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能源 > 石油天然氣 > 正文

字號:  

天然氣價改再提速:價格或將回歸理性

  • 發佈時間:2015-05-21 07:1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郭航  責任編輯:吳起龍

  近日,國家發改委出臺《中央定價目錄》徵求意見稿。現行中央定價目錄是2001年國務院批准發佈的《國家計委及有關部門定價目錄》,規定對13種(類)商品和服務價格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管理。此次修訂後,重要的中央儲備物資、煙葉、民爆器材、化肥、教材、軍品、電信基本業務全部退出了中央定價目錄,藥品、交通運輸、重要專業服務中有相當一部分品種也退出了中央定價目錄。而其中,天然氣價格位列中央定價目錄第一條。

  此前,國家能源局也公佈《國家能源局2015年市場監管工作要點》。根據要點,2015年將加強電力廠網界面監管;加強電網公平開放和調度交易監管;加強電力壟斷環節價格與成本監管;加強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加強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監管。

  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化石能源,其開發利用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全球範圍來看,天然氣資源量要遠大於石油,發展天然氣具有足夠的資源保障。隨著我國能源價格改革的不斷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也迎來提速。

  價改致天然氣經濟性“缺失”

  我國天然氣市場化價改的歷程可以追溯到2005年,至今已經經歷十年,其中2010年以後的天然氣價格改革更是備受關注。

  2010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決定自6月1日起國産陸上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由每千立方米925元提高到1155元,每千立方米提高230元,提價幅度為24.9%。同時改進天然氣價格管理辦法,理順車用天然氣與成品油之間的比價關係。由此,國內拉開天然氣價改大幕。

  2013年6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關於調整天然氣價格的通知,將天然氣價格管理由出廠環節調整為門站環節。從7月10日起,區分存量氣和增量氣,整體氣價上漲達到0.26元/立方米。2014年8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關於調整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氣價格的通知,按照2015年實現與增量氣價格並軌的既定目標,在保持增量氣門站價格不變的前提下,非居民用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千立方米提高400元。

  按照2010-2014年的調價歷史來看,中國天然氣價格改革的趨勢為“漲價”,整體漲價幅度近乎翻番,天然氣下游客戶叫苦不迭。再加上原油價格大跌,天然氣經濟性備受挑戰。

  截至2014年12月,全球布倫特原油價格已從112美元/桶跌至60美元/桶附近,價格大幅下跌46%,多數機構預測,原油價格在2015年仍將維持低位。原油價格的下跌直接帶來我國各類煉油産品瘋狂下行,其中不乏與天然氣存在替代關係的LPG、重油、渣油、焦油、燃料油等産品。

  其中2014年6月以來國內部分地區LPG跌幅達到50%,工業燃料油華南地區價格下跌600元/噸,天然氣經濟性無處可尋。在備受各界人士看好的車用領域,也出現類似情況。自2014年6月23日24時上調之後,成品油市場接連出現10次下調,其中93號汽油、0號柴油累計下跌分別達1.29、1.58元/升,天然氣在車用領域拓展嚴重受挫,2014年年我國天然氣重卡銷量下滑達到15%左右。2014年調價執行後,中國天然氣在下游消費中的拓展步伐放緩十分明顯,從往年超過20%的增速下降至10%左右。

  2015年,國家發改委要求自4月1日起,對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價格做出調整。其中增量氣下調0.44元/立方米,存量氣上調0.04元/立方米,兩者價格實現並軌,不再區分存量、增量氣。

  “2015年調價政策被業內廣泛解讀為‘更加理性’。 因為伴隨原油價格的下行,進口天然氣尤其是進口LNG現貨出現了大幅度的下行。據卓創數據顯示2013年冬季進口LNG現貨曾經達到超過20美元/百萬英熱高位,而2014年冬季這一價格已經跌破10美元/百萬英熱,價格下行明顯,緩解了部分進口企業的虧損情況”。卓創資訊分析師王曉坤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説道。

  增速放緩 “十三五”預期承壓

  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4月份天然氣産量94億立方米。根據相關媒體整理資料顯示,2014年4月國內天然氣産量達到98億立方米,這意味著國內天然氣産量已出現近10年來的首次負增長。此前的3月,國內天然氣産量為112億立方米,同比仍小幅增長2.75%。

  在北京舉辦的“面向‘十三五’2015年油氣論壇”上,業內專家普遍認為,中國天然氣市場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快於預期。而“十三五”期間,面臨中低油價期,要實現既定天然氣發展目標難度加大,需認真研究市場規模,以政策激勵天然氣需求增加。

  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全球油氣行業出現轉折,進入不景氣週期,“十三五”期間全球石油仍將是持續供大於求的寬鬆態勢。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長低於預期,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天然氣消費增速放緩。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增速已開始大幅下滑,近十年來同比增速首次呈一位數(7.4%),且將持續若干年,遠低於過去連續11年二位數的年均增速。

  中國石油大學劉毅軍教授指出,受到國際油價長期處於低位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國內天然氣市場有可能從“氣荒”(天然氣供應不足)轉向“荒氣”(天然氣需求不足),天然氣開採速度放緩,在供需格局發生變化的背景下,夏季出現“荒氣”的可能性較大。

  受到低油價等因素影響,天然氣的低價優勢逐漸消失,一些工業企業轉而選擇價格更低的燃料。雖然地方政府出臺了一些鼓勵企業使用天然氣的政策,但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積極性並不高。

  安迅思天然氣資深行業分析師陳蕓穎表示,不少工業企業安裝有兩套設備,在目前液化天然氣價格比管道天然氣價格更低的情況下,一些企業紛紛改用液化天然氣甚至液化石油氣和水煤氣等相對污染環境的燃料。

  中國石油天然氣規劃總院院長王功禮認為,城市燃氣和工業燃料仍是天然氣需求主要增長點,佔比基本穩定。其中,工業燃料“氣代煤”主要方向應該是零散燃煤鍋爐。天然氣汽車在城市公交領域不是主要發展方向,但天然氣代柴油,以及船舶油改氣具備經濟競爭優勢,是將來天然氣發展新方向。同時,根據國際經驗,化工用氣將成大降態勢。

  儘管有非化石能源成本的下降及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但是要實現2020年、2030年能源結構規劃目標,需做更多努力。

  價改方向漸趨明朗:從漲價走向理性

  2015年2月28日,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自4月1日,將存量天然氣和增量天然氣門站價格並軌,各省份增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提高0.04元。這與業內人士漲價的猜測大相徑庭,也與2013年發改委曾經要求存量氣漲至增量氣水準的要求有所背離。

  但是這一政策也被解讀為更加理性的調價。因為伴隨原油價格的下行,進口天然氣尤其是進口LNG現貨出現了大幅度的下行。據卓創數據顯示2013年冬季進口LNG現貨曾經達到超過20美元/百萬英熱高位,而2014年冬季這一價格已經跌破10美元/百萬英熱,價格下行明顯,緩解了部分進口企業的虧損情況。

  此次調價後,工業類天然氣用戶受益明顯,最直接的結果將帶來工業類客戶燃料成本下跌。以玻璃客戶為例,假設為增量氣客戶,則下調0.44元/立方米的天然氣,可以帶來燃料成本節省70元/噸;對居民來説,此次價格明確要求,將會繼續推行階梯定價制度。

  仍舊是按照用量劃分各類氣價,一方面可以減少資料浪費,鼓勵市民節約。另一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上游供氣企業的利益;對車輛來説,假設下行全部傳導至終端領域,則LNG在車用領域的價格下行空間將達0.6元/公斤,重卡(正常載重,百公里氣耗28公斤)百公里燃料成本將減少16.8元每年節省成本將達到16800元;但是對上游供應單位來説,尤其是以中石油、中海油為首的企業來説,此次價格調整下調多超過上調,或帶來營業額減少達到百億元。其中對中石油影響最大。

  王曉坤預計,中國天然氣價改將回歸理性並有提速預期。相關人士曾透露,國家發改委或將在今年下半年再次調整天然氣門站價格,定價將更加符合市場規律。

  一方面,預計天然氣將會形成與成品油類似的價格生成機制。天然氣門站價格或將於相關替代産品掛鉤,實現10天乃至30天週期的價格變動。其中市場凈回值將會成為優先考慮的定價公式;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將居民用氣部分獨立出來。而非居民用氣完全實現市場化操作,全部通過網上交易的模式進行。

  王曉坤表示,此價格形成機制相對來説更加市場化,但是實現起來需要掃除的障礙較多。其中包括氣源過於壟斷、管道資産壟斷等問題,想要實現仍然需要較長的時間,但是伴隨中國天然氣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回歸理性將成為大勢所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