中俄冬季聯合演練
北極加油站
漠大線----特殊使命的輸油站
漠河輸油站,是中俄原油管道進入中國的第一站,也是我國管道中緯度最高,冬季氣溫最低的輸油泵站。漠河輸油站建在距興安鎮約4公里的一座小山上,漠河冬天的戶外氣溫可以達到零下52度,這條管道從2011年1月1日開始輸送原油,到2015年7月17日,已安全運作1659天。未來15年,俄羅斯還將通過這條管道每年向我國供應1500萬噸原油,最大年輸量3000萬噸,這相當於大慶油田産量的1/3。
這是一座肩負著特殊使命的輸油站,是1030公里中俄原油管道(其中中國境內925公里)中國境內的首站;它所管理運營的漠大線(黑龍江漠河至大慶段)是一條跨國原油管道,連結著中俄兩個大國;作為原油進口通道,它是我國四大能源戰略通道之一;所轄管段途經大興安嶺山脈,沿途分佈著森林、沼澤和凍土間隔,自然條件惡劣,經受著多項世界罕見的極限挑戰。
漠河站最低溫度零下52度,一次電視臺的女記者來採訪,為了畫面美觀,她保持握有話筒的手不動,等採訪完,女記者哭了,因為她的手已經凍得不能動了,員工從她手裏抽出話筒,搓熱她的手。冬天冷到這種程度,夏天呢,也不好過,巡線歸來,從臉上一捋能捋下52隻蚊子。
據中國石油管道公司大慶(加格達奇)分公司黨委副書記李振江介紹,他們的員工長年工作在大興安嶺的深山老林,婚戀成了大難題:500多個家庭有70%以上夫妻分居。
28年前那場震驚世界的森林大火,使得大興安嶺正處於50年生態恢復期,生態極為脆弱、敏感。但是,無論是任務重,條件差,還是困難多,都沒能夠動搖漠大人的錚錚誓言:鎮守神州北極,為共和國加油。投産4年多來,他們年年完成輸油量,安全環保無事故。用員工的話説—— “國家每天要用那麼多油,我們的輸油量1噸也不能虧欠。”、 “不能讓一滴油流進黑龍江。” 、“大興安嶺那場大火太可怕了,我們可不能做大興安嶺的罪人。”
值得驕傲的是,漠大線從建設到投産至今,管道在凍土地區無融沉和凍脹破壞現象發生,河流和各自然保護區及水源地未受到影響。沿線生態環境不僅保持了原始狀態,還得到沿線群眾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