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能源 > 石油天然氣 > 正文

字號:  

大慶油田伍曉林:每一滴油裏都有科技含量

  • 發佈時間:2015-07-21 15:31:59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潘圓 陳勇熙  責任編輯:吳起龍

  像許多沒到過油田的年輕人一樣,遼寧大學的李梓豪也以為打出一口油井,石油就可以噴出來,或是被抽出來。然而到了大慶,他才知道石油是含在岩石沙子中的,是需要通過水、聚合物等一次次“洗出來”的。

  7月6日到10日,媒體記者、網路大V和大學生們一起來到了石油聖地,在大慶的鑽井架旁、漠河的加油站裏,了解石油從開採、煉化到輸出的整個過程。

  把不可能變為可能

  5天走下來,李梓豪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相當於又找到一個8億~10億噸儲量的大油田”。

  説這話的人是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總工程師伍曉林。在采收率實驗室裏,他説,“大慶産的每一噸油裏都有科技含量。”

  有人以為大慶的石油是在一個地下的大池子裏,實際上大多數石油是嵌在岩石顆粒和沙子之間很小的孔隙裏。把這些油“洗出來、洗乾淨”,靠的是水、聚合物等。

  “大慶油田水驅産油率是40%到45%,比國際水準高10%,而使用聚合物驅油後,採油率提高到50%到55%,三元複合驅驅油後,採油率提高到60%到65%。”

  聚合物驅油是在注入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聚丙烯酰胺,增加注入液的粘度,改善油水流度比,從而擴大波及面積,提高原油采收率。

  大慶油田每年4000萬噸的産量,其中聚合物驅油年産量1000萬噸的達13年,佔整個油田産量的25%以上。去年三次採油(包括聚合物驅油和三元複合驅驅油)的産量佔當年大慶石油産量的30%以上。

  然而三元複合驅驅油一度被認為是大慶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上世紀80年代美國研究出三元複合驅技術,可以比水驅産油率提高20%。這讓大慶人羨慕。然而,世界知名的專家來調研後,只給了一句話,讓大慶把這件事兒忘了吧。這是因為一般國外油田原油中的有機酸含量較多,但大慶油田的原油中活性物質少、含酸量少,不可能用三元複合驅大幅度提高産油率。

  “當時大慶人的心涼了,但卻沒有放棄。經過10年的攻關,大慶人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伍曉林説。

  從1994年開始,大慶先後在不同地區開展了6個三元複合驅先導性礦場試驗,均取得了比水驅提高采收率20%的好效益。2014年,這項技術成為大慶油田“十三五”及今後一個時期的主導開發技術之一,預計新增可採儲量3億噸以上,相當於又找到一個8億~10億噸儲量規模的大油田。

  “為什麼大慶油田能研發出這些技術,是因為在任何條件下,我們都不放棄。”伍曉林説。“國外是油價漲了,研究項目就抓緊進行;油價降了,就精簡項目、精簡人員,根本就不連續。而即使在油價跌到10美元/桶的1997、1998年,大慶油田也從來沒有放棄技術攻關。”這當然與中國貧油的地質狀況有關,也是出於石油安全的考慮,但也與體制上的優勢有關。

  有風的時候,碗裏全是沙子

  “此行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的工作、這樣的人……”21歲的張奪是中山大學的一名大二學生,也是位土生土長的大慶人。她的外公在石油大會戰時來到大慶,一家人從此在當地紮根,她的父母也都在大慶油田工作。耳濡目染,她對石油並不陌生。參加“石油聖地行”活動,是想尋求一個不一樣的視角,以一個局外人的心態感受一下。然而她沒想到,她對石油、對油田還遠説不上了解。

  雖然生在大慶、長在大慶,但她從未去過鐵人紀念館。此次參加“石油聖地行”,是第一次來到鐵人紀念館。張奪説,以前總覺得奉獻一類的詞是遙不可及的,讓我們像當年的鐵人王進喜一樣跳進泥漿池裏用身體攪拌泥漿更是不可思議的事兒,但是那種精神確實令人敬仰。

  張奪是學金融的,她説,經濟學有經濟人的假設,假設經濟人都是理性的、是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然而那個年代的人卻不是這樣思考問題的,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國家。

  李梓豪從來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和鑽井工人一起在垃圾箱上吃飯。“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很難想像在垃圾箱上也能吃這麼香!”因為沒那麼多坐的地方,鑽井工人通常都是在餐車邊站著吃,天氣好的時候還好,最怕的是有風,碗裏全是沙子。”

  有個鑽井工人是吉林大學畢業的,月薪6000元。他告訴李梓豪,最大問題是找不到對象。這是李梓豪以前想像不到的,但也確實是工人們遇到的最大難題。油區偏僻,鑽井工人們常年倒班,一週只能休一天。別人休息的時候,他們工作,別人工作的時候他們休息。“在這麼艱苦的環境下工作,在很多年輕人看來,別説給6000元,就是給8000元,都不願意去。”

  7月10日,在漠河的中國最北端的加油站裏,長年守著這座加油站的兩名員工是一對夫妻,漫長的冬季面對零下40多攝氏度的嚴寒,幾乎成了他們的家常便飯。

  張奪常想,如果能在這裡待上一週,對自己是一種難得的人生經歷。然而對於常年守在這裡的人,這種苦卻是要吃一輩子的。“應該讓更多的年輕人有機會來這裡體驗一下,就像支教支邊一樣。”

  “不能米缸裏有了蛀蟲,就説整缸米都是壞的”

  近幾年,有關壟斷企業,特別是兩桶油的負面消息頻出,一些貪腐案更是讓人心寒。

  李梓豪坦言,親眼看到石油工人的生活後,認識上確實有了一些變化。“米缸裏有了蛀蟲,這是事實,但蟲子是個別的,不能因為有了蛀蟲就説整缸米就是壞的。”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小東不只參加了此次活動,此前還去青海油田考察過。他説,大慶油田條件確實艱苦,但相對而言,採油的條件還算好的。青海油田的一些地方是無人區,條件極為惡劣。石油工人的堅守體現了一種産業工人的職業精神。不能因為存在貪腐問題,就否定一線工人的奉獻,就否定一切。

  張奪覺得,要辯證地看國企。國企有貪腐問題,但基層員工都很可愛。不能因為有貪腐問題,就一棒子打死。“貪腐是因為體制上有問題,政企不分。所以才必須改革。”

  在她看來,國企高管與私企老闆最大區別是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老闆會覺得每一筆錢都是自己的。而一些國企高管可能會想著每一筆錢都是國家的。

  國資委首席專家李錦長年從事國企研究,對石油工人有著深深的理解。他們工作艱苦、工資不高,有時還有因為身在壟斷行業承擔誤解與委屈。“親眼看到與聽説的,差得太多了!”

  “有人總是説國企這不好那不好,卻沒有想到國企承擔了一些私營企業沒辦法承擔的社會責任。”張奪説,有時候營利與社會責任間會有衝突。這時候國企的選擇更有擔當。就像漠河的中國最北端加油站,其實在這裡設加油站根本不賺錢,但卻必須這麼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