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核電業新格局顯現 行業加速發展引發投資熱潮

  • 發佈時間:2015-06-05 07:1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郭航  責任編輯:吳起龍

  繼南北車合併之後,核電領域又引發重磅消息。

  近日,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家核電)官方網站發消息稱,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電投)與國家核電,重組成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國電投),原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董事長王炳華出任國電投董事長。

  據了解,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合併後,兩者在核電産業鏈上實現短板互補,中國的核電産業也正式進入了國電投、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三雄爭霸的局面。此次的整合將增強中國核電在國際核電市場上的話語權與發展週期。

  目前,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核電)正式開放申購。對資本市場而言,該公司首次公開發行(IPO)可能蘊含著特殊的意義。它是本輪IPO重啟以來融資規模最大的新上市公司,也是在國企改革大背景下,整個中核集團在資産證券化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此外,這也是繼去年中廣核在香港上市之後,第二家以核能發電為主營業務的企業走向資本市場。從宏觀層面上看,對於我國重啟核電發展及推動核電“走出去”戰略都具有積極意義。

  募資超過百億

  根據披露,中國核電總資産超過2200億元,是首只在A股市場上公開發行的核能發電行業股票。中國核電此次公開發行新股38.91億股,約佔發行後總股本的25%。發行價3.39元,計劃募資總額131.9億元,除補充流動資金外,主要用於福建、浙江、海南和江蘇四地的核電工程建設。

  中國核電此次進入A股市場可謂A股的首只純核電股,被稱為是近5年來內地最大規模的IPO融資規模。核電作為效率較高的發電形式,一直備受推崇,尤其是中國出現嚴重霧霾天氣以來,各種新能源、清潔能源備受青睞。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記者表示,國電投的成立和中國核電IPO的集中開啟將增強中國核電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國際能源研究所所長王進表示,近日《中國製造2025》正式出臺,核電亦將加速“走出去”的步伐,中國的目標是要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轉變。未來,全球核産品和核服務採購市場的規模將達到5750億美元。其中,老化的反應堆機組在2030年將要拆除,這部分也將帶來920億美元的投資。

  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認為,隨著國內核電技術的成熟,我國的核電産業未來將更多地走向海外市場,從而擴大中國核電企業在全球的競爭力,這也需要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

  “今年以來,我國核電産業發展速度較以往有所提升,而上市融資對於解決核電公司發展所需資金是最快捷辦法。與此同時,核電公司上市後,受到市場監督,公司管理將更加規範化與透明化。對於我國核電産業發展來説,更透明,有益無害”。林伯強對記者説道。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張華祝表示,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預計年內將有6至8台機組開工建設,有8台核電機組投入商業運作,將成為投入商業運作核電機組最多的一年,成為核電重啟的關鍵之年。而按照規劃,未來五年內,中國需再開工建設40台核電機組,至少需投入6000億元。中國核電産業正迎來又一個春天,新一輪的核電IPO盛宴開啟,有助於將原本市場化程度極低的核電企業推向市場進行歷練,加強其企業管理經營能力、吸納資金能力和國際並購能力。中國核電的上市發行,為核電資産加速證券化注入了強心劑。

  加速發展引發投資熱潮

  我國核電産業發展至今,已有較為完備的核工業體系,從核電管理到設計運營到工程建設,再到燃料供應,具備了一個完整的産業系統。此前,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徐玉明在“第十一屆中國核能國際大會”上表示,截至目前,中國在運、在建和擬建的核電機組共52台,其中已投入運作23台,總裝機規模為2140萬千瓦。中國核電機組分佈在8個省區、13個核電基地。根據規劃,到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要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是世界上核電在建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

  核電作為一種清潔能源,能夠實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氣污染物的零排放,是未來社會能源的主流趨勢之一。2000年以後我國核電行業加快發展,但至今佔全國能源消費比重仍相對較小,截至2014年末,核電裝機佔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1.49%,2014年核能發電量佔全國總發電量的比重僅為2.39%,與國際平均水準相比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核電建設有利於提升國家整體裝備製造水準,對此國家給予了多項政策支援和稅收優惠,進一步鼓勵並支援核電行業發展。

  此前,作為中國唯一自主三代的核電品牌“華龍一號”首次亮相。中核集團總經理錢智民在談及“華龍一號”開工時曾表示,“到目前為止,全世界還沒有一個三代的壓水堆建成。中國開工首臺華龍一號就意味著我們進入了世界先進核電水準的第一陣營,所以這個意義是里程碑式的。”

  “中國華龍一號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已經具備自主核電技術,同時表明中國核電規模化發展已經具備相關基礎。根據政府的要求,預計未來五年時間,中國將以每年投産8-9個核電機組的速度繼續發展。中廣核去年香港上市、中國核電今年內地上市,都被認為是公司融資的重要方式,預計中國核電規模將有迅猛擴張,另外,中國核電一直被認為是中國的‘小高鐵’,未來核電出口的發展值得期待”。卓創資訊分析師王曉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道。

  目前,中國核電市場的規模正在進入高速迅猛發展期,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帶動下,中國核電走出去已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2月4日,在習近平主席和阿根廷總統克裏斯蒂娜的共同見證下,兩國簽署了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水堆核電站的協議,這一協議標誌著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品牌華龍一號成功出口拉丁美洲。

  短期國際核電需求與技術發展依靠發達國家,長期則更多依賴於新興核電市場需求。由於自然資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能源分佈不均,新興核電市場逐漸增大。這為中國的核電設備出口提供巨大的海外市場與機會,核電技術的不斷發展有利於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隨著核電行業的加速,與之相配套的相關産業也將迎來快速發展。核電鑄鍛件、核電主設備、核級閥門和核電HVAC設備等細分行業有望全面復蘇。除此以外,核電建成後的運作期內,設備的大修和日常維修都需要各種服務,如某些輔助設備的更換,檢修物件、消耗材料的提供等。另外,核電站的運作週期都較長,所以將對市場形成持久的影響力。

  核電設備産業鏈可分為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中游核電設備生産商和下游的核電站運營商,而核電設備上游原材料主要就是鋼材。

  核電建設中需使用大量的高端鋼材。這對於目前尚處於寒冬中的鋼鐵業而言,無疑是重大利好。

  “在市場需求方面,以每年7個機組測算,對應核電用鋼年需求達數十萬噸,其中典型産品,如高溫合金每年約1萬噸,高端不銹鋼則接近5萬噸。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入,預計核電出口也將持續取得突破,核電用鋼也將迎來更大的市場空間。最樂觀的預計,核電機組未來十五年潛在出口空間有980座左右,遠大於國內100座左右的市場空間。而未來80%左右新開工核電機組將集中在一帶一路沿線”。 卓創資訊鋼鐵分析師王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目前核電用鋼生産難度大,接近國內外先進軋機極限水準,所以我國核電用鋼曾一度嚴重依賴進口。目前,我國核電用鋼已能做到85%國內生産 。而隨著華龍一號的成功,國家能源局要求蒸汽發生器等關鍵設備及核管等材料國産化率超85%,我國核電用鋼迎來市場盛宴。

  借“一帶一路”東風 拓展海外市場

  從目前來看,核電逐步成為繼高鐵後中國對外出口的又一個招牌産品。最重要的事實則是,近兩年來,國家首腦在國事訪問中屢屢“推銷”中國核電,並推動了國內核電企業與他國簽署核電合作協議。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也為中國的核電巨頭開闢了新路。中國三大核電企業之一的中核集團在5月6日稱,公司將借助“一帶一路”推進核電走出國門,以帶動國內核電裝備的批量化生産和出口。中核集團目前正在建立海外市場開發體系,推動英國、阿根廷、埃及等歐洲、拉丁美洲、非洲、南亞近20個國家核電項目合作。中國核企業已經與上述一些國家達成雙邊協議。儘管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核企就能夠獲得市場優勢地位,但它們肯定會為未來中國核電技術出口打下基礎,從而使得中國有望成為這一關鍵戰略行業的重要參與者。

  此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於電力等能源的需求為我國核電社會與技術出口提供長期市場,有利於我國與鄰國的核電設備等基礎設施的長期合作,而絲路基金與亞投行的設立則為區域及全球提供必備的金融資本支援,從而保證實業的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