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能源 > 石油天然氣 > 正文

字號:  

油價跌10%中國經濟或增0.2% 低油價催動三駕馬車

  • 發佈時間:2015-01-21 08:4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油價大跌有利於中國抄底充實戰略儲備,2014年中國原油進口量就大幅增至3.1億噸,增長9.5%,是此前一年增速的2倍多。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宋國青認為,去年中國進口原油超過3億噸,按照這個數量和目前的價格,2015年進口原油比跌價前能少花超過7000億元,加上其他商品價格的下跌,節省的開支將顯著超過GDP的1個百分點。

  最終,基礎性資源品的價格下降,會傳導至整個宏觀經濟指標上,降低CPI、PPI,並提高GDP增速。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俊預測,如果年均油價降低10%,我國年均實際GDP增速可因此提高0.12個百分點。世界銀行最近的估計是,油價下跌10%對中國GDP的影響在0.1%-0.2%之間。

  特約記者 張夢潔 北京報道

  繼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現連續“斷崖式”下跌。以美國紐約WTI原油為例,從2014年6月份的高點101.33美元/桶到年末創下的低點53.94美元/桶,跌幅近50%,為 2008年金融危機後最大跌幅。

  今年下跌之勢仍在繼續,國際油價跌入40美元區間。儘管外界對於此輪油價是否觸底未有定論,但一個共識是,油價下跌對於世界第一石油消費和進口大國的中國而言,無疑是利大於弊。

  從2005年國際油價持續暴漲開始,支撐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石油等基礎資源價格也相應水漲船高,宏觀層面的主要經濟指標以及微觀層面的行業企業生産都受到了衝擊。此輪油價大跌,對於盈利增速放緩的中國企業無疑是最大的利好,由此産生的連鎖反應也將對宏觀經濟産生深遠影響。

  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去年的宏觀數據,從中可見,中國經濟仍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因而,這一輪意外的油價下跌,或將是送給中國經濟的大禮包。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14年12月我國原油進口量大幅增至3037萬噸,環比增加近兩成,同比跳增13.4%,達到破紀錄的每日715萬桶。如果今年延續去年12月的態勢,平均每天進口原油700萬桶,以每桶少10美元來算,就相當於每天減少7000萬美元的支出。

  低油價“三駕馬車”跑得更快

  價格是經濟活動中最敏感的因素,而石油作為生産生活最基礎性的資源,其價格下降的影響勢必牽一髮而動全身。

  從消費來看,油價下降,長遠來説有利於刺激居民消費,尤其是在汽車消費拉動下的服務消費。中信證券預測,油價下跌30%對短期內零售額增速負面影響在1%左右,但將帶來服務消費的快速增長。

  因為汽油作為居民一項重要的生活消費品,油價的下跌實質上可以看成是一種稅收減免,最明顯的影響就是居民出行成本將降低,進而刺激汽車消費,帶動旅遊等相關與交通息息相關的活動,乃至會影響到居民購房的區位選擇。

  同時,作為大宗商品的原油價格下降,正如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宋國青所言,居民的得益不僅在於真實消費的增長,還在於銀行存款和理財産品真實利率的改善,過去很多年,銀行存款利率尚未跑贏CPI漲幅。

  在貿易環節,油價下降將直接減少中國外匯支出,從而提高貿易順差,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外貿環境。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俊預測,若國際油價下跌10%,我國貿易順差與GDP的比例將上升0.16個百分點。

  一方面,油價下跌會進一步擠壓石油凈出口國的利潤空間,從而使得石油凈出口國的收入再分配至石油凈進口國,根據海關數據,2014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為59.6%,較2013年的57%上升2.6個百分點,這輪油價下跌,石油進口第一的中國會受益最大。

  另一方面,與本就處於上升通道的勞動力成本相比,油價下跌則意味著部分發達國家製造業回流趨勢會更加明顯,在提振經濟的同時,也會在某種程度上改善中國外需環境。

  在投資上,油價下跌對中國基礎設施投資有一定積極影響,同時也為中國原油增儲、改善原油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提供契機。

  有統計顯示,去年四季度,發改委共審批35個項目,總投資超1.4萬億元,而且在城鎮化加速進行的過程中,油價暴跌不僅降低了基礎設施建設相關行業的成本,減少的進口支出可轉而用於社會支出和基礎設施等領域。

  此外,油價大跌有利於中國抄底充實戰略儲備,2014年中國原油進口量就大幅增至3.1億噸,增長9.5%,是此前一年增速的2倍多。

  最終,基礎性資源品的價格下降,會傳導至整個宏觀經濟指標上,降低CPI、PPI,並提高GDP增速。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俊預測,如果年均油價降低10%,我國年均實際GDP增速可因此提高0.12個百分點。世界銀行最近的估計是,油價下跌10%對中國GDP的影響在0.1%-0.2%之間。

  油價下跌對我國GDP影響比其他一些國家小的原因之一是石油佔我國全部能源消費的比重不到20%。

  宋國青認為,去年中國進口原油超過3億噸,按照這個數量和目前的價格,2015年進口原油比跌價前能少花超過7000億元,加上其他商品價格的下跌,節省的開支將顯著超過GDP的1個百分點。

  對石油相關行業利大於弊

  微觀來看,油價下降對與油價間接、直接相關的行業成本影響大小各不相同。

  一方面,是與石油汽油消費直接相關的行業,主要體現在與石油相關的工業中。在原油消費上,以統計局發佈的2012年數據為例,46678.92萬噸原油只用於工業和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這兩個大類中,其中工業原油消費佔比99.74%,幾近全部比重。具體來看工業分行業原油消耗結構的話,主要集中在以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90.86%)為代表的採掘業,以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6.56%)和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2.25%)為代表的製造業。

  因此,分佈在石油産業鏈上的行業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石油化工將受益,而由於受進口原油的替代因素影響,油價下降對石油開採會帶來負面影響。

  央行研究局用CGE模型估算了國際石油價格下跌10%對135個行業實際産出的影響,測算結果顯示,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由於國內市場受進口原油的替代等因素,其産出會比基準情景下降1.3%;合成材料、基礎化學原料、化學纖維這三個産業直接受益於中間投入成本的下降,其産出會比基準情景分別上升1.1%、1.0%和0.6%。

  另一方面,是與石油間接相關的行業,主要體現在與汽油相關的生産生活活動中。在汽油消費上,其所應用行業廣泛分佈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46.10%),生活消費(20.47%),其他行業(17.94%),工業(7.14%),建築業(3.52%),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2.46%),農、林、牧、漁、水利業(2.37%)等七大行業中。其中在工業小類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和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以及通用設備製造業消費佔比最高。

  可以看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是僅次於工業的第二大原油消費行業以及汽油消費比重最大的行業,因而受油價下降的影響會很明顯和直接。更重要的是,交通運輸成本的下降,是影響其他消費的基礎性因素。

  生活消費作為汽油消費結構中第二大行業,在交通運輸成本下降的利好下,會在某種程度上刺激居民消費。具體來説,油價下降,將提升拉動汽車消費市場的熱度,併為居民出行方式提供了更多選擇空間,有利於刺激旅遊市場的繁榮。一般航空用油佔航空成本的三成左右,根據央行研究局測算,油價下降會刺激航空業産出比基準情景上升0.3%。

  在行業層面,油價下跌將使化工和交通運輸行業明顯受益,對石油加工行業影響較為中性,對石油開採行業則為明顯的負面衝擊;同時與交通運輸相關的航空、旅遊、汽車消費等在內的服務業都會受到影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